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21/06/2025

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创新研究主管周嘉俊——推动居家安老

亲爱的照顾者们:

你们好!

提到养老,在熟悉的社区和家中安享晚年一直是大家的共同目标,所以「居家安老」可以说是最能凝聚社会共识的议题。作为普通市民的你我,相信大家都想过要如何为自己及家人实现居家安老。试想像自己退休后,可以在家中与家人一起看看电视、谈笑风生,这个画面可能正是共聚天伦的最佳写照。

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太迟才意识到家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照顾。最常见的例子是家人不慎跌倒,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身体机能就开始明显下降,而我们惯常的应对方法就是「聘请外佣贴身照顾」或「寻求社区家居服务」,这些做法无疑是亡羊补牢、后知后觉。值得反思的是,在他们跌倒之前,仍能活动自如的时候,我们能否采取更前瞻的措施,让他们继续独立自主生活,延迟身体机能的衰退?其中关键在于思维模式的转换:我们要由「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由聚焦于照顾服务,变为讨论如何改善家人的居住环境。唯有及早准备,才可以让家人实现居家安老。

香港正在经历「双老化」的挑战——即人口老化与楼宇老化并存。许多长者居住在老旧建筑中,家居环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有些大厦没有升降机,只有陡峭的楼梯,有些则有狭窄的走廊,长者稍有不慎会容易发生意外,跌倒和滑倒的后果不容忽视,这些设计为长者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风险。卫生署数据显示,于家中跌倒事件占所有跌倒事故的41.5%。因此,及早关注居家安全,积极规划空间改造,实为预防意外、投资长远健康的必要策略。

所谓家居改造,又叫家居环境改善或适老化家居改造,乃指系统性完善居住环境的工程,其标准流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实施。首要阶段为家居安全评估,由注册职业治疗师或物理治疗师进行居家实地勘察,综合诊断环境风险点与长者身体机能需求;其次进入设计方案的阶段,由设计师或相关专业人士根据评估报告,制定个人化改造方案并绘制施工图则;随后展开工程执行阶段,由装修工程团队严格按设计方案施工;最终进入成果验收阶段,由专业团队偕同住户进行验收与使用评估。

单单听这个过程,你们或会觉得家居改造流程繁琐、费时失事,其实大家可以依实际需求弹性选择改造方案。有些简单改造项目如加装扶手、平整地面高低差、增设夜间照明系统等,经职业治疗师或物理治疗师评估后多为当日即可完成,无需另请装修团队上门。而针对复杂家居改造个案,现时本港有多项政府或社福机构提供或资助的家居改造计划可供市民申请。例如,公屋市民可选择由房委会提供的「单位改装、调适工程」计划,或由房协提供的「乐得耆所」居家安老计划。

我明白你们或会对家居改造产生的费用有所顾虑。不过,家居改造并非每次都需要全流程推进,迈出家居评估的第一步,从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环境开始,这一步就已经具有预防价值。此外,政府现有长者医疗券及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是可用于使用物理治疗师或职业治疗师服务的,大家应该好好善用现有资源,就居住环境的安全寻求专业意见。研究指出,透过家居改造,消除家居的安全隐患,住户的跌倒风险大减逾3成,更可以减低使用医疗服务的机率,从而节省医疗开支。我知道我们的家人不少会待医疗券临届有效期才仓促使用,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及早预约评估服务,透过专业诊断掌握家居安全状况,相信研究实证,为家人的健康未雨绸缪。

我们将来亦会成为银发族,我相信大家都希望退休后都可以独立自主地生活,居家安老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愿景。家居改造表面上只是对居住环境的追求,但实际上是维持生活自主的重要一环。虽然身体的衰老是难以逆转,但透过完善居住环境,我们可以减慢衰老的速度,尽可能延长活动自如的时间,让我们以及我们的家人活得长寿,同时活得健康。当下我们为家人铺设的每块防滑地板、安装的每支扶手、改造的每寸通行空间,实则是以一步一脚印实现「居家安老」的共同目标。

 

团结香港基金医疗及社会创新研究主管

周嘉俊

2025年6月21日

21/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4 - 06
2025
香港电台第一台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