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姐和细佬:
爸爸一直都是用手机程式和你们沟通,其实很希望有机会能够写信和你们谈谈爸爸的一点一滴。
爸爸小时候住在铜锣湾避风塘附近的唐楼。避风塘的防波堤是爸爸小时候的一个「游乐场」,水退时候可以在石隙捉鱼仔、虾仔、水曱甴。家住的唐楼天台,就是观赏当时烟花的最好地点。爸爸成长的过程一直看着维港的变化,尤其是维港变得越来越窄,因此爸爸意识到保护和优化维港的重要性,在十多年前开始参与海滨事务委员会的工作。
最近「东岸板道」的西段在农历新年前正式开放给公众使用后,立即就深受市民的欢迎,成为媒体的焦点,亦成爲大家散步、健身、垂钓、骑单车、跑步、欣赏维港景色、甚至观赏烟花的好去处。听到市民欢笑声此起彼落,四处看见一张张的笑脸,市民和访客的朝气和活力,真的令我更加感触和鼓舞,亦增添了巨大的动力要继续努力。
「东岸板道」是海滨发展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政府、海滨事务委员会和公众经过十多年的讨论和努力,平衡了社会各方的意见而达至今天的成果。由于铜锣湾至鰂鱼涌沿岸都是私人大型屋苑、商业大厦等,如何把海滨连接起来,而又能够保护维港,是一个巨大挑战。爲了解决这个难题,大家发挥创意,构思出在桥底下铺设板道。
爸爸与团队多年来在海滨的设计和管理,累积了很多宝贵经验,都落实在「东岸板道」。团队贯彻「地区为本」的精神,照顾不同使用者的需要,在板道上设置了不同的设施,例如:可观赏日落的阶梯式座位、游乐和健身设施、钓鱼平台等,并保留和活化了深受钓鱼爱好者欢迎的糖水道公众码头,以及优化了北角海滨花园,让巿民可以放松心情、亲近水体、享受维港景致。
东岸板道同时引入了维港第一条开合桥和第一条转盘桥,开合桥能够便利船只在有需要时进入近岸的水域;转盘桥更是提供一个直接通道,方便北角区巿民往来板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板道的落成除了为维港增添打卡位,帮助推广香港成为更「易行」、更「宜居」的城市,更令香港成为一个具「形格」的海港城市。
余下的「东岸板道」东段预计于今年下半年起陆续开放,届时我们便可做到「一板贯通,畅踏西东」,让大家能够享受一条全长13公里、连贯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的海滨长廊,亦象征我们完成驳通港岛北岸海滨的使命!
维港海滨发展,不经不觉已经超过20年。在过去的十多年,每逢家姐要温习测验和考试,我就会带着细佬一起去维港海滨「巡视」。20年来,维港海滨慢慢地驳通、一步一脚印。
维港海滨由构建愿景开始,我们坚持信念,勿忘初心,兼持谦厚,体谅伙伴,经过多年累积经验,近年提倡「先驳通,再优化」的策略,全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赖发展局的协调与相关工程部门的积极和主动配合,我们才能在近几年提早释放很多海滨用地给市民享用。现时,我们已经有超过40公顷的海滨空间,驳通了约29公里的海滨长廊。我们的目标是在2028年,将海滨长廊的总长度延长至34公里,提供更多优质的海滨空间,成就更多可能,打造独一无二的维港海滨。
除了驳通海滨,我们亦尝试了崭新的海滨管理模式——「海滨共享空间」。「海滨共享空间」是尽量不设限制,让市民可以在同一空间自由跑步、踩单车、踩滑板、与宠物散步,在相互尊重,体谅、和包容情况下,共融地一起享受海滨。「东岸板道」,同样采用了「海滨共享空间」的管理模式。
爲了让海滨更有活力和内涵,我们与民间机构和本地艺术家合作,推出不少「期间限定」的装置,以期令海滨「段段有特色、处处有惊喜」;亦鼓励不同的机构和团体发挥创意,善用海滨场地,促成了丰富多元的活动。
在世界很多其他临海城市,例如:澳洲的雪梨和布利斯班,新西兰的奥克兰,星加坡等都在海滨拥有非常受欢迎的餐饮、娱乐、零售和消闲的设施,我们亦正在努力在适当的维港海滨地点引入餐饮、娱乐和零售的商业元素,让市民和访客有更多的选择去体验我们的维港,把维港海滨建设得更具吸引力。
我更加期待《保护海港条例》的《条例草案》,能够尽早获得立法会通过和实施,以释放海滨更多的潜能。
建设海滨的过程当然并非一帆风顺。过去廿年如是,将来亦会有不少的挑战。然而,「事虽难,砥砺深耕;路虽远,行则将至」。为了能够留给你和你这一代一个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富吸引力、朝气蓬勃、交通畅达和可持续发展的维港。爸爸与团队将会继续克服困难与障碍,为海滨注入无限的创意和活力,带出无限的可能,期望看到你们无尽的笑脸。
永远爱你们的爸爸
何文尧
2025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