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张凤萍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最新

LATEST
04/05/2024

生命热线执行总监吴志昆- 别把悲伤留给自己

亲爱的陈女士:

 

很高兴收到你的感谢信,我们一众社工及义工得悉你现在的精神及身体健康逐步改善,重新振作,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更定期参与义务工作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士,实在令人鼓舞。

 

感谢你当初对我们机构的信任!回想五年前经朋友介绍到「生命热线」接受服务的你,着实令人痛心。当时你先生因病突然离世,加上唯一的女儿不在身旁,你在一夜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恶耗,与相依为命五十多年的伴侣分离,必定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

 

当时你说的一句话,「他离开的时候我哭不出来,但现在我崩溃了」令我们完全感受到你那锥心刺骨的痛,之后你终日流泪,不肯进食,日渐消瘦,连开口说话都感到困难,每日反覆思索「生存还有什么意义?」更向社工透露想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团聚。其后社工发现你有自杀倾向,及表现出严重抑郁及焦虑的症状,这一切都令我们十分忧虑。

 

我们理解你的无助,是因为曾经带给你快乐和幸福的家庭好像已经失去了,生命中那一份安稳也顿然没有了,整个世界就像失去了色彩。我们亦明白你想要静静地独处的同时,却渴望有人能够伸出援手帮助你。


过去数十年的你将身心全放在家庭上,婚后专注照顾女儿,至女儿成家立室,其余时间都寄托在丈夫身上,没有社交生活。每当你生活遇上困扰或感到不愉快时,你选择了独自承担,不敢向已嫁到外地的女儿倾诉,你知道女儿要适应外地的生活,同时要照顾孩子已很吃力,你实在不想打扰她加重她的负担。你一直抑压自己的情绪,把自己最悲伤、痛苦、郁闷的一面埋藏起来,即使面对丧偶之痛,还是对家人说 :「不用担心,我没事」! 我们知道你用心良苦。事实上,长期抑压内心的痛楚及不断积累负面情绪,除了会导致生理健康问题外,还会对精神健康造成严重的负担。幸好我们能够遇上,对你说声 :「你并不孤单的,我们随时愿意倾听你的心事,于你有需要时为你提供支援。」


事实上,抑郁症是其中一种常见于长者的精神问题。就我们接触的个案,了解到长者普遍受各种健康及生活问题影响到心情,而出现抑郁、焦虑、孤独等情绪问题。如果长者精神健康被忽略,将会衍生其他身体上的疾病,例如心脏病或高血压等。故此,令长者保持心境开朗至关重要,亲友或朋友的陪伴,或及时找到可倾诉的对象都可以成为他们继续向前走的动力。

 

透过我们社工和义工定期上门探访及电话慰问,以「陪伴」及「聆听」的方式让你的情绪找到安全出口,令你的不快情绪得以纾缓,更让你明白到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阶段,你的女儿及孙儿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坚强乐观地活下去对他们意义重大,我相信,你已过世的老伴也一样希望你活得幸福。幸好你意识到自行结束生命不是一个办法,并愿意向社工们倾诉心事及接受医生的治疗,令身心逐步好起来,更重新建立朋友圈,与朋友饮茶、行公园、做运动,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此外,我们非常感恩见到你积极参与中心活动,更自发参加义务工作,帮助其他有需要人士,与长者或同路人分享经历,为大家打气,与仍在逆境中迷失的人同行寻找出路,同时透过多加接触社会,你变得更乐意接受新事物,甚至学习用智能电话、学习上网,现在的你懂得上网看新闻、玩游戏及与在外地的亲友视像沟通,与时代并进,重燃生命动力,展开人生的新篇章,我们为你的「二次人生」感到无比高兴。

 

藉此机会,我代表「生命热线」再次感谢你对本机构的信任,盼望有需要帮助的人士能接受我们的服务。本机构于1998年开始推行预防长者自杀服务,至今已超过二十六年,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的捐助,于2006年开展「生命共行」外展长者服务,此计划旨在让有情绪困扰及有早期自杀征兆的长者在情绪低谷中,透过定期的社工和义工探访及电话慰问,走出情绪和自杀的困境,重拾生命动力,从而安享晚年。

 

最后,希望你的改变能启发到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士,我们深信,把悲伤留给自己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只有敞开心扉,正视问题,向专业人士求助并积极面对,才能活出美好人生。

 

 

祝你生活愉快!

 

吴志昆

2024年5月4日

04/05/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3 - 05
2024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儿童发展配对基金」及「青少年发展企业联盟」主席——新知识型社会人才需多元 系统化职场教育刻不容缓

主持人:张凤萍

家荣同学: 

下星期DSE放榜,令我想起早前你与一群中六学生,考完DSE后便参加我们的Y-WE青少年工作体验计划。记得后来你与我分享你的得着,你说工作体验不但开阔了你的视野眼界,对感兴趣的行业性质、门路、晋升途径都更加清晰了解,更开始建立人脉。当时我觉得,眼前看到的,就是一个对未来充满自信、希望、冲劲的人才。

现今世界竞争激烈,全球各地都争夺人才。争夺外地人才来港,海纳百川,当然是好事。问题是,社会可以如何进一步去栽培本地土生土长的新生代,让他们都可以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增加本地人力资源的新动力呢?

这里涉及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就是:我们怎样定义「人才」? 

每年DSE放榜,媒体往往聚焦于少数被冠以「状元」称号的优异学生。为何时至今日,社会上的目光还是局限于考试成功的「状元」?我相信,这是因爲传统社会观念把「人才」与学业成绩挂钩,觉得读「神科」,将来成为医生、律师、科技等专业人士,才是人才。其实,现今知识型社会越趋复杂多变,并非单纯以学位挂帅,不同行业都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行行都可以出「状元」。随便举例,如厨艺、运动、创意设计、音乐文化、创意行业等,这些讲求特别技能的工作,只要年轻人有志投身,一样可以出人头地,成为社会的人才。 

我投入青少年发展企业联盟的青少年发展工作已经超过十年,接触了几千名香港基层高中学生。他们各有天赋、特质、专长、志趣和才华,当中当然有不少尖子学生。让我尝试将他们简单归类  :  第一类是很清楚自己的职志方向,即使学业未如理想,也好有方向地向着目标进发。第二类学业成绩不错,但对职志未有浓厚兴趣,对未来方向仍然相当迷惘。第三类则学业成绩较为欠佳,往往备受忽略,自信不足,处于竞争弱势的一群,担心日后升学或投身职场时难以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但是多年以来 , 我们见证到无数同学及早找到职志方向,及早在有兴趣的行业浸淫,同时,同步选择 攻读有兴趣的心仪学位,他们一样都可以成功。当中,有在律师楼实习的法律界新秀,有立志技身酒业的未来品酒师,有爱人心满泻、无惧环境肮脏的动物护理师,有立定志向要服侍病人的未来白衣天使。这些同学当年的成绩都不一定是名列前茅,但他们都是多不胜数的未来社会人才实例。 

我深信:如果社会能够帮助年轻人及早找到自己的兴趣、潜能和职志方向,又能够为他们创造扶育他们的机会和环境,他们每一个都是可造之才! 

Y-WE青少年工作体验计划是一个成熟、机制完善的扶育青少年计划。计划自2014 年开展以来,感谢政府以及四百多家企业的鼎力支持,为二千多名基层高中生,提供涵盖七十二个不同行业的工作体验工种和岗位,让高中生于正规课堂以外,及早接触社会,在职场历练,从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立定职志方向,爲未来打拼。 

Y-WE并非一个单一活动,而是一个有系统、有标准、行之有效、可持续运行发展的职场教育工程。我们对参加计划的高中生,从不问学业成绩,只关心他们的兴趣潜能、强项,是否得到应有的发挥。我们除了爲参加的同学提供职场前培训外,亦帮他们精准配对到感兴趣的行业,亲身在职场体验,还为参加的企业、同学的父母、社工、老师,以及义务职志导师提供能力建设培训,保证全程衔接。参加者实习期间,义务职志导师会一路支援。实习完成后,更会有反思会让他们分享经验,沉淀学习所得。整个过程,由参与到结尾检讨,我们都会全面顾及,自我完备。希望帮年轻人发掘潜能、建立职志方向。 

更令人可喜的是,多年以来,无论参加的学生或提供机会的企业或机构,对Y -WE工作体验计划的整体满意度均超过 96%。完成Y -WE计划的同学,获得公司马上延聘的比率,更稳步上扬。今年暑假已经出勤的同学的延聘率,更接近 40%。这不仅是对每位参加Y -WE计划的同学带来极大的肯定和鼓舞,也证明Y -WE是个可行的,完备的,有实质成果,有利于各行各业发掘人才的计划。我们希望Y -WE计划这一道桥梁,能够带领更多同学走向发挥所长的职场世界。 

今天全港都在关心「输入外劳」问题,但我们相信,人才就在香港!香港的潜在人才资源本身就非常丰富。我期望社会要突破旧有思维,不再局限于藉着传统教学模式来提拔人才,要开发更多角度、方式。 

家荣,我衷心祝福你DSE成绩美满。但请谨记,无论成绩如何,考试从来都不会、亦不应该「定生死」,考入大学与否,更与人生成就无关。条条大路通罗马,我相信经历过Y-WE计划栽培的你,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向。 

但愿社会各界都与我们一起,栽培下一代。今天肯播种,明天香港就有庞大的本地人才库,而且源源不绝。

 

陈龚伟莹

2023年7月15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

15/07/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