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岭南大学学术暨教务副校长、林文赞科学计算讲座教授陈汉夫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
「我是金冬雁,是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我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即是大家经常会碰到的各种病毒,医学里面的人类病毒,我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研究,在分子水平了解那些病毒如何致病,如何和细胞之间有相互作用。」
从古至今,病毒的传播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人类的命运。
「说起从前,我们现时有猴痘病毒,旧时有天花病毒,天花病毒在人类历史上带来很大的影响,包括王朝的更替,传染病不会认人,不论你是穷人还是皇帝都会受影响。 在历史上, 我们中国清朝的皇帝,例如顺治帝也是因为天花而死的,甚至在清朝的时候,选太子也要确定他曾出过痘才会让他成为太子,不希望有皇帝中途夭折,对于普通老百姓更甚, 无论是天花病毒,多次大流感,世界性大流行影响非常巨大。 从古至今,不论朝代与贫富,譬如这次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非洲、北朝鲜还是中国、美国都会受到影响。」
作为现代从事病毒学研究的科学家,最难忘的历程莫过于近年的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 」,追踪病毒的演化,建议大众作出相应防控措施。
「我大学本科修读生物化学,为何从事病毒学研究是因为修读研究院的时候,我去到北京跟从老一辈的病毒学家,发现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即是我自己所学的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大的发挥。 从事科研的三、四十年间,有很多经历也十分难忘,我们毕生也未必遇到一次的,就是这次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由全球大流行及后变成一个地方性的风土病, 历程中有很多高高低低,香港最终也没有实行到全民检测,亦没有实行封城,长久来说,我们香港在全中国,无论两岸三地, 其实我们是做得好的,我们应该引以为傲。 」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加深了科学家对病毒的认识。 在新冠疫情当中,有些人选择接种传统灭活式疫苗,而部分人则选择注射信使核糖核酸疫苗,即是mRNA疫苗来预防感染,这种相对新型疫苗正运用到分子生物学的原理。
「病毒学过去是从一个整体水平来进行研究,即是要以动物来进行研究,后来有了细胞水平的研究,可以在细胞里面培养病毒,被培养出来的病毒可以将它们制成疫苗,譬如小儿麻痹症的疫苗,就是因为当时可以在细胞里面培养而制造出来的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现在很多课题都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来探讨,例如mRNA疫苗就是运到用分子生物学原理,去表达一个mRNA,以此生产蛋白质,然后制成疫苗,所以是由整体水平发展至细胞水平,再到最后的分子水平。 从分子水平上说,我们对病毒认识得更加清楚,或可成为制作新抗病毒药物或疫苗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