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副学院主任(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总监梁绮雯教授
「大家好,我是梁绮雯 Angela Leung,我是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教授,以及学院副主任,负责研究,同时间亦是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总监,也是理工大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我从事护理研究有十七年, 作为护理研究员,最希望看见大家的健康得到保障,我主要研究有关 『健康素养』和「认知障碍症的照顾护理」。 我的研究特别针对患者、照顾者 如何做出健康决定,我相信科技和科研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当前的健康状况,并做出健康决定。」
早在七十年代,『健康素养』的概念已在社会上有所讨论。它是指我们有没有能力,去了解哪些因素正在影响我们的健康,从而知道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对自身健康负责。
「从前我们提及『健康素养』,是指在医学环境下对数字的理解,例如用药的份量、何时服用这些数字,最初我们认为这就是『健康素养』了。不过最近,『健康素养』的概念正在扩阔,例如我们见到健康资讯的单张,我们阅读完这些单张后会否采取行动、改变我们的行为,都是我们所指的『健康素养』,或者我们阅读完这些单张之后,会否向医护人员发问,解答心中疑惑,这亦是『健康素养』,所以『健康素养』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健康素养』除了关系着我们有没有能力获得一些健康资讯,亦关系到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理解相关健康资讯,分析它的可信性,然后才作出健康决定,长远会影响社会公共卫生成本。
「例如我告诉你,你患有糖尿病,吃饭不需要吃得太饱,要少吃一点,因为饭是淀粉质,会影响到你的血糖指数。当我告知这个健康资讯时,其实大家是否真的理解怎样的饭量为之多或少,或如何应用于自己身上,这是一个健康决定。 所以当我们拥有一个高度的『健康素养』能力 ,其实能帮助大家去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亦同时间协助社会控制疾病。未来我认为『健康素养』会影响个人、家庭,甚至社区方面不同层面,因为『健康素养』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行为,亦都会影响我们使用卫生服务方面的使用率,亦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长远来说,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卫生健康方面的成本。 所以当我们有这个想法时,就会知道『健康素养』其实在个人层面上是帮到大家的。如果『健康素养』差的时候,我们未必可以好好跟医护人员沟通,亦可能会误会一些医疗方面的指引,或者会做错一些决定,会导致身体方面的安全问题。 个人方面,我们需要多提高『健康素养』;至于整个社会方面,如果能够提高大家的『健康素养』的话,就可以令到大家沟通得更好,进行医学讲座或讯息交流都会较容易。长远来说,可以提高社会对健康的理解,以及更好使用现有的医疗服务。
学者希望,透过科学研究,可以让大家更了解『健康素养』,减少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误会,减低社会的医疗成本,令卫生服务可以更具持续性。
「究竟我们关于『健康素养』的研究对未来有何影响,我相信提高『健康素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进一步令到大家有自主权,因为提高了『健康素养』之后,大家可以更好地决定自己的健康方面有何需要,为个人赋权,在过程中提高个人生活质素,从而令到社会的公共卫生变得更公平和有持续性,希望日后『健康素养』的科研可以更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