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环球拓展)、微生物学系临床教授及副系主任陈福和教授
「大家好,我是陈福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环球拓展)、微生物学系临床教授及副系主任,同时我也兼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感染性疾病医学部教研室主任,以及香港青年科学院的院士。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新发传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控制。」
2003年,正在港大修读医学院的陈福和教授遇上沙士在香港肆虐,他及后选择成为了一位微生物及感染学专科医生,继而更开启有关新发传染病的科研道路。
「在我修读医学院那个年代,我们这个科目仍然是比较冷门的,但当我在医学院念三年班时,当时是2003年,大家也记得当年香港发生沙士疫情,全香港的市民,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切身体会到传染病的可怕,以及它对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影响。于是在我毕业后担任医生期间,我先在内科学系接受了两年的培训,然后转到微生物学系,继续完成了我的专科医生培训。在这段受训时期,我每天看诊时都发现,作为医生,我们其实有很多问题无法回答。许多关于病人的重要临床问题,我们既不知道答案,也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正是这些年来积累的经验和问题,促使我想更进一步透过科研找出答案。要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基础科学研究。于是当我完成专科医生培训后,便加入了我的母校,即是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成为临床助理教授,并开始学习从纯粹的临床医生,逐步转变成为一位临床科学家。」
陈福和教授和他的团队集中研究的范畴有几方面,包括发展更快、更准确的新诊断方法、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以及研究新发性传染病病原体致病的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新的疾病模型,例如体外疾病模型或动物实验模型,这都是我主力研究的范畴。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答这几个主要方向的问题。过去多年,我们先后经历了2009年猪流感大流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 Coronavirus),以及H7N9禽流感、寨卡病毒、猴痘病毒等疫情,当然最近的是影响全球的新冠疫情。
多年来我和团队合作进行了很多研究,当中有许多难忘的经历,既有开心的时刻,也有面对巨大挑战和困难的时候。其中最难忘的是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刚开始,当时病原体和疫情变化尚不明确,也没有确切证据证实病毒能够人传人。我们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从2012年起建立和培训了一个很齐心的团队,当时港大深圳医院收治了两位长者,我们诊症时马上联想到有可能是与率先在武汉报告的病例相似的肺炎,他们的几位家庭成员也有同样的病征。这一项研究成为全球首个新冠病毒家族聚集性感染病例,并首次证实了新冠病毒能够人传人。这个发现是重要的,对于各国,包括我们国家的防控政策产生了即时且重大的影响。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期刊《刺针》上,并被评为该刊创刊二百年来,其中一篇具突破性发现的论文,我和团队高兴能参与这项历史性的研究。
紧接其后,我们没有止步,我们作为临床科学家,希望将临床问题带到基础实验室,因此我们很快地建立了全球首个新冠病毒感染的仓鼠模型,这模型如今已成为全球研究冠状病毒领域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我们利用这动物模型展开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研究病毒特性、传播性、致病机制,以及开发与评估新药物和疫苗等。」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副学院主任(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合作中心总监梁绮雯教授
「大家好,我是梁绮雯 Angela Leung,我是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教授,以及学院副主任,负责研究,同时间亦是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总监,也是理工大学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我从事护理研究有十七年, 作为护理研究员,最希望看见大家的健康得到保障,我主要研究有关 『健康素养』和「认知障碍症的照顾护理」。 我的研究特别针对患者、照顾者 如何做出健康决定,我相信科技和科研可以帮助大家了解当前的健康状况,并做出健康决定。」
早在七十年代,『健康素养』的概念已在社会上有所讨论。它是指我们有没有能力,去了解哪些因素正在影响我们的健康,从而知道如何解决相关问题 ,对自身健康负责。
「从前我们提及『健康素养』,是指在医学环境下对数字的理解,例如用药的份量、何时服用这些数字,最初我们认为这就是『健康素养』了。不过最近,『健康素养』的概念正在扩阔,例如我们见到健康资讯的单张,我们阅读完这些单张后会否采取行动、改变我们的行为,都是我们所指的『健康素养』,或者我们阅读完这些单张之后,会否向医护人员发问,解答心中疑惑,这亦是『健康素养』,所以『健康素养』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健康素养』除了关系着我们有没有能力获得一些健康资讯,亦关系到我们有没有能力去理解相关健康资讯,分析它的可信性,然后才作出健康决定,长远会影响社会公共卫生成本。
「例如我告诉你,你患有糖尿病,吃饭不需要吃得太饱,要少吃一点,因为饭是淀粉质,会影响到你的血糖指数。当我告知这个健康资讯时,其实大家是否真的理解怎样的饭量为之多或少,或如何应用于自己身上,这是一个健康决定。 所以当我们拥有一个高度的『健康素养』能力 ,其实能帮助大家去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亦同时间协助社会控制疾病。未来我认为『健康素养』会影响个人、家庭,甚至社区方面不同层面,因为『健康素养』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行为,亦都会影响我们使用卫生服务方面的使用率,亦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长远来说,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卫生健康方面的成本。 所以当我们有这个想法时,就会知道『健康素养』其实在个人层面上是帮到大家的。如果『健康素养』差的时候,我们未必可以好好跟医护人员沟通,亦可能会误会一些医疗方面的指引,或者会做错一些决定,会导致身体方面的安全问题。 个人方面,我们需要多提高『健康素养』;至于整个社会方面,如果能够提高大家的『健康素养』的话,就可以令到大家沟通得更好,进行医学讲座或讯息交流都会较容易。长远来说,可以提高社会对健康的理解,以及更好使用现有的医疗服务。
学者希望,透过科学研究,可以让大家更了解『健康素养』,减少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误会,减低社会的医疗成本,令卫生服务可以更具持续性。
「究竟我们关于『健康素养』的研究对未来有何影响,我相信提高『健康素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进一步令到大家有自主权,因为提高了『健康素养』之后,大家可以更好地决定自己的健康方面有何需要,为个人赋权,在过程中提高个人生活质素,从而令到社会的公共卫生变得更公平和有持续性,希望日后『健康素养』的科研可以更迈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