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开拓文字新国度 带来阅读新感觉

    简介

    GIST

    主持人:郑政恒、冯杰

     
    开拓文字新国度,带来阅读新感觉。与你一起走进文字世界,分享阅读的乐趣。
      
    #香港电台文教组
    #艺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最新

    LATEST
    18/05/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18/05/2024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

    重温

    CATCHUP
    03 - 05
    2024
    香港电台第二台

    18/05/2024

    11/05/2024

    04/05/2024

    27/04/2024

    20/04/2024

    13/04/2024

    06/04/2024

    30/03/2024

    23/03/2024

    16/03/2024

    X

    《明信片中的日占香港影像》| 嘉宾∶张顺光、陈照明(作者)

    主持人:郑政恒、冯杰

    '
    【开卷乐】一片时代的见证--《明信片中的日占香港影像》


    寄明信片,曾经是去旅行的指定动作,凭着一张纸品,可以将旅行风光分享给远方亲友。现在每人手中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可以即时上传沿途美景,明信片便慢慢地退流行了。从前,除了为一趟旅程作留念,明信片也能为时代留下见证,尤其是在艰难的岁月中,即使是一张纸片也来得异常珍贵。香港收藏家协会前会长张顺光回忆起三十年前,曾与朋友一起举办为期三个月的明信片展览,想不到一场志在分享爱好的活动,居然让香港兴起了明信片收藏热潮!当年不但得到各大报章宣传,展览场地也天天出现人龙。展览后,张顺光将收藏品出版成书,那本书又启发了不少人,加入明信片收藏行列,其中一个就是陈照明。三十年后,张顺光与陈照明这两位因明信片而结缘的收藏家,共同出版了《明信片中的日占香港影像》,与大家分享珍贵又富有历史价值的收藏。


    日占时期的香港印象

    1992年,张顺光与两位朋友以「20年代的香港」为题准备展览。张顺光说:「1920年代的香港很美丽,与上海是Twin Cities,当时的建筑物很有代表性。」二三十年代的香港是充满生气的魅力城市。可是到了40年代,日本占领令整个城市变了色调。张顺光分享说,在收藏界,「日占时期」的收藏品具有独特价值,除了当时家家户户也被逼换购的军票之外,即便是一张相片、甚至一张单据,收藏价值也十分高。2021年是抗日战争80周年,张顺光与陈照明特意出版了《明信片中的日占香港影像》,收纳了由战前,至战争中期,以至1945年战后共一百二十多帧明信片。两位作者称,搜集这批明信片难度非常高,一来是因为战争时期大部分平民忙于保命,物品的保存也来得困难;二来在战争时期,所有明信片也是由日本官方出品,不轻易落入平民手上;第三是因为战后香港交回英国管治之后,殖民政府也不想保存这些不光彩的物品。因此,这些记录了香港40年代面貌的明信片很难找到,收藏家由日本乡镇以至世界各地洽购收集回来。「80年后仍在市面上见到是很幸运的」,张顺光感慨地说。


    充满政府意识的明信片

    世上第一张明信片于1869年由奥地利邮政局发行,后来逐渐在欧洲以至全世界兴盛起来,成为让游客、商人及船员购买的纪念品。明信片的诞生是为了与人分享风土人情以至历史文化,可是到了战争时期,明信片便成为政治宣传品。明信片在日语称为「绘叶书」,1904年的日俄战争是日本明信片的转折时刻,为了动员全国民众投入战争,日本政府大量发行以日俄战争为主题的明信片,更逐渐成为美化战争的工具,军方对军人寄回国内的明信片由图像以至书写内容也加以审查。这些明信片所展现的,都是日军占领地的繁荣美好,例如摄于弥敦道的明信片,画面是日本士兵牵着小孩过马路,暗示皇军珍惜人民的一面。张顺光称,这些照片如「剧照」一样地摆拍,相信是经精心设计的官方宣传品。除了照片之外,当时日本会派画师在前线当随军画家记录战争,甚至绘画出香港政府向日军投降的情景。然而当时的画师会美化所见之景象,所以在收藏的角度,照片价值较高。

    书中这批明信片带读者由日本角度看香港,未能反映当时民间苦况,但仍然记录了不少当时香港的城市面貌和社会环境,极度珍贵,值得大家慢慢欣赏。
    '

    香港电台第二台

    19/11/2022 - 足本 Full (HKT 21:30 -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