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张咏贤 杨月芬
减排减排,全球暖化迫在眉睫,极端天气横扫肆虐,减少排放温室气体已成人类共识。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走」再「锁住」,不让二氧化碳释放重回大气,将会是减排之外另一个新尝试。
结构比人类简单得多,存在于海洋河溪以亿年计的单细胞生物「微藻」,原来是天生的吸碳高手。微细到肉眼看不见,只有几微米大小的微藻,同树木一样靠光合作用维生。微藻的叶绿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会将二氧化碳转化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并产生氧气,有助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微藻吸引了本港年轻科研团队自设示范场,用特制水缸培育养殖微藻,花尽心思、想尽办法增加微藻的吸碳能力,希望将微藻场工业化并推广至全世界。亦有本地创科公司将「吸碳高手」商业化,于学校等安装萤光绿色的「微藻反应器」,用气泵将空气抽入一条条注满水的容器来培养微藻,以配合不同机构在ESG报告下的减碳目标。
微藻或许会是「吸碳」的生力军,但微藻生命周期短,慢慢又会把二氧化碳释放回大气。其他范畴的科学家于是继续发挥无限创意,尝试直接由空气中「吸走」二氧化碳。现时部分西方国家已投资兴建大型工厂,捕捉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再埋在地下储存。香港亦有大学科研人员初步研发出「二氧化碳还原系统」,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塑胶化学品原料,将来或有机会应用于工业项目,促进碳中和。
当然,目前「锁碳」的重要策略就是植树造林。树木利用光合作用,以自然方法减少二氧化碳。有环保团体与大学合作,到香港各地研究5种香港不同种类的树林,选定适当位置后,利用仪器量度当中植物的数据,从而估算香港树林的「碳储量」及树林在二氧化碳移除上的潜能,希望有助政府制定政策,加强树林的吸碳容量,延续树林作为大自然中的「锁碳」主力。
...
「如果我是个空罐子 被你浪费 被你活埋...」
本港现时每日有约 11,000公吨都市固体废物,主要依赖堆填区处理,但本港土地资源有限,日积月累的垃圾却无限,大量废物令堆填区面临饱和。为了让废物有新出路,政府近年加快发展「转废为能」设施,包括焚化炉设施 (I∙PARKs)、污泥处理设施 (T·PARK)、有机资源回收中心 (O·PARKs)等,减少用堆填方式处理废物,同时将废物转化为电力,令垃圾也有价值。
香港即将在2025年建成首座新一代垃圾焚化炉 (I∙PARK1),预计每日可以处理 3,000公吨都市固体废物。旧式的焚化技术会释放二恶英等有害物质,香港有机资源中心总监黄焕忠认为新一代的焚化技术可以减低污染物的排放,至于关注环保的杨婷则认为并非有焚化炉就「一炉永逸」,源头减废比兴建焚化炉更重要。
...
政府去年公布《渔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提出措施和建议,推动本地渔农业可持续发展,希望利用科技和技术提升,增加产量和收入,并吸引年轻人入行。
渔业方面,面对内地捕捞业的价格竞争,有位于西贡的海鱼养殖场正走上转型革新的路,包括透过养殖珍珠,开办教育导赏团,更将珍珠贝制作成其他周边产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在沙头角,也有养殖企业利用智慧科技和提升养殖技术,养殖高产值的鱼类,并提升整个系统,做到更节能、省水、鱼菜共生以致物尽其用,而养殖的鱼更是可持续产品,减少消费者对野生品种的消耗。
农业方面,目前本地种植的蔬菜,只占每年总消耗量的2%。面对土地和产量的挑战,近年有不少企业向室内水耕种植发展。渔护署与蔬菜统营处合作设置的「全环控水耕研发中心」,率先试种一些市场上崭新的品种和采用新技术,并提供技术支援和培训,推动本地农业发展。
...
时尚品牌为了迎合潮流,每季都会推出新设计,让消费者能够以低廉的价格、在短时间内购买到时髦的服饰。根据2022年《香港固体废物监察报告》,本港每日有388公吨的旧衣服和纺织物被弃置在堆填区,相当于270万件T恤。
然而,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时尚行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希望改变「快时尚」文化。梁皓琳(Jasmine)是一位本地时装设计师,创立了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时尚品牌,利用天然、可以生物降解的布料来设计衣服,例如使用由玫瑰、橙、香蕉等天然纤维制成的布料,设计既时尚又环保的衣服。
除了从设计方面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消费者和生产商的角色亦非常重要。黄雅蓉在旺角开设了一家二手时装店,希望改变消费者对二手衣服的看法。非牟利机构Redress则致力于收集旧衣物,进行分类,为旧衣提供更多出路。另外,有本地纺织厂回收旧校服,利用新技术把旧布...
去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行十周年,香港也积极走出去,向一带一路国家演示香港独特的优势。特首李家超更带领考察团往中东,与中东国家签署十三份合作备忘录,推动中东的绿色、智慧城市的发展。
政府带头开拓中东市场,也鼓励本港企业更大步开拓中东市场的绿色市场。非牟利组识「香港大使会」的创办人林健锋(行政会议成员)与曾沛霖先后两次带不同范畴的企业与中东政商代表交流,协助企业与中东代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企业包括:甲级能源有限公司,GREEN MONDY, RICE ROBOTICS 等等,为绿色企业揭开了中东市场的门扉,把香港的绿色科技与当地企业分享。
与此同时,科学园积极协助开拓中东市场,带领八间科技公司参与沙地阿拉伯的大型科技展,突显香港绿色科技的优势。其中一间研究电车充电方案的初创公司,在展览里接触当地潜在顾客,强化在中东发展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