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简介

    GIST

    监制:杨慧雅


    科研与我们并不遥远,每一次重大的科研成果都推动着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揭示了自然界的奥秘,解开了许多谜团。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从医疗领域的突破,到能源、环境、通讯等各个领域的创新,科学研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可能性。

    《科学•创未来》由五集纪录片组成,将介绍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的精彩内容以及介绍获奖者的故事。

    首集将介绍未来科学大奖周的活动,让观众了解最前沿的科研议题,以及对大奖周有更全面的认识。此外,亦会透过2023年的未来科学大奖各获奖者参与的圆桌对话,让获奖人分享他们的经验、见解和对未来发展的想法,并与其他科学界的专家进行互动和讨论。

    最后三集中,每集将以一位历届获奖的香港科学家为主角:2016年荣获生命科学奖卢煜明教授、2019年荣获物质科学奖陆锦标教授,以及2022年荣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莫毅明教授。通过他们的故事,观众可以看到科学家在科研之路上的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年轻科学家将与获奖科学家进行对谈,分享彼此的在科研旅途上的经验和感悟。


    《科学•创未来》
    由香港科学院、未来科学大奖基金会有限公司、香港电台联合制作
    资助机构:创新科技署

    旁白:刘焯文
    监制:杨慧雅

    最新

    LATEST
    10/03/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我们的知识要每一代传一代增长上去,我也有责任将我有生学到的传去下一代。」

    被称为「幽灵粒子」的中微子为宇宙基本粒子之一,太阳、恒星要靠它来发光发热,它的神秘面纱背后,或可有助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朱经武教授席教授陆锦标,大学期间已对粒子物理现象产生好奇,90年代更因日本提出一个用全部核电厂去产生大量反中微子,从而用来证明中微子振荡的真确性的研究,决定专注研究中微子物理学。

    2012年,陆教授与其合作的国际团队在大亚湾核电站首次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这个实验确立表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坏宇宙正反粒子联合的对称性,还解释到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的可能性。这个突破性发现,证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坏宇宙中正反粒子联合的对称性,为研究为何宇宙中的物质比反物质多提供了一个新方向,更让陆锦标在科研路上获得不少国际性的奖项。包括「美国物理学会潘诺夫斯基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欧洲物理学会高能粒子物理奖」以及「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但谦逊的他不敢居功:「这样大型的实验,其实需要很多不同技能的工作人员合力支持、一同贡献,所以这奖项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中微子无处不在,陆锦标对科研的灵感,同样来自宇宙的万事万物,尤其认为大自然仍然充满着很多奥秘。他与年青科学家傅凯骏(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对谈时说:「做实验角度,我会鼓励同学自己探索,我通常给他们很多自由。」

    花上大半生的时间做科研的陆锦标,十分重视培育下一代,更热爱从事研究教学,希望花更多时间了解今日年青一代的想法及长短处,从而作出适当的培训,达至传承。

    重温

    CATCHUP
    12 - 03
    2023 - 2024
    RTHK 31
    • 第五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特辑 - 陆锦标•很害羞的中微子》

      第五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特辑 - 陆锦标•很害羞的中微子》

      「我们的知识要每一代传一代增长上去,我也有责任将我有生学到的传去下一代。」

      被称为「幽灵粒子」的中微子为宇宙基本粒子之一,太阳、恒星要靠它来发光发热,它的神秘面纱背后,或可有助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香港科技大学高等研究院朱经武教授席教授陆锦标,大学期间已对粒子物理现象产生好奇,90年代更因日本提出一个用全部核电厂去产生大量反中微子,从而用来证明中微子振荡的真确性的研究,决定专注研究中微子物理学。

      2012年,陆教授与其合作的国际团队在大亚湾核电站首次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这个实验确立表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坏宇宙正反粒子联合的对称性,还解释到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的可能性。这个突破性发现,证明中微子有可能破坏宇宙中正反粒子联合的对称性,为研究为何宇宙中的物质比反物质多提供了一个新方向,更让陆锦标在科研路上获得不少国际性的奖项。包括「美国物理学会潘诺夫斯基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欧洲物理学会高能粒子物理奖」以及「2019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但谦逊的他不敢居功:「这样大型的实验,其实需要很多不同技能的工作人员合力支持、一同贡献,所以这奖项应该是属于大家的。」

      中微子无处不在,陆锦标对科研的灵感,同样来自宇宙的万事万物,尤其认为大自然仍然充满着很多奥秘。他与年青科学家傅凯骏(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对谈时说:「做实验角度,我会鼓励同学自己探索,我通常给他们很多自由。」

      花上大半生的时间做科研的陆锦标,十分重视培育下一代,更热爱从事研究教学,希望花更多时间了解今日年青一代的想法及长短处,从而作出适当的培训,达至传承。

      10/03/2024
    • 第四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特辑-莫毅明 · 触类旁通》

      第四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特辑-莫毅明 · 触类旁通》

      「数学嘅终极目标可能就系真善美。人嘅感觉系最直接,最原始,你先有感觉,然后你先至会做学问。」

      莫毅明-数学家,专门从事多复变函数论、复微分几何、与代数几何嘅研究。2022年凭借「极小有理切线簇(VMRT)理论」,及志村簇上的 Ax-Schanuel 猜想的证明,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复分析在现代几何学中非常重要,是很多代数定理的基石。现代物理学,都要藉住复数的基础研究再上一层楼。

      不过,这位获奖者,除了醉心钻研数学范畴的学问外,还对文学、诗歌、哲学等等有所研究,务求追求学问中的真、善、美,以触类旁通、文理兼备的方式,理解世界,接触世界。

      莫毅明从小就认为自己是一位做学问的人,不同的学科能增加他的想像力,对他的数学研究亦有莫大帮助。有人认为,现代的数学、物理学,已愈来愈离地、甚至和现实生活脱勾。但对莫毅明来说,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分别,只是用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番风景。

      在香港大学数学系任教的他,同时亦致力培育下一代,务求提拔更多位出色的数学家:「好希望喺香港提拔,培养一啲有能力、有潜质嘅数学家」

      莫教授重视培育下一代,与研究相比,传承对他来说,同样重要。他寄语学生,做数学必须以投入的心,才能找到自己可发挥的地方。


      旁白:刘焯文

      03/03/2024
    • 第三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特辑 - 卢煜明 · 从生活的点滴洞悉医学未来》

      第三集《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特辑 - 卢煜明 · 从生活的点滴洞悉医学未来》

      「我们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传承,把这个科学,由一代传到下一代。」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教授被誉为「无创产前诊断之父」,这位获奖无数的科学家却并不离地,甚至很具烟火气,除了将实验室比喻为科学家的厨房,日常生活点滴诸如煮一锅即食面、看一场电影,都能成为他突破思想界限的灵感泉源,并将之化为助人的力量。
      从前孕妇需透过抽验羊胎水来检测胎儿患有唐氏综合症的风险,有可能会伤及胎儿,甚至流产。由卢煜明教授开创的「无创性产前诊断技术」带来突破性转变,只需抽取孕妇血液,便能安全地检测到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或其他基因疾病。技术从2011年开展至今,已被全球90多个国家、每年逾千万孕妇采用,更令卢教授获得多个奖项,包括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以及有「科学界奥斯卡」之称的「2021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
      花上人生大半时间做科研,卢教授却并不离地,喜欢做个贴地的科学家,重视研究成果可以真正走出实验室去帮助助人。他与年青科学家对谈时说:「想一想你所发明的东西,并非只存在于医学文献或图书馆,而是你希望最后能走出去帮助别人。」
      卢教授重视培育下一代,认为很多科学发现或者发明,其实需要很多代的科学家一直努力才能做到,所以传承很重要。而且年青的科学家最具创造力,一定要尽力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做好工作。

      旁白:刘焯文

      播映日期:2023年2月25日(星期日),晚上7:30,港台电视31

      25/02/2024
    • 第二集 《Future Minds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圆桌对话》

      第二集 《Future Minds 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圆桌对话》

      科学精神是一种启蒙,一种传承。
      2023年的未来科学大奖几位获奖者,包括物质科学奖获奖者陈仙辉、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奖获奖者任少卿、张祥雨,以及生命科学奖获奖者柴继杰、周俭民,他们与主持人王强老师齐聚一堂,展开一场充睿智的对话。这场对话,探讨的不但是科学家们的获奖成就和科研经历,亦有他们的科学观、人生观等等的话题。
      这几位获奖人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包括生命科学领域的植物抗病、物质科学领域的高温超导,以及数学及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人工智慧。他们的工作为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深刻影响人类的生活和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透过获奖人的经验分享,对科研见解和未来发展的想像,希望可以增进年轻一代对科学的认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激情。

      旁白:刘焯文

      播映日期:2024年2月18日(星期日),晚上7:30,港台电视31

      18/02/2024
    • 第一集 《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特辑》

      第一集 《2023未来科学大奖周特辑》

      「科学家作为人类最具好奇心和思考力的优秀代表,他们需要获得更多关注和更有力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设立未来科学大奖的初衷和意义。」--未来论坛理事会、未来科学大奖捐赠人大会轮值主席刘芹先生

      经过八载春秋的发展,未来科学大奖周于2023年首次在香港举办。连续四天的大奖周活动紧凑而丰富,吸引了全球近百位顶尖科学家汇聚一堂,分享科学界最前沿的议题。
      在本集中,收录了未来科学大奖周活动的精彩时刻和重要会议——科学峰会、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会议、获奖者与青少年对话等,更访问了几位科学界举足轻重的杰出科学家,包括: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Gregory WINTER、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Michael LEVITT,以及2022年生命科学突破奖获奖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N,让观众了解各个科研领域的最新发展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对大奖周有更全面的认识。
      此外,还剪辑了《2023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的精华片段,重温颁发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以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的重要时刻,表彰获奖者为全人类做出的重大科研成果,共同见证获奖者的荣耀时刻。
      播映日期:2023年12月24日(星期日),晚上7:00,港台电视31

      24/1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