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1

简介

GIST

监制:杨慧雅


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认识科学已不再是科学家的专利,也需要普及到更广泛的生活层面。为了唤起大众对科学和科研的兴趣,《科学∙创未来2》科普系列将以有趣的方式介绍《未来科学大奖》获奖的科学家,包括来自香港的卢煜明教授、莫毅明教授、袁国勇教授、裴伟士教授、陆锦标教授,和今届的获奖科学家,包括:邓宏魁教授、张涛教授、李亚栋教授、孙斌勇教授,以及他们的科研成果。他们的创新研究,将展示科学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一同以科学创未来。

嘉宾主持:
刘特斌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教授

吕爱兰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教授

林赞育教授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傅凯骏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


联合制作:香港科学院、未来科学大奖、香港电台
资助机构:创新科技署

最新

LATEST
0 seconds of 0 secondsVolume 90%
Press shift question mark to access a list of keyboard shortcuts
00:00
00:00
00:00
 
07/12/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一年一度的科学界盛会,未来科学大奖颁典礼已于11月3日在会议展览中心完满举行。三项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奖)顺利颁赠予四位中国内地科学家:邓宏魁教授、张涛教授、李亚栋教授、及孙斌勇教授。

一如往年,陪随颁奖典礼而来的大奖周活动(10月30日至11月3日),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界精英,举行了一连五天的科技峰会、科学论坛、亚洲青年科学家会议。当中最瞩目的,是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Benjamin List教授作的一场关于「酸性催化剂」演讲。

为了让科学普及到各层面,启迪年轻人,四位获奖科学家特别举行了一场「与年青人对话」的讲座,跟来自不同学校的香港中学生近距离接触,分享个人学习心得、科研之路,为整个大奖周活动画上完美句号。


编导:余永泉
播映时间:2024年12月7日晚上7 :25 港台电视31

重温

CATCHUP
10 - 12
2024
RTHK 31
  • 第八集《颁奖礼及大奖周回顾》

    第八集《颁奖礼及大奖周回顾》

    一年一度的科学界盛会,未来科学大奖颁典礼已于11月3日在会议展览中心完满举行。三项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及计算机科学奖)顺利颁赠予四位中国内地科学家:邓宏魁教授、张涛教授、李亚栋教授、及孙斌勇教授。

    一如往年,陪随颁奖典礼而来的大奖周活动(10月30日至11月3日),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界精英,举行了一连五天的科技峰会、科学论坛、亚洲青年科学家会议。当中最瞩目的,是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Benjamin List教授作的一场关于「酸性催化剂」演讲。

    为了让科学普及到各层面,启迪年轻人,四位获奖科学家特别举行了一场「与年青人对话」的讲座,跟来自不同学校的香港中学生近距离接触,分享个人学习心得、科研之路,为整个大奖周活动画上完美句号。


    编导:余永泉
    ...

    07/12/2024
  • 第七集《中微子振荡 -- 陆锦标教授》

    第七集《中微子振荡 -- 陆锦标教授》

    中微子是一种亚原子粒子,它们以接近光速、无休止地射向地球,每一秒有一百万亿粒中微子穿过我们身体,但它们微小得看不到、测不准,又几乎不会跟物质相互作用。

    本集邀请了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傅凯骏,介绍物理学家陆锦标教授。

    陆锦标教授一直致力研究粒子物理学,他成功与大亚湾核电厂合作,精确测量了中微子由于振荡现象而引起的消失概率,计算到新的中微子震荡模式,也就是说,找到中微子的踪迹。中微子自宇宙大爆炸起,便充斥在整个空间,研究中微子,有助于破解宇宙创造这个千古之谜。

    编导:余永泉
    ...

    30/11/2024
  • 第六集《冠状病毒 -- 袁国勇教授、裴伟士教授》

    第六集《冠状病毒 -- 袁国勇教授、裴伟士教授》

    「冠状病毒」一词已成为大众日常词汇,但在2003年前,别说是大众,即便是医学亦未有太深认识,所以当年「沙士」来袭,可说是措手不及。

    本集邀请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林赞育,介绍有微生物学袁国勇教授、和临床和公共卫生病毒学家裴伟士教授(Prof. Malik Peiris)。

    袁国勇教授和裴伟士教授多年来从事传染病学研究,他们在病人嘅临床样本中,发现并分离沙士冠状病毒,并追踪到病毒源头。医学界以此为基础,开发了不同的诊断、检测方法治疗冠状病毒,更进一步发现不同的病原体以作防患。

    编导:余永泉
    ...

    23/11/2024
  • 第五集《VMRT理论 -- 莫毅明教授》

    第五集《VMRT理论 -- 莫毅明教授》

    被称为一切科学基础的数学,有其抽象的一面,也有实用的一面,无论是哪一面,都是在追寻物质世界的秩序。

    本集邀请了香港城市大学建筑学及土木工程学系刘特斌教授,介绍有数学家莫毅明教授。

    莫毅明教授的VMRT理论,是研究某一个空间维度的最简单模型,对未来物理学、数学,都有重要的开创性启示。除了是数学家,莫毅明教授同时也是一位精通多国语言的诗人,两个身分并无冲突,甚至可说是触类旁通,互相补足,藉以探索万物的内在逻辑、抽象的美。

    编导:余永泉
    ...

    16/11/2024
  •  第四集《无创产前检测 -- 卢煜明教授》

    第四集《无创产前检测 -- 卢煜明教授》

    「我看得比别人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指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薪火相传,探索真理。

    节目特别邀请四位本港年青科学家,介绍所属研究领域的前辈科学家及其重要成就。本集邀请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化学病理学系吕爱兰教授,介绍有「无创产前检测之父」之称的分子生物学家卢煜明教授的开创性的科研成果。

    在过去,要检测胎儿有没有遗传病,需要在孕妇身体抽取羊胎水。但这类入侵性抽验很容易伤到胎儿,甚至导致流产。

    卢煜明教授的研究发现,原来孕妇的血液细胞里含有胎儿的DNA。意味着只需要抽取孕妇的血液,便可安全检测到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等遗传病。经过多年不懈的研究测试,今天,这项检测技术已经在全球九十多个国家应用,每年为过千万的孕妇、婴儿造福。

    编导:余永泉
    ...

    09/11/2024
  • 第三集《李群的表示研究-孙斌勇》

    第三集《李群的表示研究-孙斌勇》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探索数、形,和空间内在结构。广义的计算机科学包括理论、设计电脑、网络通信,以及AI应用等相关科学与技术,跟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继2023年,今年已进入第九个年头的科学界盛事「未来科学大奖」再次在香港举行。今年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由年仅48岁的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孙斌勇夺得。

    「李群」是近代数学研究的重要理程碑。挪威数学家索菲斯·李(SophusLie)四十年前研究函数方程式时,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群,命名为「李群」,在现代物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孙斌勇延续李群的表示研究,将群在线性空间上的作用具体化。

    未来科学大奖今年11月3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其间更有一系列的科普讲座、大奖展览、科学峰会活动,让市民更进一步了解当今前沿科研的发展。

    编导:余永泉
    ...

    02/11/2024
  • 第二集《单原子催化 - 张涛、李亚栋》

    第二集《单原子催化 - 张涛、李亚栋》

    踏入第九个年头的科学界年度盛事「未来科学大奖」,今年再次在香港举行。

    今年的物质科学奖殊荣,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及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共同获得,表扬他们对单原子催化研发的贡献。

    催化,是使用催化剂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张涛发现铂原子以孤立金属单原子状态镶嵌于氧化铁中的异相催化剂。李亚栋系统性地开发了可设计、可控且具有普适性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他们的研究,对未来物理、生物研究、及工业制造有重要启示。

    编导:余永泉
    ...

    26/10/2024
  • 第一集《细胞重编程-邓宏魁》

    第一集《细胞重编程-邓宏魁》

    科学奖项的意义,不单只是表扬科学家的杰出科研成就,更在于提供平台互相刺激启发,并透过科普推广到各个层面。

    踏入第九个年头的科学界年度盛事「未来科学大奖」,今年再次在香港举行。
    荣获今年生命科学奖殊荣的,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昌平实验室领衔科学家邓宏魁。邓宏魁致力研究干细胞、再生医学,他的「细胞重编程」,对治疗长期疾病有开创性的启示。

    编导:余永泉
    ...

    19/1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