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无声.在一起
PODCASTS
监制:余世民
上一集讲到香港有一队聋人篮球队和当中队员包括小前锋陈柏希、控球后卫潘树湛的故事。今集将会继续介绍其他队员包括大前锋伍咏皓、队长/得分后卫/小前锋吕健平和前队长/中锋蔡永康的故事,还有球队如何上下一心去改善在沟通上出现的困难。 成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吸收经验,纵然遇到挫败也希望能够从中得以成长。球队的目标是在明年的国际比赛前做足准备,期望在国际的篮球场上取得好成绩。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周颂添
香港有一队聋人篮球队,当中不少球员都曾经代表香港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球员包括聋人和弱听(如小前锋陈柏希和控球后卫潘树湛,带领着他们的是两位健听教练(包括助教李卓贤)。 由于球员的成长背景不同,所以他们各有自己沟通的方法:有用手语的、有读唇的、有用口语的、也有读唇与口语并用的。在讲求速度和合作性的篮球比赛中,他们在沟通上会遇到什么困难?节目将会一连两集,带大家看看这队聋人篮球队的故事。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周颂添
寻常家庭要培育资优子女,亦往往心力交瘁,何况是聋人家庭? 聋人夫妇阿浩与阿雪,育有一对子女子泓及子铭。两名子女都是听力正常,然而长子子泓是一名资优儿童,他渴望接触新知识,对正常的课堂感到沉闷,以致曾出现情绪问题。夫妇俩绞尽脑汁,既要解决聋人在搜集资讯上的困难,为儿子㝷找适合的课外学习,亦要平衡两兄妹之间的学习差异及相处问题。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李丽珊
健听人士陈凤媚(Mei)跟聋人徐洛欣是手语双语导师,过去曾一齐教导幼稚园学童。去年她们更进一步,尝试向有特殊学习需要(SEN)的自闭特色人士,教授日常生活手语及聋人文化。在一个无压力的学习环境之下,手语与口语就像两个齿轮互相配合,开拓了共融交流的空间,亦使一聋一健的互动教学,建立起她们彼此的默契。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李丽珊
聋人咖啡师阿靓曾力压14位健听对手,夺得咖啡师公开赛冠军,除了归功于她的努力之外,亦有赖她的雇主Gigi一直支持聋人就业。 Gigi相信人人平等,认为聋人应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她不但发掘阿靓的优点,给予适当的培训,还协助阿靓成功转型为咖啡杂货店店长。多年的合作关系,更使二人成为心有灵犀的朋友。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梁嘉熙
上集提到,三位年轻聋人茵仪、纪尤和旻欣,自小就在提供手语支援的环境读书。今集我们会跟着茵仪上学,看看手语双语共融教育的上课实况,以及聋健学生的交流。 与此同时,两位师姐纪尤和旻欣也各自重返校园,在展开新学年挑战的同时,亦要应付共融音乐剧密集的彩排。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方启俊
茵仪正准备升读中六,但在暑假期间仍积极参与推广手语和共融的活动,既拍摄微电影,又演出音乐剧。 纪尤经历过退学和重考,虽然终于获得大学取录,但内心却充满挣扎和矛盾。 旻欣中学毕业后,一边读大专,一边做兼职,在学业和工作之间寻找平衡。 三位年轻人自小就在提供手语支援的环境读书,各自来到求学时期的不同阶段。作为聋人,她们面对什么抉择和困难呢?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方启俊
绰号「黑朱」的朱芷茵自小失去听力,家人视她像一般小孩看待,经常带她接触健听的朋友,让她认识世界。 成长后,「黑朱」在支援聋人的机构工作,积极推动手语及聋人文化,让主流社会更加认识手语及聋人。 「黑朱」透过沟通、观察及同理心去理解聋人及弱听人士的需要,成为健听人士与聋人之间的桥梁。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陈荣锦
健听人士侯仲铭 Louis 与苏淑珠 Suki 在一间致力发挥多元人才能力的机构工作,该机构经常举办企业及学校共融的体验工作坊。他们入职时不懂手语,但他们的工作需要跟聋人同事李锦华 Keith 及冯晓敏 Tracy 保持紧密沟通,以商讨活动内容和安排相关细节。 透过纸笔、身体语言, Louis 和 Suki 慢慢学会的初阶手语,几个人克服语言障碍,领悟到聋健人士在职场上的相处之道,并建立起这个「无声团队」的默契与信任。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陈荣锦
天生有严重听障的 Toby,自小已融入健听人士的生活圈子。经过长时间的苦练,她的口语能力与一般人没有太大差别。然而,看似和健听人士一样的生活,却令 Toby 对其自我身分认同感到模糊。 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她,希望转换跑道继续追梦,便与相识多年的朋友 Fava 合作经营网上古着生意。 Fava 见证了 Toby 一路走来有何改变?Toby 又是如何确立自己身分的呢? 旁白:梁佩欣(聋人子女) 编导:梁嘉熙
##DE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