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古今风云人物

    简介

    GIST

    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细诉传奇人物的风云事迹,重新认识中外历史。
      
    #香港电台文教组
    #艺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最新

    LATEST
    27/04/2024

    孔子 (七)∶子产相郑

     
    孔子周游列国第一站是与鲁国同姓的「兄弟之邦」卫国。卫国的祖先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和周公的弟弟康叔封。周公平定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之后,封康叔封于商朝王畿旧地,称为卫国,首都在商纣王所建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淇县)。卫国在西周及东周前期,是中原北方大国,历代卫君在周天子朝廷担任要职,周平王东迁时,年近七十的卫武公以姬氏宗亲长老身份亲自领兵护卫平王,地位十分显要。

    但卫武公之后,卫国长期陷入公族内斗,最著名的事件是卫庄公(武公之子)的庶子州吁有军事才能,却被兄长卫桓公排挤,出亡外国,纠集一些郑、陈、宋、蔡等国的失意贵族、庶孼公子组成叛军,袭击卫国,杀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卫君,但未得周天子承认。不足一年,州吁被卫国大夫石碏骗往陈国,托陈桓公代为贿赂周天子赐给册命,途中被杀。州吁乱事平定,但卫国政局仍然动荡不安,继任君主亦多平庸无能,无力摆平政治社会矛盾。同时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狄人(又称翟人,分为赤狄、白狄、长狄等部族)趁周朝衰落,纷纷越过太行山,进入卫国北方,不断侵扰掠夺卫国及邢国(今河北省邢台市)的城邑。

    卫国国君懿公,是个典型的纨袴子弟,不理国计民生,只知享乐,据《左传》及《史记·卫世家》记述,「卫懿公好鹤」,在宫中养了很多鹤,由专人侍候,懿公上朝及出行,必有鹤陪伴,他喜爱的鹤封为大夫、将军,凡有侮辱、伤害鹤的臣民,治以重罪。公元前661年(即孔子出生前九十年)狄人进攻卫都朝歌,卫国臣民不愿抵抗,纷纷逃亡,狄人攻占朝歌,大事劫掠,朝歌成为废墟,懿公被杀。卫人向齐桓公求助,齐桓公号召诸侯发兵救卫,打退狄人,但卫国已残破不堪,只剩下五千人,齐桓公安置这些卫国遗民于黄河南岸的楚丘(今河南省滑县南部),立懿公堂弟公孙申为卫侯,是为卫戴公。卫国失去了黄河以北领土,由原本的北方大国变成偏处一隅的小国。而号召诸侯击退狄人,重建卫国,成为齐桓公霸业的开端。

    卫国恢复之后,经过数十年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卫成公元年(前629年),卫为避狄人侵扰,又迁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阳市),经济始现繁荣。但卫国公族仍然斗争不绝,孙氏、宁氏、孔氏(与孔子不同族)掌权,互相攻击,君臣关系不和。其后孙氏失败投奔晋国,宁氏被灭族,卫国国君重新掌权。公元前540年卫灵公继位(孔子九岁),成为卫国在位最长的国君。但卫灵公是昏庸却自以为聪明的人,在位四十多年,卫国政局动荡。他最著名的故事有两件,都与孔子有关:其一是宠幸男宠弥子瑕,留下「分桃」的典故。卫灵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04年),鲁定公派阳虎领兵攻打郑国的匡地(今河南省长垣县北),鲁郑不接界,必须经过卫国,阳虎出兵时不向卫国借道,回国时又率领鲁军在卫国都城濮阳穿行而过;卫灵公感到被羞辱,派弥子瑕追击鲁军,但没有追及。孔子周游列国时,经过匡地,匡人误认孔子是阳虎,围攻孔子,几经辛苦才脱身,因此《论语》有「子畏于匡」的记事。其二,是卫灵公晚年宠爱后妻南子夫人,南子据说是宋国公主,嫁给卫灵公后,因其美艳而非常得宠,代掌国政。灵公昏庸无能,南子掌握卫国实权,却经常召年青大臣入宫,民间讽刺她为「娄猪」即母猪,灵公却毫不在意。孔子周游列国时,通过弥子瑕求见卫灵公,南子听闻孔子是著名学者,曾经是鲁国代理执政,而且是宋人后裔,于是私下召见孔子(即《论语》所记的「子见南子」),引起孔子弟子的不满。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年五十五岁,「去鲁适卫」。当时卫国国君卫灵公虽然接待孔子,视他为宾客,但卫灵公在位已久,老迈昏庸,而且贵族之间政治派系矛盾重重,政局不稳,卫国不可能任用孔子。
    孔子打算到邻近的郑国(国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区)寻求机会。郑国同样是姬姓诸侯,春秋初年,郑庄公时期曾经是中原强国,因为与周天子不和,出兵击败周桓王,又威胁宋、卫等国,偃然成为中原霸主。但随着南方的楚国兴起,郑国南方的陈、蔡、许等国相继依附楚国,郑国也受到楚国压迫。郑国北方的晋国亦强势发展,晋文公率领中原诸侯抗楚,郑国夹在晋、楚两大超级强国之间,左右依违,处境困难。


    27/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预告

    UPCOMING
    04/05/2024

    孔子 (八)∶子畏于匡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打算到邻近的郑国(国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区)寻求机会。郑国同样是姬姓诸侯,春秋初年,郑庄公时期曾经是中原强国,因为与周天子不和,出兵击败周桓王,又威胁宋、卫等国,偃然成为中原霸主。但随着南方的楚国兴起,郑国南方的陈、蔡、许等国相继依附楚国,郑国也受到楚国压迫。郑国北方的晋国亦强势发展,晋文公率领中原诸侯抗楚,郑国夹在晋、楚两大超级强国之间,左右依违,处境困难。


    前597年,楚军包围郑国,三个月后,攻克了郑都,郑襄公在大路上打赤膊,牵着羊,迎接楚庄王,向楚国投降,表示服从楚国号令。但此举得罪中原霸主晋国,晋国不时号召诸侯攻伐郑国,以示惩戒。郑国内部贵族亦因亲晋、亲楚而斗争激烈。郑襄公的父亲郑穆公有十几个儿子,穆公死后,爱子灵公继位,灵公年少贪玩,得罪权臣公子宋(成语「食指大动」由此而来),公子宋怀恨在心,联同另一权臣公子归生杀死灵公,立穆公另一儿子公子坚,是为郑襄公。数年后,公子归生病死,穆公一群儿子(襄公兄弟)联手驱逐归生家族,掌握了郑国军政大权,其后经过几番斗争、妥协,剩下七个家族分享权力,称为「七穆」(即穆公的子孙良氏、游氏、国氏、罕氏、驷氏、印氏和丰氏)轮流执政。但七穆家族互相争权,郑国政局动荡不安。公元前563年,郑国爆发了低级贵族及庶民的暴乱,暴民杀死了公子騑(子驷),公子发(子国)及公孙辄,胁持郑简公(郑襄公之孙)。动乱被公子嘉(子孔)率领七穆家族领兵平定,公子嘉执政。公子嘉因处事尊横,被其他家族联手攻杀,其后,七穆之一的罕虎(别字子皮)执政,罕虎为了平衡各家族,任用学识渊博,性格随和,但处事沉着,以深思熟虑见长的国侨为正卿(字子产,公子发之子,发字子国,因此建立国氏。子国在动乱中被杀,子产继承官职),自己退居幕后,并宣告全力支持子产。

    子产执政之后,整顿郑国赋税,确立「乡校」教育,公布刑法(破除贵族黑箱司法),对外折衷于晋楚两强之间,不屈不挠,维护郑国尊严。据史书称: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弟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第二年,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需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去世后,郑国的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

    孔子对子产十分仰慕,在《论语》及其他儒家典籍中,留下大量赞扬子产的评语,例如:
    孔子:「《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也!」
    孔子:「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孔子:「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矣。《诗》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子产,君子之求乐者也。」
    孔子:「合诸侯,艺贡事,礼也。」
    孔子:「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毋从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
    孔子:「(子产)古之遗爱也。」
    孔子:「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孔子:「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孔子:「惠人也。」
    孔子:「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
    孔子弟子子贡也说:「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编年史《左传》更记载了大量有关子产的施政及事迹。由此可知,孔子是子产的超级「粉丝」(仰慕者)。

    前522年,子产病死,郑国失去一位「贤相」。当年孔子三十岁。孔子五十五岁到达卫国之后,希望率领弟子到郑国,缅怀子产的风采(《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从卫国往陈国,途经匡地)怎知到达卫、郑交界的匡地,被匡人误会是多年前攻占匡地、并施行暴虐的鲁国权臣阳虎,围攻孔子,孔子感到生命受威胁,叹息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予何?」(意思是自己肩负了复兴周文王礼乐文化的使命,在这地方死了,文化就再无传人;如果文化不亡,匡人可把我怎么样呢?)幸而几天之后,孔子其中一位弟子宁武子,是卫国大夫,出面替孔子解围,孔子终于脱险。

    《论语》记述了「子畏于匡」时的一则小故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孔子在匡地脱险之后,回到卫国,其后,遇上了卫国的政治动荡:卫灵公的太子蒯聩(音快柜)不满南子操控灵公,干预朝政,暗中联络一些贵族准备拘禁南子,却被告密,事败,太子逃往晋国。灵公年老,立太子之子公孙辄(音接)为太孙,卫国政局非常不安。孔子对学生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他决定离开卫国,目的地是南方的陈国。当时大概是鲁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孔子五十九岁,他在卫国停留了四年左右。

    重温

    CATCHUP
    X

    孔子 (六)∶周游列国

    主持人:张伟国、罗永生

     
    孔子任职中都宰之后,隔年改任司空,已经是「卿」等级,不久又改任大司寇,负责司法、治安。并且一度摄行正卿职务,成为鲁国执政。

    一直以来,鲁国朝廷的卿级大臣,都由公族成员出任,三桓家长世代垄断最高卿级职位,孔子以外姓士族成为代理正卿,十分罕见。三桓之所以任用孔子,主要原因,是三桓家长都年纪较轻,经历了阳虎专权及叛乱,国内局势险峻,地方势力难以约束;定公年纪较大,难以操控;而南方蛮夷吴国兴起,吴王夫差领兵北上威逼中原,鲁国首当其冲,深受威胁。三桓对掌握政权力不从心,希望任用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担当重任,孔子正是适合人选。

    孔子代理执政,短短三年期间,做过几件记载于史册的事。第一件是孔子执政第七天,便诛杀了大夫少正卯。「少正」官职,「卯」是人名。据说少正卯是当时鲁国的闻达之士,即言论界红人,经常放出惊世骇俗的「邪说」,吸引年轻人追捧,被称为「闻人」(即闻达、出名的意思),他的后代就以闻人为姓氏,后来又简化为闻。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略)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其后流传的《孔子家语·始诛》篇增加了细节,孔子指出少正卯有「五恶」(天下有五种比窃盗杀人还严重的罪恶),用现代语文解说:
    第一是内心险恶却深藏不露;
    第二是行为乖张而意志坚定;
    第三是言论偏颇却辩才无碍;
    第四是认知邪恶而学识广博
    第五是对作恶的人广施恩泽。

    孔子认为这五大罪恶只要具备其中任何一样,都应该诛杀,更何况少正卯是五种都有,少正卯以邪恶的言论蛊惑大众,聚集各方罪恶的事例为他私人所用,是标准的奸雄,如果不早日除去,将会成为鲁国的大患。但《论语》及《左传》没有记载这事,因此是否事实,后世学者有争论。

    孔子做的第二件大事是以鲁国执政身份陪同鲁定公参加与齐景公及齐相晏婴的会盟,称为「夹谷之会」。会盟的背景是,南方的吴国兴起,吴王夫差不断向中原扩张势力,齐、鲁正处于吴国北进首当其冲的地域。齐景公及晏婴希望与鲁国结成联盟,号召中原诸侯共同对付吴国的威胁,恢复祖先齐桓公的霸业,鲁国亦希望齐国能交还鲁昭公时被齐国侵占的城邑。于是两国国君择日在交界处夹谷会盟。

    齐国事先在夹谷修建了会盟的土台,在台上准备好了席位,设有三级登台的台阶。两国国君举行过相见之礼后,便准备登台会盟。但齐国指使居住在夹谷附近的「莱夷」(原本是齐国东方半岛的原住民,百多年前被齐国击败,部分部落被迁徙到齐鲁交界山区)前来闹场,使鲁定公害怕,阻止定公登台,但孔子下令鲁国侍卫戒备,保护鲁定公,莱夷知难而退。仪式开始,两国国君互相馈赠礼物之后,齐国的官员快步向前,引导一些齐国戏谑艺人和滑稽的侏孺随着乐队乐队喧闹着蜂拥而上。孔子见状,快步上前,阻止这些胡闹表演。孔子严肃告诫齐景公,这种行为是戏弄诸侯,论罪当斩。齐景公自知失礼,有损道义,把先前侵占鲁国的郓邑、讙、龟阴等土地归还给鲁国,以此向鲁国道歉。夹谷之会记述于《左传·定公十年》。

    孔子做的第三件事,是隳三都。所谓,「三都」是三桓家族封地的首府,即孟孙氏的郕邑,叔孙氏的郈邑,和季孙氏的费邑。三桓家族操控鲁国政权百多年,族长都在鲁国首都曲阜执政,对自家的封邑都刻意经营,积聚财富,发展为地方重镇,派亲信家臣代为管治,称为「宰」。并建筑高大城墙环绕,以防外敌侵扰,当然,也防范鲁国国君出兵收回封邑。

    孔子兼摄相事,认为三桓私自扩建封邑,超越首都曲阜,是违反礼制,有据私邑反叛的可能,于是向鲁定公建议拆毁三桓封邑郈、费、郕的城墙,以尊重礼制。起初,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都表示同意,孔子派弟子子路监督执行,准备先隳毁叔孙氏郈邑。此举却引起季孙氏的费邑宰公山不狃(又作弗扰、不扰)反抗,率费邑军攻入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须、乐颀率军击败弗扰,弗扰逃到齐国,仍威胁鲁国边境。

    郕邑宰公处父亦反对堕毁郕邑,于是三桓开始反对堕三都。堕三都行动就此半途而废,三桓家族不再信任孔子。

    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孔子年五十五,齐国赠送数十名歌妓给鲁定公及季桓子,其后季氏在典礼中用了周天子等级的「八佾之舞」,祭祀后又不送祭肉孔子,孔子认为「非礼也」「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辞去官职,开始周游列国。

    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是在公元前500年,时年五十二岁,至公元前497年离职,周游列国,时年五十五岁。


    香港电台第一台

    20/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