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张凤萍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最新

LATEST
10/06/2023

PIRLS香港地区研究员、港大教育学院前副院长谢锡金——家长在子女幼时多阅读 有助持续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

佩英同学: 

收到你的来信,你说上月从爱尔兰回港,在地铁上,看到很少乘客看报纸或看书,大部分都是低头看手机,有些沉迷追剧,有些用手指在机面上拨上拨下,阅读气氛很薄弱,你有些担心香港的阅读教育会否出现问题。你很想知道香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经过三年新冠肺炎疫情,是否退步了? 

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 

香港小四学生参与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2021。这个研究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主办,非常有公信力,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要跟您分享的好消息是,香港学生的国际排名是第二,维持以往三届PIRLS的优秀表现,并没有受疫情影响而退步。 

阅读是各学科的基本能力。这个研究深入探讨不同教育体系的结构和阅读成就。香港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均有参加。报告很详尽,这封信只分析家长问卷和学生成绩的关系。自从2001年,五次研究的结果,都发现家庭因素和小四学生的阅读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我也想告诉你一些直接影响学生阅读成绩的因素,和家长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45%的香港家长认为子女入读小一时,读写能力表现很好,高于国际平均水平(31%),只有11%香港家长认为读写能力表现不好,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4%)可见香港家长在学前己非常重视子女的读写能力。 

香港家长对子女的学历有很高的期望:有66%家长希望子女能完成大学学士课程,有26%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二者共92%,可见香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非常高,学士学位是最基本要求。在研究上来看,期望越高,子女的阅读成绩越好。 

家中的藏书数量对孩子的阅读成绩有正面影响,书籍分两类:一类是家长阅读的,一类是儿童图书。两者数目越多,学生的阅读成绩越高。最少有26至100本,才能达到香港小四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所以家长应该多购买书籍。或是到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借阅。有了藏书,当然要鼓励子女阅读。 

跟子女在入读小学前进行阅读活动很重要,越做得多,子女成绩越好。香港家长有16%经常跟子女进行阅读活动,而俄罗斯亦是64%,有81%为子女有时进行阅读活动,二者加起来的频率符合国际最基本水平,不算做得最好。如果再深入地从单项来看,香港家长可以做得更好,例如朗读故事书,有37%啲家长经常朗读书本,低于国际水平(52%),香港33%家长经常向子女讲故事,低于国际水平(51%),有26%家长经常教子女写字,低于国际水平(48%)。这些重要的阅读活动,还未达到国际平,香港家长要加油了。他们可能也有能力做得到,只是可能没有时间经常替子女做阅读活动,只可以有时进行,应考虑增加频率。 

在新冠大流行的三年间,家长对子女提供四类额外资源:包括书本、电子装置、电子学习活动、网上教学或补习。有62%的家长提供额外书本资源,也是四类中,最能提升子女的阅读成绩。当然有些家长,有空时也陪孩子上网课,这些也是重要的。 

以下有些家庭因素,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 

家长的阅读兴趣影响子女的阅读能力,家长兴趣越高,子女的阅读成绩也越好,因为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一个好榜样。香港家长只有14%十分喜爱阅读,在全球排行榜倒数第二,爱尔兰就有42%,有24%的家长表示自己的阅读兴趣贫乏,如追索到2001年的研究,没有兴趣阅读的家长只得6%,可见不喜爱读书家长数量倍数增加,趋势令人担忧。 

另一方面,家长阅读的时数也很重要,家长为了乐趣而阅读,几乎每天都阅读约28%,芬兰54%,而国际平均水平则是37%,比较起来,天天阅读的家长不多,每月只读壹到两次或几乎从不阅读共29%,这个数字是不少的,值得关注。 

总体来看,香港家长很努力发展子女的阅读能力,购置足够的图书,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但如要持续发展儿童的阅读能力,香港家长在子女幼儿时期,应进行较多的阅读活动,积极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特别是深层阅读。家长亦应以身作则。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多留一些时间为自己的兴趣而阅读,减少手机浏览,为子女培养坚实的学习基础,为香港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祝身体健康

 

锡金上

2023年6月10日

10/06/2023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温

CATCHUP
04 - 06
2023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社区药物教育辅导会总干事黄子玮——了解 CBD性质 研是否需要纳《危险药物条例》规管

主持人:张凤萍

*标题由编辑所加

Dear Winnie, 

多谢你在繁重的教学和学生训辅工作中,仍然抽时间为我准备结婚周年礼物,令开始老花的我,有新眼镜看清楚远近的事物。 

长年肩负学校训辅工作和推动健康校园发展,令你对社区的健康潜在威胁相当敏感。你逛街时看见有大麻二酚(CBD)产品,都会很着紧地问我「点解大麻产品可以周街卖?」 

事实上,「大麻是毒品」是源于大麻含有THC这种全球公认会令人上瘾,及带来即时及短中长期健康和人身安全祸害的物质。预防任何人吸食、管有及贩运大麻或含有THC的产品,绝对是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执法人员亦致力堵截大麻的供应,去年就缉获2,088公斤。如果换做5克的零售包装,即是超过40万包。 

不过,大麻同时含有其他不具精神活性的元素,例如纯CBD。单独使用,并不会令人上瘾、产生错觉或幻觉。近年有商家就在咖啡、食物、化妆品以至宠物用品中加入所谓纯CBD做招徕,甚至成为一股消费风气。 

但要在大麻裹提取纯CBD一点也不简单。一般我们在科学堂学到,把纯物质由混合物提取的方法,例如过滤、蒸馏、饱和或用溶液去溶解多元物质等方法都不管用,该些方法提取的CBD总会渗杂THC。只能够在特定环境条件,及经过复杂而繁琐的工序下,才有机会提取纯CBD。 

既然提取纯CBD是如此困难,我们会质疑市面上出售的含CBD产品,到底有多安全?有多少产品是混含THC,令购买CBD产品的市民有机会误购或误食THC,令他们却不自觉间摄取了大麻的迷幻元素,威胁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甚至上瘾? 

出售可能含有THC的CBD产品,其实亦会为买卖双方带来潜在法律风险。很多时我们在社区教育工作中接触到的学生、家长、教师或社工,他们都未有为意,根据《危险药物条例》,在香港吸食、管有、贩运或贩卖THC产品都是违法。同时,根据现行法例,即使市民声称不知道原来他们购入、出售、管有或食用的产品含有THC,他们仍有机会面对被捕或被起诉的风险。 

在刚过去的4月20日「国际大麻日」,我们进行网上民调,在4,000多位回应者中,有一半知道CBD产品,但当中超过6成受访者,是不知道及轻视CBD产品所带来的潜在健康祸害和法律风险。 

当有大型百货公司举办CBD市集时,我和社区药物教育辅导会的同事,曾经计划购买相关产品再送到本地化验所化验,可惜我们最终发现,若要进行这类化验,就需把样本透过本地化验所,再送去外地具相关设备和条件的化验所,耗时超过两个多月,还未计每个样本涉及的高额化验费,最终只能打退堂鼓。 

执法部门公布数字显示,在2019年至今检取及进行化验的CBD产品中,每三件产品就有一件被验出有THC。 

对于这个社会健康威胁,我和社区药物教育辅导会的同事,以及我们的合作伙伴们,都十分在乎,也很焦急。 

最近保安局禁毒处就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将CBD纳入《危险药物条例》附表一,作为危险药物去管制。我们认为讨论立法规管CBD是个好开始,其实讨论过程已提供机会推动公众教育。例如当局向立法会提交的文件内容,就令社会对CBD有机会分解出THC的可能,有多一重认知。如果政府可以再深入介绍那些研究发现,会有助市民加强保护意识。在立法会的讨论中,禁毒处也重申根据《危险药物条例》,就算私人管有或服用法例附表中的任何产品,都属违法,这说法也有助拆解社会上有人以为自己吸毒就不犯法这迷思。 

其实被人滥用的精神活性物质层出不穷,联合国、世卫和世界其他地区都会不时公布发现新兴毒品,禁毒处亦会适时更新《危险药物条例》,加强社会的保护网。去年六月,政府就把会带来幻觉及令人上瘾,俗称「卡痛」的「帽柱木碱」,及另外7种新兴毒品,以《危险药物条例修订令》向立法会提交条文,八月就正式生效。 

不过,如果今次把不具精神活性的CBD也以同样方式处理,我相信有不少市民跟我一样,疑惑这做法是否唯一的处理方法。 

全球都面对渗杂THC的CBD带来的威胁,而国际间对立法规管CBD也各有进路。有国家立法全面禁止CBD,亦有国家禁止加入CBD在食物中,也有些地方立法先要求化验确保产品安全,及领有合法牌照才可出售,同时设有年龄禁售限制等。如果香港采取后者的做法,我估计本地私人化验所也愿意配合提供本地测检服务。 

我期望规管CBD的立法讨论,可以令到社会更全面和深入认识大麻祸害和安全用药。最终不论朝向那个方向的立法规管,市民每人都有正确认知,更能好好保护自己。 

无论你在学校,我在社区,大家都为社会更健康的未来,一齐努力吧。

 

Keith

2022年6月18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

18/06/2022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 网站获奬:

  • 在新分页开启第五届传媒转型大奖
  • 在新分页开启2014优秀网站选举十大优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