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07/12/2024

MWYO青年办公室营运总监容德敏——生死教育与培养青少年正向思维

亲爱的女儿靖忻:

去年你刚过六岁生日不久,便突然收到太婆离世的消息,那是你第一次经历亲人的死亡。当我带你到灵堂向太婆告别的时候,确实很担心你的情绪。幸好有信仰令你比较容易接受,你平静地问我:「太婆是否在天堂等待我们?」回想起来,遗憾我不早些教导你怎样应对离别与死亡。我并非对此话题有避忌,而是不知如何展开讨论,让你明白。

若非近年MWYO青年办公室推动生死教育项目,我并不意会到自小练习失去的重要性。事实上,海外研究指出及早提供适当的生死教育,有助青少年以积极和正向的态度生活,提升生命的意义和满意度;增加同理心,多关心和善待别人;纾缓对死亡的负面情绪,减少焦虑。相反缺乏适当的生死教育,可能引致抑郁和焦虑,甚至出现自残、自杀或他杀等情况。

或许加强生死教育是能够减少青少年罹患情绪病和自杀的政策措施之一,但是香港的生死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此MWYO联同香港生死学协会,透过问卷了解中学生对生死的看法,并以对话模式探讨离别、死亡及生命意义。我们在两间中学共收到277份问卷,以及与26位学生对话。

问卷发现部分学生对生活感到无意义,对死亡有较强烈的恐惧和担忧。值得留意的是,分析发现心理健康和生命意义两者有关连,当学生心理健康自评分数越低,生命意义平均分越低。我们相信,如引导学生对生命有正向思维,能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反之亦然。

我们亦从对话活动观察到学生藉着探讨离别和死亡去反思生命,例如有学生觉得:「生命系好重要嘅嘢,唔知道会唔会有第二次,唔知佢嘅长短。唯一知道嘅系喺生命当中体会唔同嘅嘢,就好似帮助别人,即系将我学到嘅嘢尽量去帮佢哋。」除了关心别人,学生亦表示:「最想做自己钟意嘅嘢⋯⋯我想活出自己,活得精彩。」也有学生分享:「现阶段想学业有进步,有自己嘅目标去完成⋯⋯而有健康嘅身体先可以学习。」在维持健康方面,有同学坦承:「成日通宵⋯⋯喺个过程都尽量休息下,唔好做残个身体。」更有学生答应:「要孝顺父母,每个月抽啲时间陪下佢哋,等佢哋唔好咁孤独。」

参与此项目的老师非常认同生死教育的重要性,既然无法避免死亡,便应该提早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可惜学校的人力和资源不足,老师也不善于教授生死题目。加上议题不受社会重视,政府及其他机构的相关资助甚少。我们在九月发表《香港中学生看生死研究》报告,整理问卷结果、对话效果,以及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教育局应修订《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内容,加强离别以至死亡的元素;并制订指引,涵盖更多元、互动、深入探讨生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待社会接受程度更高之时,可将生命教育改为生死教育;

二) 为有意推行生死教育的老师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形式可先以工作坊或讲座开始,由政府资助专业团体举办。政府更可资助大专院校增设生死教育课程,让准老师选修;

三) 现时由政府或其他团体推出的相关资助项目,可将内容和范围由生命教育扩展至生死教育,让学校和专业团体可申请。例如「优质教育基金」可增加生死教育为优先考虑主题,或在现有「正面价值观」主题下明确包括生死课题。

我们留意到政府近年致力培育青少年的正向思维,而生死教育正正可以加强他们的正向思维,并提升其精神健康,故此希望政府能采纳建议。

其后我们于10月举办为期四天的公众活动《练习失去-生死教育展览》,目的是透过工作坊让前线老师和社工认识坊间一些推动生死教育的项目,以带入日常工作中和青少年一起讨论生命价值;透过展览、导赏团、十多份关于失去的分享作品,让公众明白失去和死亡的话题并不是忌讳,大家可以公开地处理自己的哀伤。有时候把心底话说出来,更能够纾缓伤痛,以致减少治愈时间。

多谢靖忻在展览的其中一天担任小义工。我亦趁机与你分享,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会经历失去,无论是身边的人或事物。你会感到伤心和愤怒,但同时学懂珍惜。记得在场有一位妈妈一直聆听我们的对话,更问我应怎样教导小朋友面对失去?我告诉她,小朋友总会试过不见了心爱的擦胶、幼稚园毕业后和同学分别,甚至家里的植物枯萎了。作为家长,我们要打破所谓的禁忌,把握机会由浅入深与小朋友讨论发生的事、关心他们的感受、陪伴其练习失去。

阿女,上星期临睡前,你忽然问我为何人会死亡?我即时的反应是很理性地回答你:「人的身体会因为生病、意外、年老等原因不再发挥功能,医生也帮不了忙。」想不到你竟然回应:「还有的是天父希望我们知道人的时间有限,故此要更加爱锡爸爸妈妈,对同学好些。」我很欣慰,我们家的生死教育已经开始了。

爱你的母亲上
2024年12月7日

07/12/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10 - 12
2024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香港理工大学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伍淦鸿博士——发展低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标题由编辑所加

各位理大的同学:

开学两个月,希望你们适应新的学年。今年「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战略新兴产业的行列,新兴的低空经济充满可能与机遇,大家作为香港民航界下一代领袖,让我借今次机会,为大家细说低空经济的发展潜力及历史。

近年来,全球先进空中交通技术及国内低空经济的科研成果逐渐获得广泛认可,相关产业逐渐成形并市场化。大家对低空经济的认识可能仅停留在「无人机送外卖」,然而,无人机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它们可以成为「派送员」、「摄影师」、「土地测量师」、「生态环境检测师」、「救援人员」、「守卫」,甚至「飞行员」。其多样性和灵活性超越了现代机械人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提升生产质量和总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可见的未来,无人机和无人载具将在广阔的空域中支持城市和城际间的空中交通及物流运输,这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在民用方面,当代无人机控制概念可追溯至80年代的遥控小型飞机。当时的遥控飞机主要用于娱乐,其设计理念与小型飞机及民航客机相似。

大家在现时大湾区已经看到不少企业使用无人机进行试飞,比如利用无人机进行外卖派送。现时香港外卖派送距离远的店也难有骑手愿意接单派送,加高派送运费及小费亦难以找到骑手进行跨区派送。在晚上或接近凌晨时分,亦有遇到无法找到骑手派送情况。上述所有困难可以以自动飞行使用无人机送行送外卖及送速递, 为香港及湾区的智慧城市迈向前一大步。

随着远程通讯技术、定位导航技术及自动化的进步,无人机的发展在近五年达到新的里程碑。无人机在三维空间的飞行需要精确的定位、路线规划及环境障碍感知。这些技术为无人机操控员,俗称飞手,提供即时环境状况,提升飞行安全性,成为飞手的「第二双眼」。自动化飞行则是飞手的得力助手,能在预设路线上执行任务,紧急情况下由飞手接管。根据央视报导,截至今年6月,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达187.5万架。而仅有超过22.5万人拥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 根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内地无人机操控员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亦需要大量无人机维修工。同时,要求飞手及维修工对无人机设计、电力系统、控制系统等技术有一定要求及门槛。相信同学们将会在无人机行业能大展鸿图。

另一种低空经济的重要无人载具为垂直起降民用飞行器(eVTOL),同学们可以理解为一种依靠电力推动为主的直升机,可以有飞行员控制或全自动化。2015-16年间,欧美积极投入先进空中交通技术及管理的科研,近年不少公司推出eVTOL的初始机型型号及进行试升。该技术在军用战机中已相当普及,解决了战机在舰空母舰等短距离跑道上的升降问题。中国也积极投入无人机及eVTOL的研发,使其不仅能在低空安全飞行,更能服务大众。

在2023年9月,习主席提出的新质生产力中强调低空经济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低空经济不仅限于无人机设计,还涉及低轨卫星定位与导航、智能自动化、遥距检测技术、人工智能及低空航空气象学等领域。为促进低空经济发展,无人机在深圳的试飞实验提供了航路及风场设计的数据支持。在营运方面,仍需加强无人机机场基建、飞行保险方案、飞行管制条例、飞手牌照批核及发牌、无人机及eVTOL航空公司规管。

湾区的低空经济发展不容忽视,深圳的无人机及eVTOL产业积极进行试飞营运,以提升公众对相关产业的认知,并收集更多数据以助科研。近日香港施政报告积极提倡无人机及eVTOL的运作基建、网络、设备、法规及跨境航线,这大大提高了香港在湾区低空经济的参与度,并促进两地低空经济科研发展。未来,无人机有望在物流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小件急件及贵重物品提供无阻的低空派送。无人机还可用于高山失踪者搜救,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搜寻速度及人命保障。甚至大家可以乘坐eVTOL往返湾区生活圈,或低空飞到香港国际机场再转乘,为香港创造更多商机。

在香港这个山高地峭、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中,完全放宽无人机法例是非常困难的。一方面,低空经济能为湾区提供新的经济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仍需顾及无人机在复杂地势及高楼下的飞行安全。此外,航空气象及都市风场也影响无人机及eVTOL的运作可行性。民航处必须积极与香港天文台、地政总署、海事处、入境处建立信息互通合作平台。同时建议政府成立专家小组,并邀请相关低空经济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等提供数据支持及科技研发,以促进低空经济在香港的正常运作。亦可利用「北部大都会」的地皮,建立无人系统试飞研究中心及试飞点,支持各营运企业及大学使用。

目前,我们学校的研究团队积极投入无人机设计、无人系统控制理论、低空风场及航空气象预警、低空飞行器的导航及定位等研究工作,以支持香港低空经济的发展。同时,我们亦成立低空经济理学士硕士课程,为行业提供相关技术人才,欢迎有兴趣的你们入读。

香港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历程中稍显迟缓,我们更需努力,并与湾区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以尽快让香港融入国家低空经济的步伐。期望低空经济不仅为香港提供一个崭新的智慧都市风气,亦带动相关无人机工程科研、技术支援、甚至无人机技术认证及出口平台等机遇,提升香港在国际舞台的应用科技研究认可,让香港展翅高飞。

 香港理工大学 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伍淦鸿博士

2024年11月2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

02/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