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香港家书

简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香港家书》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19/04/2025

协青社执委、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及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崔永康——支援与识别辍学青年

各位亲爱的香港市民:

当大家听到「辍学青年」,第一时间会想起什么?「读不成书」?「问题学生」?「边青」?「隐青」?可能大家普遍已对这个群体有一些看法,但其实在我接触的众多辍学青年口中,我了解到他们不是不想学习,而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道路。每当看到这样的年轻眼神,我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些本应在课室里朝气蓬勃的少年,为何要过早地与校园告别?

站在香港教育的十字路口,我们是否曾认真思考过:我们的社会能否真正接纳孩子的独特性?2020年,协青社启动了「酷学青年计划」,正是希望为这些被主流教育体系遗忘的孩子,点亮一盏希望之灯。四年来,我们陪伴431位辍学青年走过迷茫,见证着他们重新找回自我价值和人生方向的历程。

根据协青社的服务经验推算,香港至少有2万名潜在辍学青年,占整体学生人口的3.15%,其中60%更是15岁以下的孩子。这些数字背后,是2万个家庭的牵挂,2万个青少年的潜能,2万个可以完成的梦想。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故事。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完全不上学,而是采取「策略性缺席」 — 每周只去学校一两个小时,避开教育局「连续七天不上课才需申报」的规定,使他们在统计上成为隐形的一群。

您或许会问:这些孩子为何会离开学校?从我们接触的个案中,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原因:成就感不足、内在动机缺乏和学校资源不足。当一个孩子长期在学业上体验不到成功,当课堂内容与他的兴趣和能力严重脱节,一颗对知识充满好奇的心便会慢慢冷却。如果再缺乏及时的支援和理解,离开学校就成了他们眼中唯一的选择。

辍学不仅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更会为社会带来沉重代价。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搜集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学童辍学及技能不足问题可能引致每年超过124兆港元的社会成本。这个天文数字包括了个人收入减少、医疗开支增加、犯罪率上升等直接成本,以及税收流失、福利支出增加等间接成本。但比起冰冷的数字,更令人心痛的是那些被标签、被边缘化的年轻生命。他们渐渐内化社会对他们的负面评价,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不断下降,陷入恶性循环。
要支持这些青少年,我们发现需要重视「个人化及兴趣为本」的理念,提供多元活动如文化与艺术、运动与竞技等,让这类青年从兴趣中重拾学习热情。我永远记得一位少年第一次完成一杯拉花咖啡时的笑容—他绽放出在校园中从未有过的自信光芒。我们不仅关注兴趣发展,更注重将兴趣衔接至职业导向训练,配合家庭及情绪辅导,全面支援每位青少年的需要,辅助他们学会认识自己、自主学习、设定目标、管理情绪、处理关系,以至于逆境自强,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成为社会继续进步的动力。

亲爱的香港市民,面对辍学青年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解决方法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多留意学习动机低落的早期警号,及时转介有需要的学生;家长则需要包容、支持子女,避免负面标签;学校可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提供多元发展机会;政府可以检视及完善现有的识别机制;商界亦可透过企业社会责任支持青少年多元发展。透过「政」「商」「民」「学」「研」多个方面,一同帮助辍学青年。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改变看待这些青少年的眼光。他们不是「问题学生」,而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之星。要认识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相信和尊重他们自己绽放的方式。因为每一个被点亮的生命,都将照亮我们整个社会的未来。

协青社执委
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及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
崔永康教授
2025年4月19日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19/04/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温

CATCHUP
02 - 04
2025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香港理工大学航空及民航工程学系助理教授 伍淦鸿博士——发展低空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主持人:公共事务组

更多...
香港电台第一台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2/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