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副院长(研究)徐国荣教授
「我是徐国荣,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及副院长,主管学院的研究事务。我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关注包括传染病、癌症及过敏相关疾病。其实我在进入研究院之前,我曾担任中学教师六年,当时已成家并育有一子。然而基于对科学的强烈兴趣与信仰的感召,我放弃原有的一切,踏上科研之路。离任时我已担任科主任兼宗教主任职务。我早在大学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时,已选择DNA研究作为方向,这是我毕生的学术挚爱。」
徐国荣教授曾在2003年沙士疫情爆发期间,带领研究团队率先破解沙士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近年他的研究重点,由传染病转到困扰不少都市人的过敏性疾病。
「近年我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尘蟎与益生菌领域,至于疾病方面,我对湿疹问题感受甚深,因为在2018年我有一名学生受湿疹问题困扰,在杀害父母后自杀身亡。我很痛心,我作为一个过敏问题的研究者,为何我帮不了忙呢?从那时开始,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严重的过敏疾病,例如湿疹、红斑狼疮等的治疗方法,这项工作至今仍在进行。」
徐国荣教授认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两大关键在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以及精准医学的进步。
「我作为医学院的老师,未来医学发展有两大重点,首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能协助我们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威胁,将来人工智能会与医生协作,令治疗更有效,我目前也在这方面进行工作,是一大重点。第二个医学上重大的范畴是「精准医学」,过往同一种疾病,所有病人以相若的方式来医治。 现时癌症的治疗,很多时会进行基因分类,经过很多程序才决定用哪种药物,以及用药的份量,将来很多疾病也要需结合病人大量背景资料作分析,这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才可找出个人化的治疗方案,届时可提升医疗效果。」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傅凯骏
「大家好,我叫傅凯骏,现在于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我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凝聚态理论物理学,特别关注量子物料以及量子多体系统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