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未来·无限

简介

GIST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身处世界关键的转折,需要眼界和知识。
每个星期六,我们会邀请一位科学家,介绍在其研究范畴内一个正在影响世界未来发展、我们不可不知的趋势,以专业和视野来培养具前瞻的预测与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让我们看远一点,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监制: 林嘉瑜
制作: 张璟莹

最新

LATEST
19/07/2025

精准医学结合人工智能提升医疗效果

嘉宾: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副院长(研究)徐国荣教授

「我是徐国荣,我是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及副院长,主管学院的研究事务。我的研究领域聚焦于基因组学与生物信息学在人类疾病中的应用,关注包括传染病、癌症及过敏相关疾病。其实我在进入研究院之前,我曾担任中学教师六年,当时已成家并育有一子。然而基于对科学的强烈兴趣与信仰的感召,我放弃原有的一切,踏上科研之路。离任时我已担任科主任兼宗教主任职务。我早在大学四年级撰写毕业论文时,已选择DNA研究作为方向,这是我毕生的学术挚爱。」


 徐国荣教授曾在2003年沙士疫情爆发期间,带领研究团队率先破解沙士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近年他的研究重点,由传染病转到困扰不少都市人的过敏性疾病。

 「近年我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尘蟎与益生菌领域,至于疾病方面,我对湿疹问题感受甚深,因为在2018年我有一名学生受湿疹问题困扰,在杀害父母后自杀身亡。我很痛心,我作为一个过敏问题的研究者,为何我帮不了忙呢?从那时开始,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严重的过敏疾病,例如湿疹、红斑狼疮等的治疗方法,这项工作至今仍在进行。」


徐国荣教授认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两大关键在于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以及精准医学的进步。

 
「我作为医学院的老师,未来医学发展有两大重点,首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如何能协助我们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威胁,将来人工智能会与医生协作,令治疗更有效,我目前也在这方面进行工作,是一大重点。第二个医学上重大的范畴是「精准医学」,过往同一种疾病,所有病人以相若的方式来医治。 现时癌症的治疗,很多时会进行基因分类,经过很多程序才决定用哪种药物,以及用药的份量,将来很多疾病也要需结合病人大量背景资料作分析,这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才可找出个人化的治疗方案,届时可提升医疗效果。」

19/07/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5)

重温

CATCHUP
X

凝聚态理论物理学的理论与应用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香港科技大学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傅凯骏

「大家好,我叫傅凯骏,现在于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我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凝聚态理论物理学,特别关注量子物料以及量子多体系统的性质。」

  
傅凯骏教授表示,所谓量子多体系统,就是比如我们想像有很多电子,电子本质上是量子粒子,当很多这些量子粒子摆在一起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这就是他研究的范畴。
  
「譬如导电,简单来说就是给予一个电压,电子就会向某个方向移动,当然它们是平均地向某个方向移动,这样就能导电。这就是电子可能发生的事,你给它一个信号,它就会向同一个方向移动,因为它携带了一些能量,我们可以从中提取这些能量,这样就可以用电力来做很多事情。例如电动车运作的基本概念也是相近的,就是我们先把能量储存在电子,然后再提取出来让车子前进。这是一个可能性,但这是比较经典的理解,也就是把电子想像成一粒一粒的粒子,就像波子一样弹来弹去,平均而言向某个方向移动,想像这样形成了电流。但电子本质上其实是量子粒子,它不一定是一粒一粒的,也可以理解成像水波一样。这就是我们在量子力学之中形容为「波粒二象性」。我们会问,如果这些量子特性存在,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这就会有一些比较神奇的现象,例如有些材料基本上不导电,但不知道为何,它的表面却一定要导电。若说量子一粒一粒,它们停留在空间不懂得移动,理应是不导电的,但情况并非这样,不可以用粒子的模式来描述,而是因为它像水波一样,有波状的特性,所以材料本身不导电,但表面却一定要导电,这被称为拓扑学相关的量子材料。这是其中一个可能性,还有一个例子是超导体,超导体也不能理解成电子一粒一粒地向前移动,某些原因下,电子像是手拉手一起向前移动,这样就不会有电阻了。」
  
傅凯骏指,进行凝聚态理论物理学的研究,一方面会探讨基础的科学问题,而在应用层面,则会尝试了解有什么材料的特性是前人不知道的。
 
「我们这个领域主要研究的一个范畴是高温超导体。我们现在有高温超导体,但所谓的高温其实是零下负150度左右,这相对于传统的低温,即是零下负250度,已经算是「高温」了。但这个温度还不够高,所以我们经常问,有没有可能达到室温超导?这类研究有很明显的应用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能实现室温超导体,可能连一条电线都可以用室温超导体来制作,这样就能大大减少能源的损耗,这是一个应用层面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我们也研究一些更基础的科学问题,不一定直接问它的应用,而是纯粹问有什么可能性。凝聚态物理就是这两方面的结合。我们一方面对一些可能的应用感兴趣,另一方面也对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感兴趣,看看这个世界到底允许什么事情发生,两者均有研究,而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作为一位年轻科学家,傅凯骏认为,从事科研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和知所进退。

「诚实不是指我们在学校教学生不要作弊的那种普通意义的诚实,真正的诚实是对自己诚实,从事这类科研需要长时间思考,投入了很多心力后,很难接受一切都是白费功夫,但继续走下去未必有意义,所以对自己诚实就是要尽量以客观标准面对自己所做的,问自己未来做什么。 另一方面要知所进退,这也是告诉自己的,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但也不能永远只做一些可能几千年内都无人类解决到的问题,知道有些问题一开始有些理由觉得可以处理,但做下去后发现真的非常困难,那就要知所进退,可能需要退后几步,或者做一些比较小的、但有一些成果的事情,并为此感到满足。」

香港电台第一台

08/03/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