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未来·无限

简介

GIST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身处世界关键的转折,需要眼界和知识。
每个星期六,我们会邀请一位科学家,介绍在其研究范畴内一个正在影响世界未来发展、我们不可不知的趋势,以专业和视野来培养具前瞻的预测与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让我们看远一点,看到未来的无限可能。

监制: 林嘉瑜
制作: 张璟莹

最新

LATEST
21/06/2025

为何有些雀鸟嗜甜?

嘉宾: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冼雍华

「我是冼雍华,我是香港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我是一位分子生态学及演化生物学家,我的研究领域是透过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的技术去解答生态学及演化生物学上的问题。」

 冼雍华教授其中一项研究,揭示了为何有些雀鸟喜欢吃甜的食物。

 「一些鸟类例如蜂鸟或者鸣禽,它们会吃花蜜或者水果,这些甜的食物,但鸟类的祖先是食肉恐龙,它们早已失去甜味受体,本应吃不到甜味,为何有些鸟类会吃花蜜或者水果呢?原来那些鸟类的祖先,它们的鲜味受体发生了基因突变,令本来吃不到甜味的祖先再一次可以分辨到食物有高糖分。除了味觉,嗅觉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亦很重要,我们有研究动物基因组内嗅觉受体基因的多少,与不同物种的嗅觉能力之间有何关系,嗅觉强的鸟类一般都有更多嗅觉受体基因。」


 冼雍华教授认为,随着DNA排序的技术越来越发达,科学家可以更加了解基因表现的调控,如何影响不同生物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研究结果甚至有助推进医疗科技的发展。
 

「例如有些动物,我们发现它可能比较长寿,或者比人类较少机会患上癌症,那会否是由于它们体内有机制或者有抗癌基因,令它们没有那么容易患癌?如果我们找到这些相关基因时,或许可以应用于医疗之上,为人类预防癌症。熊会冬眠,它们会进食大量糖分,储存脂肪准备过冬,但其实它们身体可能有机制,就算体内脂肪多,都不会像人类般容易发展出心血管疾病。透过研究不同其他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因,可能有助推进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为人类带来医疗科技的进步。」

 
对于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年轻人,冼雍华教授鼓励他们要及早准备。

 「如果真的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话,其实有很多道路可以选手,不用觉得香港好像不如外面那么多机会便轻言放弃。要多尝试接触相关领域的学者,即使是中学生,亦不妨接触在大学进行研究的教授,问他们会否有实习的机会,及早接触科研世界,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希望从事科学研究,亦可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需要强化和学习,更早装备自己。」

21/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温

CATCHUP
X

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助减碳

主持人:香港电台公共事务组

嘉宾: 香港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智慧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化学科技讲座教授黄维扬教授

「我是黄维扬,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讲座教授,同时也是理学院的院长。我目前主要从事新型高性能光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光电应用方面的研究,尤其针对这些材料的发光性质,以及材料稳定性的科研工作,并实现了高性能的多种发光颜色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最近我们也实现了利用过渡金属配合物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现时市面上新款的电视机,不少屏幕都用到OLED技术,OLED是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型发光器件,OLED技术正在以多种方式改变我们的生活。

「OLED显示屏能自主发光,提供更高的对比度,我们能看到更清晰、更真实的图像,同时制备成本更低。OLED屏幕在宽阔的视角下,依然能够保持原本的颜色和对比度,就算数个人从不同角度观看萤幕时,他们所看到的图像效果都是一样的。OLED在显示黑色或者暗色时,能源耗电量将进一步降低。OLED的超薄、柔性还可以实现新型「电子报纸」、「 电子书籍」,颠覆和改变传统报刊和书籍,显著降低纸的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OLED还可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可穿戴虚拟显示,改变目前信息显示模式。发光材料是OLED的核心材料之一,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最近,针对最难研发的深蓝光发光材料,我们通过分子设计,得到了高性能具有热激活延迟萤光特性的新型深蓝色发光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多重共振效应,它的发光宽阔度非常窄,用这种深蓝光材料制备的OLED实现了超过35%的外量子效率,为目前世界最高效率之一。

光电相关的科研的成果,不单可以为我们带来更理想的观影体验,如何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光电转换效,亦是这个领域的科学家的研究重点。

传统单晶矽电池的制备具有制备工艺复杂、高污染等问题。与单晶矽电池相比,有机太阳能电池具备制备工艺简单、超薄、柔性、环保等优势。我们发现在金属配合物可以有效地将活性层中的电子和空穴高效分离,提升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工作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最近,我们也实现了基于新型金属配合物掺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超过19%。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超薄、高柔性特点可以与可穿戴电子设备集成,利用太阳光实现可穿戴电子设备自主供电。」


科学家期望在未来,通过开发新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协助应对能源危机。

「对于这两种光电器件来说,未来的研究趋势我觉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需要从高性能活性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器件结构设计两个方面继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另外要提高他们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例如我们之前承担的创新科技署创新及科技基金的项目就是针对高稳定、长寿命的蓝光发光材料的研制;另外,有机半导体电子技术还促进了新兴应用的发展,例如柔性显示屏和可弯曲的电子设备。这为未来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和可折叠智慧手机的普及,需要研究更薄、更灵活的活性材料,以便适应新型显示和电源需求;最后,未来在实现活性材料的低毒性或无毒性,可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总括来说,我们的研究主要试图通过开发新的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实现可持续能源转换技术,应对能源危机,为解决未来世界的能源问题作一点贡献。」

香港电台第一台

23/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