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唐敏明 主持团队:郑萃雯、梁凯宁、黄婉曼、罗钰文、蔡雪莹、邓智伟医生、胡志远医生、容树恒医生、董光达医生、黄秉康医生、罗英勤医生
都市人长期姿势不正确如寒背或低头族等,容易产生颈痛问题,严重甚至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作息。究竟中医会如何治疗颈痛?本集请来注册中医毕龙腾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颈痛的成因,并建议不同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主持:黄婉曼、董光达医生
嘉宾:毕龙腾博士(注册中医)
2023年8月,国际红十字会及救援组织SOS Mediterranée(「地中海急救」)共同营运的「海洋维京号」在海上进行了连续40多个小时的搜救工作。流徙者所乘搭的小艇通常都会超载,稍一不慎,就会有翻船的危险,所以救援队必须尽快救人以免有人遇溺丧生。救援队日以继夜、不眠不休地进行拯救,在获救的六百多人当中,约有140名儿童,他们都在维京号上接受人道支援及医疗服务。
今年香港有两位义工,分别是急症室医生邝咏茵及急症室护士陈志强,参与了相关的海上搜救工作,并救起数以百计的流徙者。多年来,他们除了积极参与本地的义工服务,更多次在海外参与人道救援工作。2016年,邝医生获得香港人道年奖;2023年,陈志强亦获红十字会颁发「五十年长期服务奖」,这些奖项肯定了二人多年来默默耕耘、无私的付出。
以爱传爱,今集【医学.人】由两位义工与你细诉他们如何用专业帮助世界上有需要的人;以及分享上一代的传承、家人的体谅,还有同行者的扶持,让他们无畏无惧地,在义工之路上继续走下去。
主持:蔡雪莹
嘉宾:邝咏茵医生(急症专科医生、香港红十字会医护义工)及陈志强(急症室护士、香港红十字会医护义工)
国际红十字会及救援组织 SOS Mediterranée(「地中海急救」)共同营运的「海洋维京号」,过去2年在地中海救起近5千名海上流徙者。「海洋维京号」更荣获国际奖项 Right Livelihood Award,此项殊荣由1980年设立,旨在表扬喺环境同国际发展领域上努力嘅人。
2023年,香港有两位医护人员,包括本港急症专科医生邝咏茵以及急症室护士陈志强,他们年中到意大利受训后,就分别登上海洋维京号,出发到公海参与为期约一个月的搜救工作。
究竟他们在船上遇到什么惊险的经历?海上救援与陆上救援有什么限制?邝医生曾经在学医的路途上动摇过,为何参与了海外救援工作后反而坚定了从医的决心?就让两位义工分享他们以爱传爱的故事。
主持:蔡雪莹
嘉宾:邝咏茵医生(急症专科医生、香港红十字会医护义工)及陈志强(急症室护士、香港红十字会医护义工)
东华学院护理学院关耀祖教授曾担任注册护士,之后专注研究老人护理和认知衰弱等领域,是什么契机令他专注这个范畴?他之前任职香港理工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时,参与了跨学科团队,和博爱医院安老服务共同研发「虚拟实境运动认知训练」项目,希望透过电脑科技为长者做模拟生活训练,帮助长者改善认知衰弱问题。另外,作为国际护理荣誉学会香港分会主席的关教授,他致力连系本地护理系和世界各地交流。多年来,他努力不懈在大学推广老人学及老人护理,令更多新血入行,帮助长者改善生活质素,究竟凭着什么信念驱使他一直坚持这份热诚?
主持:罗钰文
嘉宾:关耀祖教授(东华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课程)及教授)
新冠疫情以来,今年冬季大家终于可以在不同节日派对场合以「真面目」示人,尽情聚会和庆祝。不过,因为大部份人再不戴口罩,上呼吸道疾病在本港社区中爆发的机会也大增,特别是季节性流感。而新冠疫情看似平静,病毒其实没有消失,因为距离上一波疫情已有一段时间,人群的免疫力普遍下降。相信这个冬季,我们很大机会要接连面对新冠病毒和流感的夹击。香港大学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教授会在节目中亲自讲解如何防范,以及解答家庭观众的问题。
主持:梁凯宁、黄秉康医生
嘉实:孔繁毅教授(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传染病科主任)
一路走来,开荒,创新。
李月裳博士长年推动香港言语治疗发展,成就自己事业,作育无数英才。她醉心学术,亦关心社会,透过创办社企为香港基层人士提供适切的言语治疗。面向未来,她更放眼祖国,期望为内地的言语治疗发展出一分力。
经常忙研究、忙工作,李博士亦不忘发展自己的兴趣,甚至成为瑜伽老师。人生路上,她凭着什么信念走过高山低谷?
主持:梁凯宁
嘉宾:李月裳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副教授兼言语治疗科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