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唐敏明 主持团队:郑萃雯、梁凯宁、黄婉曼、罗钰文、蔡雪莹、邓智伟医生、胡志远医生、容树恒医生、董光达医生、黄秉康医生、罗英勤医生
所有柏金逊症患者都会手震?
❌手震只是柏金逊症的常见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
老人家才会患上柏金逊症?
❌虽然柏金逊症主要影响老年人,但也有 45 岁以前发病的年轻型柏金逊症患者。
柏金逊症只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
❌柏金逊症还会引起许多非运动症状,例如认知障碍、焦虑、抑郁、失眠和疼痛等。
柏金逊症是香港第二大常见的脑神经系统疾病,仅次于阿兹海默症,全港约有一万二千名患者。本集我们邀请了内科专科医生解开柏金逊症的各种迷思,解释不同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方法,又教大家如何留意不同的端倪,及早发现柏金逊症的早期征兆,并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
主持:胡志远医生、罗钰文
嘉宾:彭彦茹医生(香港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
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食后36小时内发作,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严重时可能伴有发烧、血便等。本集会讲解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污染,例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或者透过病毒感染,例如诺如病毒等。节目亦教大家如何通过正确的食物处理及个人卫生来预防食物中毒。
坊间不时流传着有关食物中毒的各种迷思,就让嘉宾解开当中真假,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觉。
主持:董光达医生,黄婉曼
...
「广东癌」你听过吗?它就是鼻咽癌的俗称。
鼻咽癌常见于中国广东沿岸地区,于广东省的发病率较世界其他地方高25倍,亦是本港常见癌症之一。鼻咽位于鼻腔之后、喉咙之上,在鼻子和吊钟中间的区域。由于鼻咽需要特别仪器才检查到,而鼻咽癌初期症状跟部分慢性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炎、鼻窦炎等相似,令鼻咽癌容易被忽略。部分患者直至颈部淋巴结发胀才怀疑患癌,但此时癌症已开始转移。
鼻咽癌的癌细胞对电疗、化疗十分敏感,所以若能及早察觉,治愈率高。另外,口腔及咽喉的内膜细胞较敏感,易受辐射影响,当治疗开始约两星期后,病人会逐渐出现口乾、味觉变异、喉咙痛等不适,而口腔内膜随后会发炎,患者甚至出现口腔溃烂。
本集请来耳鼻喉科专科医生,讲解如何察觉鼻咽癌早期病征,又介绍治疗新技术,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主持:梁凯宁、黄秉康医生
...
眼皮下垂,手脚无力,难道原因只是一个字:「老」?小心是「重症肌无力症」。
这是一种影响肌肉功能的慢性自体免疫疾病。重症肌无力症的主要特征是肌肉的无力感,患者通常会经历眼皮下垂、视力模糊,甚至吞咽困难等问题。这些症状在短暂休息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可能会恶化,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状态,切记不能掉以轻心。节目将介绍重症肌无力症的成因、主要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个病。
主持:胡志远医生,黄婉曼
...
青光眼真的会两眼发青光吗?
青光眼本身其实与「青」和「光」没有关系,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就是希望强化大众对它的了解。青光眼是一种损害视神经眼疾,它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转的,甚至可以致盲。青光眼又被喻为「视力小偷」,因为早期青光眼通常只影响周边视野,病征并不明显,患者大多不会察觉,直到视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已经错失了治疗的黄金期。本港约有十二万名青光眼患者,其中七分之一的患者蒙受失明之苦,女性患上急性青光眼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步入中年及以上的女性;然而,即使是儿童,一样可以患上青光眼。目前青光眼是无法根治,但只要及早进行检查和诊断,加以适当治疗,仍可以预防或减慢视力流失。今集请来眼科专科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
主持:梁凯宁、邓智伟医生
...
2022年全球患癌新症数字约有二千万人,死亡人数近一千万。癌症更是香港的头号杀手,于2023年造成近一万五千人死亡。现时香港最常见的五种癌症,分别是肺癌、乳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究竟如何能预防这些癌症?除了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和减少接触主要风险因素外,一些体检计划推出的癌症检测又是否有助及早发现癌症?过程又是否安全可靠?癌症的治疗方法亦多样,如手术、化疗、放射治疗、标靶治疗和近年引入的免疫治疗,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呢?崭新的组织碎化技术又怎样为肝癌病人带来曙光?
今集我们请来获得「肿瘤学巨人」荣誉的莫树锦教授讲解关于癌症的最新研究,以及解开各种癌症迷思。
主持:董光达医生、梁凯宁
...
来到元宵节和情人节,很多人都希望悉心打扮,不过面部皮肤问题是都市人常见的烦恼,例如疣和酒糟肌都令人很困扰。疣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增生,常见于面部、颈部、手或脚,不但影响外观,还可能带来不适;而酒糟肌则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常见于面部中央,呈现红斑、血管扩张甚至脓疱,严重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疣和酒糟肌的成因各有不同,若能及时发现及接受治疗则非常重要。本集将会介绍如何分辨疣和酒糟的症状,并探讨治疗方法及日常预防技巧,帮助大家远离面部皮肤困扰,靓足全年。
主持:蔡雪莹、罗英勤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