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唐敏明 主持团队:郑萃雯、梁凯宁、黄婉曼、罗钰文、蔡雪莹、邓智伟医生、胡志远医生、容树恒医生、苏蔼欣医生、董光达医生、黄秉康医生、罗英勤医生
随着年纪愈大,骨质密度逐渐下降,甚至出现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机会便大大提高。骨质疏松没有明显的病征或警号,长者、步入更年期的女性、缺乏运动或摄取钙质不足的人士更需要特别注意,即使遇上比较轻微的碰撞,也有可能出现骨折。这类因骨骼衰退而引致的骨折,一般会统称为脆性骨折。
本集请来骨科专科林欣婷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脆性骨折的成因、治疗方法及预防贴士。
主持:梁凯宁、黄秉康医生
嘉宾:林欣婷医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
玛丽医院急症室一年365日,每日24小时不停运作,为市民服务。当中有两位医生并肩工作,在这里一起渡过三十多年寒暑,堪称「孖宝兄弟」。他们就是徐锡汉医生和曾达之医生,见证着香港急症科的发展,一起建立「院前心电图」系统,优化急症室服务,造福大众。急症室医生每天面对无数紧急和突发的个案,总是来去匆匆,没多少病人能记得住他们的名字。铁骑士阿庭多年前遇上严重车祸,就是玛丽医院急症室团队把他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多年后难得跟徐医生相见,可以亲口道谢一番。徐医生坦言急症室医生的使命就是尽力抢救,但无奈总有些是救不过来,所以能看见病人康复是最欣慰的事。
主持:黄婉曼、黄秉康医生
嘉宾:徐锡汉医生(玛丽医院急症科顾问医生)、曾达之医生(玛丽医院急症科部门主管)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及风湿科主管谭丽珊医生,2019荣获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颁发荣誉会员大奖,是此奖项自设立以来首位欧美国家以外的得奖学者。多年来,她带领团队寻求突破,包括利用高科技仪器帮风湿病患者及早发现病情,从而进行合适的治疗。
谭教授对科研、教学以及诊治,都全心全意投入大部份时间,纵使从医路上遇过不少难关,但她总不言倦,因为沿途有同伴的支持。这些同伴包括病人、团队同事,以及亲人。一直以来,丈夫都默默守候支持着她,让她做幸福太太去追寻梦想呢!
主持:黄婉曼
嘉宾:谭丽珊医生(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及风湿科主管)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及风湿科主管谭丽珊医生,2003年获选为「2003 亚洲英雄」,新婚无耐毋惧沙士,自愿到隔离病房工作,走在抗疫最前线,见证过生命起落。这段经历令谭教授了解到面对未知的病痛,作为医生更需要不断探索的心。
早在读书时期,她已经很有好奇心,造就了果断勇敢的性格,为未来的医学生涯打下坚实基础,谭教授凭着耐心和毅力诊治每一位病人,与病人一起以生命影响生命。
主持:黄婉曼、胡志远医生
嘉宾:谭丽珊医生(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及风湿科主管)
黄志基教授除了担任香港大学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还于香港政府重点项目InnoHK旗下的「医卫大数据深析实验室」担任首席科学家。他与六十多位研究员组成科研团队,跟世界各地的学术机构,甚至国际卫生机构合作。黄教授除了利用大数据研究「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药物在全球使用的情况外,亦分析新冠疫苗的安全性。2022年,黄教授更获颁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表扬他在抗疫方面的贡献。
黄教授多年来四出奔波,经常到世界各地开会和讲课。在2014年和2022年,他更先后两次发现患上淋巴癌。今集【医学.人】,黄教授分享他如何在信仰和家人支持下战胜病魔,以及他如何坚持科研,为公众健康和医疗系统把关!
主持:黄婉曼
嘉宾:黄志基教授(香港大学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罗肇群简宝玲基金教授)
香港大学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黄志基教授,在英国攻读药剂,毕业后成功研发出第一种获欧盟儿童药品销售许可的儿科口服脑痫药物。留英发展20多年后,黄教授决定于2011年回流香港,他多年来都醉心教学,又利用医疗大数据及临床试验方法进行不同的研究。
然而,黄教授年少时却是一位问题少年,与家人关系疏离,又经常逃学,令学校非常头痛。他性格刚烈,曾因耍脾气而缺考会考英文口试,令英文科不合格,升学止步,只能到连锁快餐店工作。
今集【医学.人】,黄教授邀请他的中学老师和同窗,还有他的学生和同僚,与他细说人生的数个转捩点,分享他是如何下定决心,发奋图强,最终成为国际药剂学的权威!
主持:黄婉曼
嘉宾:黄志基教授(香港大学药理及药剂学系系主任、罗肇群简宝玲基金教授)
今日癌症的治疗比以往更多元化,亦更个人化,病人的寿命亦比以往更长。中大医学院肿瘤学系的陈林教授庆幸自己的习医历程刚刚好见证肝癌的治疗发展,亦带领了本地的医学研究。到了人生的中场,他希望把握有魄力的日子,做到一些改变世界的研究,造福病人。
嘉宾:陈林医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