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内容

    CONTENT

    监制:唐敏明  主持团队:郑萃雯、梁凯宁、黄婉曼、邓智伟医生、胡志远医生、容树恒医生、苏蔼欣医生、董光达医生

    28/03/2023

    中文大学黄鸿亮教授与心胸肺外科团队为了尽力拯救每位病人,不断学习与开拓新技术,而当中最大挑战就是非常复杂又危险的大动脉手术。为了加强团队力量,黄医生更邀请日藉医生藤川拓也加入。要离开家乡,甚至放弃到欧洲发展的机会,藤川医生为什么愿意来香港与黄鸿亮医生并肩作战?

    他俩惺惺相惜、互相扶持,更同样喜欢画画。这对好拍档怎样为心胸肺外科开拓更多新技术?

    主持:黄婉曼
    嘉宾:黄鸿亮医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教授及心胸外科主任)、藤川拓也医生(医学院外科学系心胸外科组名誉临牀助理教授)


    集数

    EPISODES
    • 器官捐赠知多啲

      器官捐赠知多啲

      对于器官捐赠你了解有多少?有些人以为只有健康的身体才可以捐赠器官;有些人又担心移除器官后,仪容会受损;年轻人就认为自己年纪尚轻,不需要这么早下决定是否捐出器官,究竟当中孰是孰非?大爱精神如何在受赠的康复者身上体现出来?从死亡边缘挣扎到回复正常生活,当中的感受又如何?今集请来香港器官捐赠行动组召集人周嘉欢医生以及受赠者来分享。

      主持:蔡雪莹、罗英勤医生
      嘉宾:周嘉欢医生(香港器官捐赠行动组召集人)

      31/05/2023
    • 【医学.人】黄秀娟(下集)

      【医学.人】黄秀娟(下集)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黄秀娟教授和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在政府InnoHK平台支持下,成立香港微生物菌群创新中心及生物科技初创公司,当中的过程和困难是如何克服?今集【医学.人】,黄秀娟教授亦分享她专长的炎症性肠病研究,以及她如何身兼医生、科学家、教授、企业家和母亲多个角色,永不言倦地追寻梦想,成为「微生物猎人」的科研之路。

      主持:黄婉曼、苏蔼欣医生
      嘉宾:黄秀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

      30/05/2023
    •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常见的神经痛症,经常被误认为蛀牙或神经坏死,女性发病机会较高,大多成因不明,部分个案源于脑血管压着神经线,患者会间歇性感觉一边面剧痛,尤如触电或刀割,影响生活。今集会详细讲解有关成因、治疗和纾缓方法!

      主持:罗钰文、董光达医生
      嘉宾:谢日恒医生(神经外科专科)

      24/05/2023
    • 【医学.人】黄秀娟(上集)

      【医学.人】黄秀娟(上集)

      近年,不少人香港人都听过用粪便来治病。粪便看似没用的东西,原来可以有这个大用处,当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黄秀娟教授和她的研究团队作出了很大努力,先后证实肠道微生态跟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并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无创诊断工具以及微生物疗法。早前黄秀娟教授更获裘槎基金颁授首个以基金会命名的教授席—「裘槎医学科学教授席」,表扬她在医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今集「医学・人」黄教授会分享她的从医之路,怎样由一位在马来西亚成长的小女孩,变成扎根香港的「微生物猎人」。还有,患上难辨梭菌的严重患者细诉「肠道微生物移植」如何令她获得重生。

      主持:黄婉曼、苏蔼欣医生
      嘉宾:黄秀娟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

      23/05/2023
    • 老人痛症

      老人痛症

      慢性疼痛在老人家身上十分常见,而且痛症往往多于一个部位,导致日常生活大受影响,严重的话甚至身心都出现问题。究竟中医可以如何治疗痛症?本集请来注册中医师毕龙腾博士为大家详细讲解老人家痛症的成因,并建议不同治疗及预防方法。

      主持:梁凯宁、黄秉康医生
      嘉宾:毕龙腾博士(注册中医)

      17/05/2023
    • 【医学.人】袁孟峰

      【医学.人】袁孟峰

      乙型肝炎在亚洲十分常见,香港人口当中就约有7.2%患有乙肝。乙肝患者需要定期覆诊,甚或服用抗病毒药物等减低出现肝硬化、肝癌等长期并发症的风险,所以一直以来令患者颇为困扰。香港大学内科学系讲座教授袁孟峰医生多年来研究乙型肝炎的病理和治疗,其研究对传统治疗乙肝概念有革命性影响,现阶段患者有望达至「功能性治愈」,不用长期服药。目前全球大部份乙肝新药物研究都由袁教授的团队进行,他希望一直留港研究,以及培育下一代。本集「医学人」与袁孟峰教授详谈他的成长、从医和研究的心路历程。

      主持:郑萃雯、董光达医生
      嘉宾:袁孟峰(香港大学内科学系讲座教授)

      16/05/2023
    • 癌症患者饮食及营养补充

      癌症患者饮食及营养补充

      对癌症患者来说,治疗是一场漫长而辛苦的「战役」。过程中,往往出现恶心、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等等状况,令病友廻避饮食。可是,营养不良会令癌症治疗更难以进行,所以摄取足够营养至为重要,不仅有助减低因治疗而产生的副作用,也能维持体重,帮助身体储存养分,增强抗病能力。

      今集,有注册营养师翁家俊博士,讲解癌症患者饮食有哪些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拆解坊间一些癌症饮食的迷思。

      主持:罗钰文、胡志远医生
      嘉宾:翁家俊(澳洲注册营养师)

      10/05/2023
    • 【医学.人】梁伟贤

      【医学.人】梁伟贤

      「护士是一个被祝福、有福的专业。」梁伟贤(梁SIR)从事医护工作40多年,他觉得能够运用知识、能力和技术,帮助有需要和在困难中的病人,是有福的。10多年前,他到印度加尔各答「垂死之家」服务,更开启了他进行人道救援之门,自此,他多次运用护士的专业及同理心,参与海外救援工作,包括水灾、风灾、地震及伊波拉病毒等。梁SIR每次任务回来,都会跟同事分享,希望更多人能延续爱心使命。
      以生命影响生命,让无助的人即使在最黑暗的一刻,都可以见到一点光。

      主持:罗钰文
      嘉宾:梁伟贤(明爱医院资深护师/人道救援工作者)

      09/05/2023
    • 传染病

      传染病

      政府于三月解除口罩令,经历三年戴口罩生活后,市民要小心哪些传染病呢?除2019冠状病毒病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哪些常见的病毒或细菌?今邀请嘉宾讲解几种在香港常见的传染病,好让大家可以及早预防。


      主持:黄婉曼、罗英勤医生
      嘉宾:王建芳医生(临床微生物及感染学专科)

      03/05/2023
    • 【医学.人】谭智勇(下集)

      【医学.人】谭智勇(下集)

      谭智勇教授于2018年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心,利用VR科技,加上使用动物眼或者人造眼模拟手术操作,令新一代眼科医生得到更专业的培训,更促进眼科显微手术的技术发展。究竟当初谭教授为何会有这样的构思呢?
      谭教授除了兼顾大学和医院繁重的工作外,在国际方面,更担任亚太眼科医学院秘书长及行政总裁,以及亚太青光眼医学会候任会长等要职,致力提升亚太区眼科医生的训练和水平。
      工作与家庭,谭教授是如何兼顾呢?在研究方面,谭教授和他的团队仍不断努力,希望透过眼睛检查,及早为病人发现更多潜藏疾病,究竟是什么推动他不断创新、永不停步呢?

      主持:郑萃雯
      嘉宾:谭智勇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系主任)

      02/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