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艺术品市场蓬勃,在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份额,已超越伦敦,仅次纽约,成为全球第二大当代艺术品拍卖市场。各大拍卖行亦相继于香港成立亚洲总部,交易金额再创新高,显见外资看好香港的艺术品交易市场前景。特区政府大力支持艺术领域发展,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而《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其中一方向是完善《文艺创意产业生态圈》,而近年香港市民亦更注重文化创意,故宫博物馆、M+博物馆等艺术场地的落成,一度掀起及刺激不少大型商场亦加入艺术风潮,希望能分一杯羹。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策展人及艺术家怎样以崭新概念去迎接市场需求及缔造商机?商界如何积极打造艺文概念、把握艺术风潮的新契机?
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竞争激烈,要从千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考上一流大学,并不容易,而香港的中学文凭试(DSE)近年逐渐受到内地生的青睐。根据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的统计,2025年报考文凭试的自修生约有10,303人,当中以香港身份证以外的证件报考2025年文凭试的自修生,占总自修生人数约一成,而整体内地考生就有约2700人,DSE考生可以选择升读香港、内地甚至外国的大学,这将会是多一条赛道的选择。随着大湾区进一步融合,文凭试在内地的热度将会继续攀升。究竟文凭试本身有什么优势?内地考生报读文凭试又有何挑战?本集将赴大湾区采访,访问内地学校代表,教育界人士,亦走访报读文凭试课程的内地学生,探讨其心路历程及当中遇到的挑战。
每年内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的报考人数众多,据统计2024年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人超过一千三百万,竞争激烈。重考及陪读情况在内地逐渐成为一种现象。位于安徽省的毛坦厂镇有一所辅助高考闻名的中学,每年都有上万考生及陪读家长从全国各地来在这里读书,人数甚至多过当地局民的两倍,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当地教育经济。而这个小镇主力的经济来源也和高考有关;包括出租屋、托管服务、酒店、代购服务等等,陪读家长也为这个小镇带来大量的劳动人口,单靠一所学校就拉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本集将探讨内地高考文化,当中的契机,亦会走访陪读家庭、发掘学生的奋发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