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内容

    CONTENT
    16/03/2023
    相片集
    相片集

    根据医管局数据,在2020/21年度,共有约27万名精神病患者在医管局接受治疗,但是不是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支援?另一方面,有大学教授成立推广精神健康的社企,希望消除社会对有精神病经历人士的污名和标签,亦有精神复元人士愿意面向大众,以「过来人」身份分享患病经历,也有非政府机构提倡同行理念,协助情绪困扰人士,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甚或在别人需要时扶人一把,学会理解和尊重每个人在情绪上的差异,是社会应关注的议题。


    集数

    EPISODES
    • 寄住安乐窝

      寄住安乐窝

      社会福利署于1982年成立中央寄养服务课,负责推行寄养服务,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家庭式住宿照顾。根据社署的资料显示,于2022年未能成功配对寄养家庭的儿童名册上共有124名儿童,加上仍在进行配对的190名儿童,合共314名儿童正在轮候寄养家庭,有机构于2022年进行的「寄养家长之服务经历及意见调查」显示,寄养服务面临不少挑战,包括寄养家长老龄化、支援及津贴不足、以及持续招募困难。香港社会应如何改善此项服务,为有需要的儿童,寻找更合适的家庭,让他们在更理想的环境下成长?

      23/03/2023
    • 如果心声真有疗效

      如果心声真有疗效

      根据医管局数据,在2020/21年度,共有约27万名精神病患者在医管局接受治疗,但是不是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支援?另一方面,有大学教授成立推广精神健康的社企,希望消除社会对有精神病经历人士的污名和标签,亦有精神复元人士愿意面向大众,以「过来人」身份分享患病经历,也有非政府机构提倡同行理念,协助情绪困扰人士,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甚或在别人需要时扶人一把,学会理解和尊重每个人在情绪上的差异,是社会应关注的议题。

      16/03/2023
    • 退休有法

      退休有法

      随着香港人口日益老化,港人都非常关注自己能如何真的「安享晚年」,有财务专家建议最重要是预早准备,尽早为自己作好财务安排,如最好在壮年时期已有完善的规划,现时绝大多数的打工仔都有是参加「强积金计划」,但如何好好管理这个计划呢,另外现时市面上也有不少财务计划或银发债券等选择,我们又如何取舍呢,这些也是一大学问。也有退休人士,他们退休后转换跑道,可能转职甚至创业,重新投入职场或商界,也是迎接安享晚年的另类选择。

      09/03/2023
    • 谁照顾谁

      谁照顾谁

      三年以来,累计至少已有11宗照顾者杀伤人事件,也即每隔三至四个月就有一个家庭因为照顾者不堪生活压力而上演人间悲剧。立法会早前一致通过「推行『照顾者为本』政策」无约束力议员议案,促请特区政府提供经济、心理、护理知识等全方位协助。照顾者问题与人口老化息息相关,安老院舍及残疾院舍资源长期供不应求、宿位轮候时间过长、服务质素参差不齐等等,都令被照顾者和照顾者陷入困境。「养儿防老」的观念备受挑战,而子女也未必愿意独力承担照顾责任,而政府有何措施支援照顾者?

      02/03/2023
    • 时装新浪潮

      时装新浪潮

      近年全球时装文化迎来巨变,新晋时装设计师该如何一展所长?由创意香港资助,香港贸易发展局每年举办的CENTRESTAGE,为本地品牌开拓国际市场;而青年时装设计家创作表演赛(YDC),给予本地新晋设计师发表作品的机会,不少参加者藉此成功建立个人品牌。这些支援如何协助新晋设计师为时装界带来冲击,成功拓展海外时装市场?

      23/02/2023
    • 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

      近年工伤意外时有发生,令人关注雇员在工作地点的职业安全与劳工权利。受疫情影响,部份打工仔为了生计,忽视职业安全。另一方面,近日疫情缓和,亦令不少工程复工赶工,工作很多时以判上判形式,形成上层不知下事,忽略雇员安全问题,亦令意外容易发生。政府希望雇员能与雇主多沟通,建立安全环境工作,也希望透过修订法例,保障职业安全,包括提升罚则,惩罚忽视安全的雇主。受伤与致命工业意外一宗也嫌多,各界应如何协助工友改善工作环境,做好预防工作,避免意外发生?

      16/02/2023
    • 复苏的曙光

      复苏的曙光

      随着社交距离措施相继放宽,加上政府推出多项支援措施,营商气氛有所好转,饮食业和零售业都小心翼翼地重新起步,政府采取的「精准防疫」无疑为各行业重新出发打下一支强心针。而对运输及物流业,过去是极之艰难的一年,海陆空各路运输受阻,食物、药物、重要电子零件等的供应链不稳定,货物以海路运输的成本已经增加数倍。估计长远全球范围物流受阻的情况,最终亦会影响整体经济复苏,一年前后,各行业生态有何改变?商户又如何再出发向前走?

      09/02/2023
    •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创新及科技解决都市挑战,提升城市管理成效、改善市民生活质素,以及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效率及安全。特区政府于2017年及2020年分别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及《蓝图2.0》,就智慧城市的六大范畴,即「智慧出行」、「智慧生活」、「智慧环境」、「智慧市民」、「智慧政府」及「智慧经济」前后共提出超过200项措施,其中有不少项目现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究竟市民能否感受到政府打造的「智慧城市」所带来的便利?政府又如何解决发展「智慧城市」的重重挑战,包括本地创科发展、人才短缺、私稳安全等问题?

      02/02/2023
    • 珍惜水资源

      珍惜水资源

      香港食用水源约有八成是来自东江水,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近两年东江流域也导致五十多年来最严重的乾旱,所以内地水务部门都要呼吁大家酚要共同节约用水,正因为多来年香港得到东江水不绝的供应,香港市民现时并没有珍惜用水的警觉性,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之余,也要广开水源的方法,如海水化淡是其中之一的方向,但最重要仍是市民要珍惜我们宝贵的水资源,切勿浪费,点点滴滴水源都得来不易。

      26/01/2023
    • 走塑。不走数

      走塑。不走数

      香港废塑胶的弃置量占全港堆填区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约21%,有见及此,环境及生态局向立法会提交文件,建议将原定于2025年实施的首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安排,提前至最快2023年第四季实施。当局将如何推行「走塑」政策?业界如何研发相关替代品?

      19/0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