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张咏贤
艺术来自对生活的热情,科技彷佛是冷冰冰的科学。艺术家黄智铨 Kenny 选择将两者结合,以科技,去诉说人的情感。透过创新科技,将人类的想像世间,呈现到大众眼前。
Kenny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做艺术家,没有音乐的造诣、没有画画写作的兴趣,反而是喜欢金工、物理。直到修读创意媒体后,才开始对艺术感兴趣。他喜欢「啲野郁下郁下」的视觉艺术,更成立自己的创意工作室,透过人工智能,AR、VR等不同科技,令普罗大众更容易了解艺术。
慢慢他发现艺术意念存在于艺术家的脑海中,作品未完成前,很难令外界知道完成品的状况,于是开发新的模拟系统,令外界可以模拟看到大型艺术装置制成后的样子。
Kenny 利用科技,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希望成为艺术与人之间沟通的媒介和桥梁。
乒乓球运动风靡全球,在香港,每天也有许多中、小学生到训练中心练习乒乓球。乒、乓、乒、乓,大家有否想过,全港众多训练中心每日的训练耗损多少个乒乓球呢?爆裂或凹陷的乒乓球是否只能送到堆填区?
二十出头的邓英杰Jordon想研发出可生物降解乒乓球,即是以由生物转化的物质取代传统塑胶制作球体,弃置的球在特定的湿度和温度下,能在土壤或海水中分解。
...
大海,是无数海洋动物的家园,却也展现着无情的一面。香港每年都有鲸豚和海龟被发现搁浅死亡。香港城市大学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学系助理教授葛展荣的工作是从这些搁浅的尸体寻找证据,解开海洋动物的死亡真相。
解剖,是法医学中常用的取证方法,而葛展荣则以「影像解剖」作为他的搜证工具。本港每年大约有20至50条鲸豚搁浅,主要是中华白海豚和江豚。葛展荣运用电脑断层扫描等放射学技术,从多角度拍摄尸体的内部影像,大幅提高找到死因的机会。
...
六十岁后,是不少人准备退休生活、游山玩水享受人生的年龄阶段。不过余炳全和他的三位老友,却选择在六十岁后创业追梦,投入创科领域。四个人决定开发乐龄科技,搞start up 公司,各自用自己的专长,负责开发硬件、软件、联络不同社福机构试用。他们会迎来什么困难...
桂滨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无穷的创意,打造出一个关于艺术与科技交织的故事。他独爱人体素描,在绘画过程中激发他研发实时虚拟自动试衫系统,用了三年时间,投资过千万令「Quantum Human」和「Quantum Fit」两项专利技术诞生。
同时,桂滨亦亲手制作了全球最大即影即有相机,打破了传统即影即有相机的界限,正在申请健力士世界纪录。桂滨投入了两年时间和近100万元,亲手制作了五部不同尺寸的即影即有相机,旨在透过这些作品与香港各区互动,唤醒人与人接触的重要性,亦克服自小困扰他的社交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