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内容

    CONTENT

    监制:彭启光, 麦嘉纬

    17/02/2025

    Arya Jackson二十多前年离开家乡印尼出外打工,十七年前来港做家庭女佣,亦即是港人口中的「印尼姐姐」。每逢周日,她便会穿上舞衣,成为印尼人舞团The Jackson Dancer的团长。舞团六名成员都是「印尼姐姐」,曾参与不同跳舞群体,曾经在台上竞赛,最后惜惜相识共组舞团。

    香港对她们来说是工作的地点,同时也是燃烧半生青春的地方。正是在香港,她们找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找到家乡没有的空间和舞台,也重新认识以至推广家乡的文化。

    集数

    EPISODES
    • 非同凡响

      非同凡响

      非洲音乐(Afrobeats)源远流长,近年更在国际舞台吸引不少乐迷。从小在这种独特节拍下成长的非洲裔Trisyo,决定要把它带到香港。Trisyo觉得Afrobeats活泼的旋律,带有触动人心的感染力,令人即使语言不通亦不禁闻歌起舞。

      来自东非卢旺达的Trisyo,父母经历九十年代种族灭绝,一直流离失所,辗转于七年前申请政治庇护来到香港。回望三十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Trisyo说,是音乐让他战胜恐惧。

      2018年,Trisyo音乐路上,认识了同是非裔的Massie,二人一拍即合,在2019年成立The Afroseas,意指在海外制作非洲音乐的乐队。Massie来自西非塞拉利昂,十年前因为家乡内战避难来到香港,他形容音乐为他抚平创伤。

      ...

      24/03/2025
    • 朝夕之间

      朝夕之间

      疫情爆发初期,当大家赋闲家中忧心忡忡之际,韩裔瑞典摄影师Andrea 带着相机独自走在深宵寂静的街头,边漫游散心边摄下一帧帧香港特色。
      在自助洗衣店等候的少女偷闲的一刻、在湮雨迷雾的晚上从容而过的上班族、在灿烂霓虹灯招牌下形单只影的女士……这些皆是Andrea眼中最迷人的香港。
      Andrea最初只想透过漫游摄影抒发郁闷的心情,过程中竟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以每日一相记录疫下个人的心情起伏和这座城市的变化。
      ...

      17/03/2025
    • 黑色的美

      黑色的美

      一直以来,黑人在历史上经历了种种不公平待遇,特别是黑人女性权益更备受关注。时至今日社会,世界更着重多样性,而各界推广「美」和女性魅力并不取决于肤色或种族,任何人都能够成为「美」的体现及诠释,而越来越多不同种族的模特儿或演员亦出现在广告或电影,在香港也能看到Jemima Joy Gbadago的踪影。Joy是一位香港土生土长的黑人模特儿,话剧演员和摄影师,她回望因为种族而过着崎岖不平的人生,希望今后透过作品展现多元美态,黑色皮肤也可以过着彩色人生。

      Joy的父亲来自尼日利亚,母亲来自菲律宾,二人在香港从事餐饮行业时认识,本来打算回到菲律滨定居,不过婚后诞下Joy和弟弟,觉得仍然应该掌握香港的无限商机,决定带着Joy两姊弟重回香港,当年Joy正正要入读幼稚园。

      尼日利亚籍父亲令Joy拥有非洲血统,黑褐色的肤色,还有一头浓密的长曲发。她回望自己的与众不同,令她从小感觉和香港格格不入,还为她带来不少杯葛和欺凌的经历。Joy认为香港多年来以国际大都会闻名世界,不过部分本地人仍然未能冲破肤色的界限,令她不断提醒自己要扩阔眼界,于是她决定到韩国留学,完成化学理学士。在大学校园里,她明白到要自己要主动走前一步,才可以带来改变,令别人摘下有色眼镜,于是她又回到香港修读现代亚洲研究文学硕士。虽然父母亦受亚洲望子成龙的文化影响,一直反对Joy从事艺术行业,不过Joy认为无论是自己的硬照,舞台或摄影作品,也希望能彰显一种俗套社会框架外的「美」,而背后想告诉大众,黑人仍在努力于香港和世界的舞台占一席位。

      虽然全球反歧视风潮从没休止,不过Joy说,始终白人社会地位依然超然,而她仍然觉得棕黑皮肤的的自己次人一等,尤其每当她在模特儿或话剧试镜时,有时遭受冷眼对待更加令她窒息。于是,她决定自己拿起照相机,叫来一班不同种族,年龄,身形,肤色的女性朋友,带她们到香港的不同角落,一起展现这种多元的「美」。热爱行山远足和户外活动的Joy,希望一方面能用镜头捕捉香港景色,再把不同模特儿的美态呈现在照片中,渐渐在社交媒体和黑人圈子受到关注。近期,Joy更积极参与女性和黑人权益的社区活动,例如文化交流,或者到本地学校教导话剧和非洲音乐等等,希望让香港人了解和接纳不同的文化和种族。

      ...

      10/03/2025
    • 印度帝皇的新衣

      印度帝皇的新衣

      The Indian King’s New Clothes
      Raja Daswani是印度裔香港人,在香港出生的他,拥有一个不平凡的中文名字——帝皇。人如其名,他的一生亦不平凡。

      五十年代初,Raja的祖父和爸爸从印度来港寻找工作机会,在尖沙咀开设裁缝店,凭着生意头脑和流利英语,生意越做越好,一家人在香港落地生根。Raja子承父业,十八岁便入行,一边打理裁缝店生意,一边投资物业,在尖沙咀买入不少商铺。印度帝皇在香港致富,他的一生并非无风无浪,但每次都能够渡过难关,究竟他有何营商智慧?

      Raja认为做人要饮水思源,纵使他是印度裔,但早已视自己为香港人,认为在香港致富,便有责任回馈香港人,因此他在2020年成立非牟利组织Feed Hong Kong,每星期三次向本地低下阶层派发印度热素菜,乾粮及生活用品,出钱又...

      03/03/2025
    • 未行之路

      未行之路

      Ali来自非洲乍得,2017年来到香港。

      之前,Ali不会中英文,从没想过来香港;现在,香港成为他追梦的地方。

      Ali甫抵港便在机场滞留了7天,好不容易才找到往市区的路。大学未毕业、只会说法语和阿拉伯语的他,在全然陌生的城市,却宁愿不拣最易的路:跳出非洲人的圈子,自学中英文,修读英国大学遥距学位课程,为不同团体做义工,更与土生土长的香港女生结婚。

      一步一步融入香港,但亦没有忘记故乡。

      Ali选择了难行的路,放弃大机构的稳定工作,从事体力劳动的建造业,希望尽快储得创业资金,在香港经营矿产贸易公司,在非洲为青年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

      ...

      24/02/2025
    • 舞吧,舞吧! 姐姐们

      舞吧,舞吧! 姐姐们

      Arya Jackson二十多前年离开家乡印尼出外打工,十七年前来港做家庭女佣,亦即是港人口中的「印尼姐姐」。每逢周日,她便会穿上舞衣,成为印尼人舞团The Jackson Dancer的团长。舞团六名成员都是「印尼姐姐」,曾参与不同跳舞群体,曾经在台上竞赛,最后惜惜相识共组舞团。

      ...

      17/02/2025
    • 来自巴国的生命斗士

      来自巴国的生命斗士

      这是一个下半身瘫痪的巴基斯坦裔军人的奋斗故事。
      1987年,克什米尔地区,巴基斯坦与印度不时就边界问题起冲突的火药库。一辆吉普车由山上的军事训练基地出发,在山崖边上跌跌荡荡的下山,车上一名才二十出头的年轻部队上尉期待已久的假日终于到临,可以到山下附近城镇休息。
      山路陡峭,吉普车扬起泛黄尘土。上尉吓然发现吉普车有异样,来不及反应,吉普车已失控滚落悬崖,直堕深渊,司机抛出车外当场身亡。受伤的上尉挣扎爬出已成废铁的车身,刚刚与死神擦身而过,但怎么费劲都再也站不起来。
      年近60,住在大埔的Ajmal Samuel,坐在轮椅娓娓道出他的故事时,一点也看不出伤感。
      在军校读书,原本打算当机师,但人生就是充满意外,来香港又是另一个「意外」。
      由巴基斯坦转到英国就医,再到德国疗养,趁暑假来探望正在香港服务的基督徒父母,一心夏天过后回德国落户的Ajmal Samuel被香港深深吸引,但等待他的却是两年半的漫长失业。
      虽然曾在巴国军队负责电讯工程任务,意外后亦在德国学习电脑技术,但90年代的香港,「歧视」乃司空见惯,一个坐轮椅的巴基斯坦青年,在香港求职处处碰壁亦没有自暴自弃自怨自艾,由帮外国人修理电脑开始,再到矽谷公司任职,当上网上购票系统行政总裁之后,毅然创业做老板,支援网上交易,闯出一片天。
      事业成功,但受伤造成的身体痛楚却伴随一生。手术后双腿仍不时承受剧痛,医生要处方吗啡用以镇痛,副作用就是精神不能集中。Ajmal Samuel决定以运动刺激身体释放安多酚止痛,凭着不倒的意志,以自然方式停药,医生都大感神奇。运动除成为最佳疗法,亦令Ajmal Samuel能以残障运动员身份代表香港,多次参与划艇项目,在亚运等大型国际赛事为港争光。
      历劫重生已是生命传奇,同时关心其他残疾人士的权益更是难能可贵。划艇之外,手动单车亦是Ajmal Samuel的强项,以长途旅程筹款,回馈社会。
      ...

      10/02/2025
    • 在墙上遇见法国的你

      在墙上遇见法国的你

      “You are everywhere!”来自朋友的赞美当然有点说笑成分,但在港岛湾仔、中环、上环、苏豪区,在餐厅、食肆、咖啡室、健身房,你也可能曾与「无处不在」的Elsa Jeandedieu「擦身而过」,甚至和很多市民、路人、游客一样,一见到「Elsa」,就忍不住要打开手机镜头与Elsa「打卡」。

      合影的当然不是Elsa「本尊」,而是Elsa的壁画作品。

      一身轻装打扮,双手或许沾上片黄片绿的Elsa,虽然不谙广东话,但靠着被喻为「人类共同语言」的艺术创作,将横街窄巷的墙身化作巨型画布,用画笔与颜料,将原本灰灰白白、歪歪斜斜的墙壁添上质感与温度,为压迫的空间,忙乱的生活带来点点笑容、活力与色彩,人与人之间无形的分隔墙,亦在落笔一刻一同瓦解。

      生于法国南部,两代都是艺术家, Elsa自小立志以艺术创作为终身志业。2008年与哥哥先后到访香港,原本打算到纽约闯一番事业,想不到却被这细小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东方之珠迷倒,慢慢在这小岛落地生根。

      香港的艺术氛围与巴黎的知性美存有巨大落差,不过正是文化产业发展程度的不同,让Elsa在香港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2015年她自立门户,成立Elsa Jeandedieu Studio工作室,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室内装饰之余,亦继续将街...

      03/02/2025
    • 吾泰香港人

      吾泰香港人

      在香港土生土长的王勤杰(Kit)是「泰三代」,父母早年跟随他的祖父母从泰国来港,于「小泰国」九龙城开泰国餐厅。Kit外表和日常生活完全融入香港文化,但亦没有忘记自己泰国的根。
      「好像两头不到岸,又不是泰国人又不是香港,好像夹在中间的路。」
      阿杰讲得一口流利泰文,受家庭影响笃信泰国最大宗教佛教,小时曾往清迈短期出家当和尚,更曾在泰国服兵役一年。在香港,阿杰投考消防队希望服务社会,参加电视台举办的约会配对节目寻找爱情,希望落地生根。
      ...

      27/01/2025
    • 我歌故我在:Marla Enriquez

      我歌故我在:Marla Enriquez

      Marla Enriquez是香港土生土长的菲律宾女孩,能说流利的广东话。表面上,她是一位喜爱拍Vlog的英语老师,时常上载生活琐事到社交媒体,希望让观众认识菲律宾人在香港的生活;实际上,她自小热爱唱歌,梦想有天踏上美国百老汇歌舞剧舞台,展现她的才能。
      2019年底,美国音乐戏剧学院在菲律宾招生,满怀希望的Marla向表姐借钱,前往当地参与这次面试。结果,她真的从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获得取录。可惜,疫情期间课堂主要以视像形式进行,考虑到学习成效是否与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相称,她无奈放弃梦寐以求的升学机会。
      梦想搁置的Marla一度以失败者自居,以为自己一无是处,对要否坚持梦想充满疑惑。幸有一班志同道合,同样以表演为终身志业的师友的鼓励和帮助,Marla再次踏足舞台。这次表演不单满足她对表演的渴望,更让她对追随梦想的心意和步伐更加...

      20/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