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 创科梦工场 2
什么东西,看不到,摸不着,但日常生活每日都会接触到,与空气、食物、水和Wifi几乎同等重要?
试想想手机只剩1%电力,瞬间跌入恐慌状态。堪称人类生存基本条件的金字塔最底层,可以增加一项:电力。
今天,一人两部充电宝,一街十台电动车,你我身边都是大大小小的移动电源。越来越先进的锂电池技术,用完即弃笔芯电池逐渐式微淘汰,唾手可得的能源不再是梦,甚至是理所当然,但人们对锂电池的不甚理解,又同时导致危机四伏。
由大学时期修读电机工程,到加入学生太阳能车队,之后更成为第一代电动车科研团队成员,方逸之对电的兴趣或许是错有错着,亦可以说是命运的巧妙安排。而作为锂电池专家,在博士毕业后搞初创,研发令锂电池更安全、可靠的电池管理系统,似乎更迫切。毕竟,充电宝可以爆炸,电动车可以着火,如果可以更掌握了解锂电池运作时的表现数据,出意外前及早解决问题,甚至发挥锂电池的最佳性能,延长寿命,从而减少不必要消耗浪费,对地球环境亦是一番贡献。
锂电池用得其所,人人都可以带来改变,不需要英雄靠一人之力拯救世界。随着锂电池的大规模广泛应用,研究生时代的方逸之已经预想到一个问题,一个尘封多年的大胆假设,又是否有机会在香港的南端露出曙光?
科技日新月异,昔日的太阳能车队已成历史,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有能力一手一脚由零开始组装一台电动跑车。电动方程式车队已经准备就绪,几个月后将到内地比赛。当锂电池驱动的摩打开始转动,电动车的未来又将前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