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 1

古今风云人物

简介

GIST

主持人:曾卓然、谭家齐

 
细诉传奇人物的风云事迹,重新认识中外历史。
  
#香港电台文教组
#艺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03/05/2025

左宗棠 (二)∶名满士林

 
左宗棠虽然上京赴考屡试落第,但由于他的学识和才智在湖南省早已名满士林,道光十七年,湖南巡抚吴荣光聘请他担任醴陵县渌江书院山长,即校长。一位大人物路过醴陵,与宗棠结交,对他十分赏识,引导他治学方法,并且将宗棠的才学点评推介给朝中重臣。这位大人物就是时任两江总督陶澍,他是湖南省安化县人,出身贫寒,嘉庆九年进士,历任福建、安徽等省按察使、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等封疆大吏,他的幕僚有魏源、包世臣等学者,他提拔的后进有林则徐、贺长龄等名臣,可说是当时的士林领袖。

陶澍不但向士大夫推介左宗棠,并且与左宗棠结为儿女亲家:陶澍的幼子陶桄与左宗棠长女左孝瑜定亲。陶澍临终,委托左宗棠到安化陶家教导陶氏子侄,因此宗棠在安化居留八年。陶澍女婿胡林翼(湖南益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性格豪迈,足智多谋,史书说他「风流无赖,然天资聪颖,「笃嗜《史记》、《通鉴》等史籍,对中外舆图地志、山川危塞、兵政机要,探讨尤力」,他曾据清朝内府地图绘制及出版《皇清一统舆图》,在清末西法绘图传入之前,最详细、准确的民间通行中国地图集;又据历代史书编撰《读史兵略》四十六卷。宗棠与胡林翼志趣相投,成为知交。

左宗棠在安化陶家坐馆时,发生了中英鸦片战争,清朝战败割地赔款消息传到湖南,左宗棠写诗感慨,其中有诗句云:「和戎自昔非长算,为尔豺狼不可驯」,他预见英国等西方强国对中国虎视眈眈,不会停步。

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林则徐奉旨前往广州禁烟,却因为引发战争而获罪,判处流放新疆。几年后,遇赦返回中原,途经甘肃,遇上地方动荡,朝廷临危任命他为署理陕甘总督,其后兼任陕西巡抚。道光二十七年六月,调任云贵总督,处理棘手的汉回冲突,林则徐上任后镇压汉族豪强,处死屠杀回民元凶,化解汉回矛盾,此次事件中,林则徐提拔了张亮基及胡林翼两位下属。林则徐从胡林翼口中,得知曾被陶宫保(陶澍)赏识的湖南奇才左宗棠。

道光二十九年,林则徐卸任回乡(福建福州),途经长沙,邀请左宗棠见面。二人在湘江官船上相聚,相逢恨晚,彻夜长谈。两人谈及天下大势,认为俄罗斯日后必为中国大患;新疆土地辽阔,物产丰富,但清朝管治松懈,外国有机可乘。左宗棠早年曾写诗提及新疆情况:
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
骆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度音铎,度支指国库),
将军莫更舒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
左宗棠认为新疆必须建省才可以稳守边疆,但国家财力,己难以负担。林则徐亦同意宗棠看法。二人还谈及清朝官场腐败,吏治不修等困境。直至天亮,二人依依惜别。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3/05/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预告

UPCOMING
10/05/2025

左宗棠 (三)∶洪秀全起义

 
左宗棠在二、三十岁时,屡次上京赴考落第,以举人资格在湖南家乡设馆授徒,及在安化陶家坐馆任教期间,一些与他同辈的士人,却纷纷进士及第,并且进入仕途。例如:
张亮基(1807年—1871年),江苏徐州人,道光十四年举人,捐纳为内阁中书,后以京察一等出任云南临安知府(今建水市),获总督林则徐重用;
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入翰林院,散馆,任内阁学士加礼包部侍郎衔,实授礼部右侍郎;
胡林翼(1812—1861),湖南益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历任贵州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道台;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入翰林院。
同科进士还有第一甲第一名(状元)的张之万(张之洞兄。历官河南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吏部尚书等要职。弟之洞,同治二年第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要职,在湖广任上,创立汉阳铁工厂,制造新式枪械。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抗衡维新派全盘革新)、第二甲第八名的沈桂芬(同治年间官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第三十九名的沈葆祯(林则徐女婿,官至台湾海防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创建福建船政学堂)、第六十名的郭嵩焘(清朝第一任驻英法大使)以及第三甲第六名的马新贻(任两江总督时遇刺身亡,即著名的「刺马案」)、第一百十四名的朱次琦(广东南海县九江人,清末著名学者,人称「九江先生」)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名臣及学者。

道光三十年,左宗棠已经年近四十,满怀壮志却仍然功名未遂,只是一名乡村教师,有负祖父、父亲的期望,亦愧对赏识他的陶文毅公(陶澍)、林则徐、贺长龄等前辈。然而,宗棠在湖南乡村的平淡生活,被道光三十年底发生的太平天国武装反清起事所打破。

道光中期,广东花县人(今广州市花都区)洪仁坤(1814年出生,比左宗棠小两岁)到省城广州考试失败,大病一场,病愈后称他上了天堂,见到一位老人,命他到人间斩妖除魔。从此他言语沉默,举止怪异。其后他抛弃儒家典籍,改信基督教,自称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次弟,并称上帝耶和华为「天父」,称耶稣为「天兄」,与同乡好友冯云山在家乡附近传教,但收效不大,于是改往广西桂平府山区活动。洪仁坤改名秀全,与冯云山成立「拜上帝会」,洪秀全宣扬自创的基督教义,宣称「人心太坏,政治腐败,天下将有大灾大难,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难。入教之人,无论男女尊贵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由于洪、冯都是客家人,桂平山区亦多客家村落,居民多务农,打石、挖矿、烧炭等为生,生活艰苦,巫鬼信仰普遍,反清秘密帮会如天地会等十分活跃,洪、冯能为贫苦大众争取权益,得到不少民众信赖,又吸收到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当地村落首领加入,声势扩大。由于「拜上帝会」与地方衙门矛盾不断增加,洪秀全等决定聚衆起义反清。1850年(道光三十年,年初道光帝已驾崩,咸丰帝继位,仍用道光年号)下半年,数万会衆陆续到达金田村聚集,1851年(咸丰元年)1月11日成立「太平天国」,洪秀全自称「天王」,天国宣扬平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把清朝皇帝称为「阎罗妖」。

数月后,太平军攻陷永安州(今蒙山县),在此休整,封诸王,建立官制、礼制。咸丰二年(1852年)4月5日,太平军自永安州突围,进攻省城桂林,不克,绕过桂林继续北上,过全州,冯云山战死,太平军进入湖南,攻克道州、郴州。咸丰二年七月,攻长沙城,新上任的湖南巡抚张亮基率长沙军民奋勇抵抗,太平军围城三个月未能成功,攻防惨烈,双方伤亡惨重,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战死。太平军绕过长沙进攻岳州(今岳阳)、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夺得数千船舰沿江而下,然后攻陷南京(1853年3月19日),在此建都,号称「天京」。

太平天国猝然发难,广西地方官军措手不及,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将帅阵亡,只敢尾随。太平军势如破竹,直捣湖南。新即位的咸丰帝十分忧虑,帝师杜受田、大学士潘世恩等力荐起用已退休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主持军务。当时林则徐已病重,奉诏力疾由福州起程,途经潮州普宁县,病重逝世(道光三十年十月19日,1850年11月22日)。

咸丰帝及清朝重臣见满洲八旗及绿营官兵已难以抵挡太平军,于是下旨各省士大夫、乡绅组织团练。湖南省首当太平军攻击,各府县士绅纷纷响应。湘乡县人原任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母亲江太夫人逝世,在家乡守孝,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接到帮办湖南团练圣旨,前往省城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组建日后之「湘军」。

左宗棠却没有官职在身,一介草民,在动乱之中,率领亲属及好朋友郭嵩焘、昆焘兄弟等,避居乡野,观察形势。

重温

CATCHUP
03 - 05
2025
香港电台第一台
X

王冠与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四)∶改革深化 — 亨利晚期的政局

主持人:曾卓然、谭家齐

更多...
香港电台第一台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8/03/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