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内容

    CONTENT

    监制:唐敏明  主持团队:郑萃雯、梁凯宁、黄婉曼、罗钰文、蔡雪莹、邓智伟医生、胡志远医生、容树恒医生、董光达医生、黄秉康医生、罗英勤医生

    09/10/2024

    全球每年有超过1200万人患有中风(又名脑中风)。在香港,中风是第五大常见死因,单单在二○二二年,就有三千多宗死亡个案与中风有关,而年轻中风(指中风发生于18至55岁)发病率亦有增加趋势,情况不容忽视。

    口齿不清、嘴歪、吞咽困难、流口水、单边手脚不能用力或者麻痹...当发现有人出现以上脑中风的症状时,应如何把握黄金三小时进行急救?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有何不同的诊断及治疗程序呢?中风后的首六个月是复康的黄金时期,应该做些什么?

    本集找来脑神经科专科医生讲解脑中风,为大家解开各种迷思。

    主持:黄秉康医生、郑萃雯
    嘉宾:李少雄医生(香港中风学会会长/脑神经科专科医生)

    集数

    EPISODES
    • 祸从口入 - 预防食物中毒

      祸从口入 - 预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食后36小时内发作,症状包括腹泻、呕吐、腹痛,严重时可能伴有发烧、血便等。本集会讲解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包括细菌污染,例如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或者透过病毒感染,例如诺如病毒等。节目亦教大家如何通过正确的食物处理及个人卫生来预防食物中毒。
      坊间不时流传着有关食物中毒的各种迷思,就让嘉宾解开当中真假,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觉。

      主持:董光达医生,黄婉曼
      嘉宾:麦龙儿医生(香港大学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临床助理教授)

      16/04/2025
    • 拜拜抑郁

      拜拜抑郁

      「朋友,你近来怎么都苦着脸?」
      「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啊!」
      香港生活繁忙,节奏急促,精神健康问题非常普遍,而最常见的就是抑郁症。有研究显示抑郁症与自杀有密切关系。
      卫生署曾指出,本港每100名成年人,有三人是抑郁症患者;每十名长者,便有一人出现抑郁症征状;但逾半数都无寻求任何精神健康的支援。究竟怎样知道自己或者身边亲友是否患上抑郁症?怎样分别「不开心」与「抑郁」?要解开抑郁有什么治疗良方?今集《医生与你》将会请来精神科专科医生详细为大家讲解。

      主持:罗英勤医生、蔡雪莹
      嘉宾:麦棨诺医生(精神科专科)

      09/04/2025
    • 鼻咽癌

      鼻咽癌

      「广东癌」你听过吗?它就是鼻咽癌的俗称。

      鼻咽癌常见于中国广东沿岸地区,于广东省的发病率较世界其他地方高25倍,亦是本港常见癌症之一。鼻咽位于鼻腔之后、喉咙之上,在鼻子和吊钟中间的区域。由于鼻咽需要特别仪器才检查到,而鼻咽癌初期症状跟部分慢性上呼吸道疾病,例如鼻炎、鼻窦炎等相似,令鼻咽癌容易被忽略。部分患者直至颈部淋巴结发胀才怀疑患癌,但此时癌症已开始转移。

      鼻咽癌的癌细胞对电疗、化疗十分敏感,所以若能及早察觉,治愈率高。另外,口腔及咽喉的内膜细胞较敏感,易受辐射影响,当治疗开始约两星期后,病人会逐渐出现口乾、味觉变异、喉咙痛等不适,而口腔内膜随后会发炎,患者甚至出现口腔溃烂。

      本集请来耳鼻喉科专科医生,讲解如何察觉鼻咽癌早期病征,又介绍治疗新技术,以及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主持:梁凯宁、黄秉康医生
      嘉宾:陈英权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系主任及教授)

      02/04/2025
    • 你有睡眠窒息症吗?

      你有睡眠窒息症吗?

      人生大约有三分一时间在睡眠,睡眠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近年睡眠窒息症困扰不少都市人。若有严重鼻鼾、早上头痛、善忘、日间经常打瞌睡等情况,那可能已经患有睡眠窒息症。若长期忽视此问题,会增加患者出现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当然精神健康也大受影响。今集请来耳鼻喉科专科医生讲解,好让大家更深入认识这个病。

      主持:黄秉康医生、蔡雪莹
      嘉宾:钟耀基医生(耳鼻喉专科)

      26/03/2025
    • 小心谨肾

      小心谨肾

      有没有经常感觉很疲倦?
      小便是否频密,还出现赤痛或不畅顺?
      小便会否有细微泡抹而久久不散?
      下肢或眼皮有没有水肿呢?
      血压高吗?
      有没有脸色苍白和容易气喘呢?

      肾脏是沉默的器官,早期肾病多数没有明显病征,容易被忽视。如果你察觉到自己或家人朋友有以上早期肾病的征状,就应该提高警觉,及早求医。

      今年3月13日是「世界肾脏日」。「世界肾脏日」旨在提高大众对肾病的认识,如何可及早发现肾病?怎样维持肾脏健康?不同种类的肾病有哪些诊断和治疗方法?肾病患者食用低盐时要注意什么?今集我们请来内科专科医生为大家解开各种肾病迷思。

      主持:罗英勤医生、罗钰文
      嘉宾:周启明医生(威尔斯亲王医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部门主管)

      19/03/2025
    • 小心来袭 - 重症肌无力症

      小心来袭 - 重症肌无力症

      眼皮下垂,手脚无力,难道原因只是一个字:「老」?小心是「重症肌无力症」。
      这是一种影响肌肉功能的慢性自体免疫疾病。重症肌无力症的主要特征是肌肉的无力感,患者通常会经历眼皮下垂、视力模糊,甚至吞咽困难等问题。这些症状在短暂休息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随着时间推移,病情可能会恶化,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状态,切记不能掉以轻心。节目将介绍重症肌无力症的成因、主要症状以及治疗方法,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个病。

      主持:胡志远医生,黄婉曼
      嘉宾:刘玉麟医生(脑神经科专科医生/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

      12/03/2025
    • 青光眼

      青光眼

      青光眼真的会两眼发青光吗?
      青光眼本身其实与「青」和「光」没有关系,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就是希望强化大众对它的了解。青光眼是一种损害视神经眼疾,它导致的视力丧失是不可逆转的,甚至可以致盲。青光眼又被喻为「视力小偷」,因为早期青光眼通常只影响周边视野,病征并不明显,患者大多不会察觉,直到视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已经错失了治疗的黄金期。本港约有十二万名青光眼患者,其中七分之一的患者蒙受失明之苦,女性患上急性青光眼的风险较高,尤其是步入中年及以上的女性;然而,即使是儿童,一样可以患上青光眼。目前青光眼是无法根治,但只要及早进行检查和诊断,加以适当治疗,仍可以预防或减慢视力流失。今集请来眼科专科医生,为大家详细讲解。

      主持:梁凯宁、邓智伟医生
      嘉宾:梁启信医生(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眼科学系系主任及临床教授)

      05/03/2025
    • 夜尿又来了

      夜尿又来了

      究竟,一晚起床如厕几多次才算有「夜尿」问题?夜尿频繁,除了影响睡眠质素,更加是一些疾病的警号!最常见的是有机会患上前列腺肥大或膀胱过度活跃症,当中如厕时的「尿速」是断症的其中一个指标,如有怀疑,应该尽快求医,切勿估估下。本集请来专科医生详细解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怎样改善夜尿的困扰,让大家睡得酣甜。
      主持:黄婉曼、黄秉康医生
      嘉宾:陈开泽医生(北区医院外科顾问医生)

      26/02/2025
    • 癌症新知

      癌症新知

      2022年全球患癌新症数字约有二千万人,死亡人数近一千万。癌症更是香港的头号杀手,于2023年造成近一万五千人死亡。现时香港最常见的五种癌症,分别是肺癌、乳癌、大肠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究竟如何能预防这些癌症?除了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和减少接触主要风险因素外,一些体检计划推出的癌症检测又是否有助及早发现癌症?过程又是否安全可靠?癌症的治疗方法亦多样,如手术、化疗、放射治疗、标靶治疗和近年引入的免疫治疗,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呢?崭新的组织碎化技术又怎样为肝癌病人带来曙光?

      今集我们请来获得「肿瘤学巨人」荣誉的莫树锦教授讲解关于癌症的最新研究,以及解开各种癌症迷思。

      主持:董光达医生、梁凯宁
      嘉宾:莫树锦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系系主任)

      19/02/2025
    • 皮肤靓靓迎中西情人节

      皮肤靓靓迎中西情人节

      来到元宵节和情人节,很多人都希望悉心打扮,不过面部皮肤问题是都市人常见的烦恼,例如疣和酒糟肌都令人很困扰。疣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增生,常见于面部、颈部、手或脚,不但影响外观,还可能带来不适;而酒糟肌则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常见于面部中央,呈现红斑、血管扩张甚至脓疱,严重时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疣和酒糟肌的成因各有不同,若能及时发现及接受治疗则非常重要。本集将会介绍如何分辨疣和酒糟的症状,并探讨治疗方法及日常预防技巧,帮助大家远离面部皮肤困扰,靓足全年。

      主持:蔡雪莹、罗英勤医生
      嘉宾:陈俊彦医生(皮肤科专科)

      12/0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