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搜寻
Search
电视
铿锵集
呼吸美学 第二季
新闻天地
怪你过份美丽
医生与你
电台
音乐情人
疯 Show 快活人
三五成群
守下留情
轻谈浅唱不夜天
热门
ENG
/
繁
/
简
电视
在新分页开启
电台
在新分页开启
电台主页
在新分页开启
第一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二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三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四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五台
在新分页开启
第六台
在新分页开启
普通话台
在新分页开启
节目主持人
在新分页开启
无障碍播放器
在新分页开启
新闻
在新分页开启
WEB+
在新分页开启
WEB+主页
在新分页开启
e-Learning
在新分页开启
中华文化
在新分页开启
岁月.港台
在新分页开启
点点风物情
在新分页开启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页开启
重温
在新分页开启
APPS
在新分页开启
我们
在新分页开启
其他集数
素食
新年节日
熟悉的陌生人
自然生态
发明与创科
精神健康
世界遗产
圣诞
博彩业
色彩
电视直播
所有集数
地球事圆的
电视直播
地球事圆的
粮食
05/12/2021
内容
CONTENT
05/12/2021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工厦种菜养龙虾?新科技增本地粮食
面对全球粮食问题,各地都要思考如何增加本地粮食供应。有新加坡公司进驻香港,在屯门工厂开设智能垂直农场种菜,亦有香港人引入澳洲小龙虾,在工厦以新技术试验培殖,再将相关技术养殖本地大闸蟹。要粮食自给自足,新技术或许是出路。
【话说世界】应对全球粮荒.减浪费增产量
战乱、疫情、极端天气、分配问题如何令世界出现粮荒?有多严重?欧美三分一农产品给浪费而没食用,各地兴起「拯救丑食行动」、改变「此日期前最佳」观念等减少浪费,哪个国家最成功?
气候变化如何严重影响农作物生产?各地有何方法应对?新技术如精准耕作、海水种植、地底种菜,以至食用昆虫、生物科技等,如何增加粮产?
嘉宾主持:
陈希彤(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黄晓玲(俄罗斯文化博客)
【圆来如此】新招纾缓粮食危机
面对全球粮食危机,各地科研人员都设法应对,例如用海水种植蔬菜、稻米,甚至在海底种蔬果,又或吃昆虫——有日本公司更推出昆虫食品!增产之外,还要减少浪费。样貌丑陋嘅食物,可以制成零食,半腐烂的水果则可以转化为电能。
内容顾问:林丹霞(传媒工作者)
【地球热话】内战一年埃塞俄比亚.冲突续升温
埃塞俄比亚武装冲突持续一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总理阿比带兵赴前线,反政府军以战谋协商,数以百万人流离失所,人道危机迫在眉睫,到底内战有何背景和成因?国内种族矛盾、国际势力角力,如何令局势难平?
【今期焦点】美通胀创多年新高.冲击中期选情
拜登支持度创新低,原因之一是美国通胀创近年新高。经济复苏却遇上疫情打乱供应链,令货运成本大增,加上油价持续上升,令物价高企。美国联同中英印日韩动用战略原油储备、推出万亿美元基建方案,能否奏效,势将影响明年中期选举选情。
Tag:
埃塞俄比亚
,
气候变化
,
粮荒
,
粮食
,
联合国粮农组织
集数
EPISODES
素食
主持:黄天颐、刘焯文
嘉宾主持:陈伟信
过往,人们主要基于宗教原因而成为素食者;今时今日,越来越多人因为健康及环保理由而戒食肉类,甚至放弃所有动物有关的食品及副食品,成为纯素人士,「素食」更加成为一个潮流。
素食产品市场前景可观,究竟相关食品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牛油果这种在西式素菜常见的食材,在墨西哥它被视为「绿色黄金」,甚至引起黑帮争夺?利益以外,素食与非素食人士,亦出现一些对立局面,双方可如何化解冲突?
印度是素食人口比例最多之国家,除了宗教关系,家庭承传都是原因之一。印度素食菜式可谓千变万化,一位移居香港多年的印度素食者更在香港推行印度素食,推广印度菜不只是咖喱。
全球未来素食发展又如何?
20/02/2022
收看
新年节日
主持:刘焯文、黄天颐
嘉宾主持:黄晓玲
正月初一是中国的农历新年,外国人除了庆祝1月1日新年,亦有些国家会根据自己的历法庆祝当地新年,例如俄罗斯东正教的新年在1月14日。
从各地的传统新年习俗、祈福文化及禁忌,可了解其历史文化及观念的差异。
中国有十二生肖,缅甸却只有八种,到底如何区分?从缅甸人的名字就知其生肖,当中的玄机是什么?
庆祝情人节又怎会是年轻人的专利,有吞咽困难的长者一样可以享受色香美的情人节餐,与伴侣渡过一个温馨的情人节。
13/02/2022
收看
熟悉的陌生人
主持:黄天颐、刘焯文
嘉宾主持:黄晓玲
全球有1100万人离乡别井到异地做家佣,希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有人成功脱贫,亦有人事与愿遗。不同国家或地区给外佣的待遇有天渊之别,正正反映当地社会如何看待外佣在经济上的贡献。
唔请外佣得唔得?欧美有互惠生制度,外地年轻女性可以到当地家庭打理家头细务,换取文化交流机会和基本金钱回报,是否取代请外佣的另类方案?还是只是另类廉价劳工?
本地有菲律宾外佣组成垒球队参加本地联赛,运动该她们在异地找到友谊,令原本孤单的异乡生活变得精彩。
06/02/2022
收看
自然生态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外来物种易请难送.入侵损生态
外来物种未必有害,但若适应力强者入侵,就易请难送。香港有福寿螺,美国有亚洲鲤鱼,日本则有小龙虾,这些外来入侵物种繁殖快兼抢资源,危害本地物种,影响生态系统。各地如何应对?
【话说世界】第六次生态大灭绝?
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由鲨鱼到蜜蜂,由海中鱼到天上鸟,物种如何高速减少?人类如何威胁生态系统?
保护大猩猩如何与种咖啡并存?英国如何靠河狸改善生态?投资者如何通过ESG、Triple bottom line保护生物多样性?如何实践永续消费?
嘉宾主持:
尹子轩、陈希彤(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圆来如此】消失中的湿地:抢救地球之肾
湿地是地球生命力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不但可以储存和净化水源,还可以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更有助减缓气候变化。可惜,湿地这个地球之肾,五十年来消失了三分一,比森林快3倍,四分一的湿地物种更面临绝种威胁…
内容顾问:苏汝卿(传媒工作者)
【地球热话】英脱欧一年.约翰逊内外交逼
英国首相约翰逊饱受下台压力,除了因为防疫「派对门」,亦因为英国脱欧一年来经济民生问题多多,加上防疫措施令民众不满,局势将如何发展?
【今期焦点】致我们曾有的美好时代:末日黑盒与方舟
曾经有过的美好,会否在我们这一代完结?
澳洲有科学家正在建造「地球黑盒」,记录地球步向末日的历程,即使人类文明灭亡,也可留下证据;程式码平台则把程式码以胶卷储存在北极圈,比邻被称为农业诺亚方舟的全球种子库。末日有多远?
30/01/2022
收看
发明与创科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中学生发明救地球
全球每年浪费超过9亿吨食物,家居厨余有增无减,要帮地球减少厨余垃圾,香港有中学生设计出以昆虫分解厨余的家居小发明,减少厨余之外,还可以造出到有用的物料。小小的发明,一样可以救救地球!
【话说世界】
从Michael Jackson说到大富翁、牛仔裤,本意良好的发明可以带来恶果,意外的发明足以改变世界,小小年纪也可成为发明家。
推动创科要靠建立「XX矽谷」?Nokia困境如何变成芬兰的创科种子?以色列为何要令自己成为创科强国?容许不同想法、挑战和犯错的文化和土壤如何有助创科发展?
嘉宾主持:
黄晓玲(俄罗斯文化博客)、陈伟信(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圆来如此】专利流氓靠诉讼生财
专利制度原本是用来保护发明,鼓励创新,但原来不创作、不生产,同样可以专利生财!各地的「专利流氓」如何运作?哪里的侵权诉讼最多?各大止业如何反制?
内容顾问:苏汝卿(传媒工作者)
【地球热话】疫情新一波.何时见曙光?
Omicron变种新冠病毒进袭全球,欧美地区每日新增确诊往往数以十万计,儿童接种疫苗情况、全球疫苗分配、病毒变种将如何影响今年疫情的走向?
【今期焦点】土耳其排外升温.与敍利亚难民爆冲突
英国偷渡船去年11月沉没,令人再次关注欧洲难民问题。全球最大难民接收国土耳其,近月亦爆发排外情绪,经济和通胀问题引爆族群冲突,接连发生针对敍利亚商人的打砸抢和袭击以至杀人事件,如何解决?
23/01/2022
收看
精神健康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疫情下的精神健康
全球疫情持续反覆,损害精神健康,哪些族群最受影响?不少地方出现疫苗迟疑、抗疫疲劳,国际组织如何应对?
【话说世界】
2021年Google热门搜寻字之一是精神健康,问题有多严重?冬天容易抑郁?学生迟一点上课可令精神更健康?
在缺乏认识的时代,精神病患者受到何种对待?英国、日本为何设立「孤独大臣」?如何减低社交媒体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放「草泥马」是治疗方法?
嘉宾主持:
黄晓玲(俄罗斯文化博客)、尹子轩(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圆来如此】全球与抑郁共存
抑郁症在全球有多普遍?为何抑郁不只是个人问题,亦是社会问题?因为抑郁可造成生产力损失,治好精神问题则可令经济有回报。治疗抑郁不只用药物,亦可用认知行为疗法,两者有何分别?
内容顾问:陈珈琋(传媒工作者)
【地球热话】2022环球经济向好存暗涌
2022年全球经济能否继续复苏?Omicron变种来势汹汹、联储局「收水」,有何影响?经济增长势头甚佳,但地缘政治有何暗涌?
【今期焦点】
不少研究和分析都指出,疫情下的日常将会变成疫情后的新常态:在家工作、网上平台开会做生意、线上健康护理等服务等,不过有统计显示,觉得生活不会回复正常的人越来越多——或曰:何谓正常?
16/01/2022
收看
世界遗产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世遗保育发展可并行?
大堡礁受气候变化威胁,曾被考虑除名;丽江古城因商业开发过度而被警告——一旦失去普世价值,便可能失去世遗地位。文化旅客、可持续发展意识,如何可令保育与发展并行?香港要能申遗,为何要懂得说故事?
【话说世界】世遗保育:价值与难题
世界遗产保育开支庞大,有最多世遗的意大利如何面对?富士山邻近居民生活受影响,利物浦海上商城被除名,保育与旅游、居民生活、社会发展如何平衡?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身分认同有何关系?有国家争逐申请,有国家合作申请,有何背景和原因?新加坡小贩文化,反映文化传承难在青黄不接,如何保育?
嘉宾主持:
陈伟信(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黄晓玲(俄罗斯文化博客)
【圆来如此】意想不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除了特色表演艺术,例如高难度的高空走绳,按场地改编并加入社会政治元素的说书等,连社会概念都可以成为非遗,德国四分一人口参与的合作社便是例子,按共同利益和价值观提供志愿服务建立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内容顾问:林丹霞(传媒工作者)
【今期热话】2021年XX城市排名
城市实力、最适合海外人士居住、生活成本…各式各样的城市排行榜,哪个城市老是常出现?香港表现如何?
02/01/2022
收看
圣诞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在港犹太人.光明节光照全城
对犹太人来说,最重要的节日,是比圣诞历史更悠久的光明节。通常在12月的光明节,有何传统习俗?在港犹太人如何庆祝?如何传扬光明节的意义?
【话说世界】圣诞:普天同庆?
不同教派、不同地方如何庆祝圣诞节?东德人的圣诞回忆为何是橙?美国非裔族群的Kwanzaa寛札节为何被称为黑色圣诞节?
现代圣诞节已世俗化,外国超市如何在圣诞广告中加入社会意义?在多元宗教和文化的社会,应该说Merry Christmas还是Happy Holidays?伊斯兰教国家、穆斯林应如何过圣诞?
嘉宾主持:
尹子轩、陈希彤(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圆来如此】在地化庆祝与不庆祝圣诞
阳光与海滩、香蕉树、炸鸡,统统都与圣诞有关?很多地方庆祝圣诞,都会加入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形成独有的圣诞特色。
当然,亦有些地方的人不庆祝圣诞,例如伊斯兰国家汶莱、索马里、塔吉克,就算只是戴圣诞帽,都可以要坐监!
内容顾问:陈珈晞(传媒工作者)
【今期热话】2021年度代表字
要选一个字代表2021,你的选择是?
金、宅、盼、Vaccine,不同地方或字典的选择,背后各有意义和期盼,最重要或许是Perseverance,坚持和毅力,不放弃,告别2021的不美好。
26/12/2021
收看
博彩业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买定离手——赌呢啲
赌博历史源远流长,由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掷骰,到英国王室成员名字和出生日期,真的什么也可以赌,甚至连老人院都开赌!原来,日本有长者中心以博彩游戏,防治长者认知障碍。不过,小赌怡情,大赌伤身,赌博之要谂谂。
【话说世界】
网上博彩愈来愈盛行,疫情下投注额更直线上升,有何原因和问题?抽角色/工具/皮肤、卖盲盒…具博彩成分的电子游戏和销售方法愈趋普及,有何危险?各地如何应对?
赔率如何反映民情?各地为何竞相开放博彩业?哪些因素会导致上瘾、病态赌博问题更严重?
嘉宾主持:
尹子轩、陈伟信(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圆来如此】开赌不开赌?
博彩业被视为会生金蛋的鹅,不少国家都想分一杯羮,但伴随开赌的,往往有洗黑钱等违法行为,以及当地民众沉迷赌博的问题,各地政府有何盘算?如何应对?
内容顾问:陈珈晞(传媒工作者)
【今期热话】北溪二号停审批.欧俄乌局势不明
欧洲天然气价高企,德国却在此时叫停输气管道「北溪二号」的审批。北溪二号为何会左右俄罗斯与乌克兰近期不稳的局势?对俄罗斯和欧洲的地缘政治有何影响?
19/12/2021
收看
色彩
主持:麦嘉纬
【门外看】色彩心理学
每种颜色,都有各自的个性和特征,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不同影响,心理学上如何解读?如何在生活的不同层面上应用?
【话说世界】色彩背后的意义
纽约New York原本叫New Orange?交通灯为何是红黄绿色?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时空往往有不同意义,给人不同的感觉。警告牌、绘画,甚至治疗,和色彩的特性有何关系?
哪些品牌的颜色最有代表性?色彩如何影响商业和营销?月经红、粉红色口罩、粉蓝色衣服、棕色芭蕾舞鞋…如何透过颜色带出的社会信息?
嘉宾主持:
陈希彤(香港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黄晓玲(俄罗斯文化博客)
【圆来如此】「色」「色」相关
日本交通灯的绿色为何偏蓝?原来受语言影响!颜色给人的印象和意义,原来都会受语言影响;连颜色的深浅、分䫶,都和语言息息相关!
内容顾问:苏汝卿(传媒工作者)
【今期热话】加密币之都争逐战开跑
加密币热潮停不了,近期席卷各界别:以比特币为法定货币的萨尔瓦多,准备开发比特币之城;候任纽约市长扬言以比特币支薪,推出纽约专属加密币,与迈阿密争逐加密币中心宝座;万人「宪法DAO」以区块链、去中心化模式运作,竞投《美国宪法》初印本;信用卡公司将推出加密币卡,可在日常消费使用…
12/12/2021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收看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