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

X

    内容

    CONTENT

    监制:杨慧雅

    09/09/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戏棚是香港独有的一道奇特风景,不少本土的节日,一座座由竹、杉木建构而成的临时戏棚,座落不同地方,上演一出出神功戏,人神共乐。虽说是临时、是流动,但戏棚搭建,每个工序都非常讲究,讲求力学外,还要顾及美观,包含的都是对手艺的追求。传统竹戏棚由全人手搭建,超过百年历史,而戏棚搭建技艺现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家俊师傅已经有三十多年搭棚经验,是香港少数的搭戏棚师傅。最初由建筑维修入行,后来经朋友介绍,再跟大师傅搭竹戏棚,自此展开他的「戏棚人生」。一般的建筑维修竹棚与戏棚的搭建方法,截然不同,前者是用于建筑维修,方便工作为主,后者以此为舞台,承载着表演者与传统文化习俗,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虽然李师傅是有搭棚的经验,但都要由头开始,边扎边了解戏棚的结构。

    农历3月23日是天后诞。李师傅会联同一班手足走到香港最南端的蒲台岛,为岛上居民搭竹戏棚。这座戏棚筑于沿崖之边,是「最具挑战」的戏棚,李师傅指棚要稳固,一竹一杉的位置都要「谂过、度过」。回想起廿多年前,首次踏上蒲台岛的一刻,李师傅说因为不熟悉搭戏棚的技艺,曾经想过放弃,但对戏棚的喜爱令他继续搭棚人生。

    累积了多年经验的李师傅,已由当初的「外行人」成为了一班师傅的领军人物,他认为要成为师傅,除了肯学不怕蚀底外,最重要是要力求改进,每次当大家沉醉于神功戏表演的时刻,李师傅在场中依然把握最后时机,寻找可改良的地方。

    编导:黄雅茵
    播映日期: 2024年9月9日,星期一晚7时35分,港台电视31

    集数

    EPISODES
    • 第八集《竹之艺》

      第八集《竹之艺》

      点心是很多香港人喜欢的食物,要保留点心的风味,竹蒸笼是不可划决的器具,而竹蒸笼更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93岁的吕明师傅,在竹蒸笼行业打拼了超过七十年,凭着熟练技巧与创新产品占据市场地位,他发现传统竹蒸笼在清洗时,主口容易被破损,他就采用不锈钢改良主口部分,令蒸笼更耐用。但随着香港工业北移,手造竹蒸笼亦日渐式微,手艺乏人传承的情况下,幸好有人以另一种方法使它重生;艺术家林嘉裕(Inkgo)透过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认识吕明师傅,他们曾经合作创制一个天坛大佛外型的竹蒸笼,Inkgo希望将传统工艺融入当代艺术。除了创作,维修也是重要一环,作品大多是竹所组成,因为是天然材料所以容易耗损,而且复修比创作更难的地方是要因应损毁的部分修补,需要更细致的技巧。

      Inkgo喜欢以竹创作,她更希望在作品中展现竹的不同面貌,固此她在个人展览中将竹艺与当代艺术结合,让观众体验艺术趣味之余又可以欣赏竹的不同特质。另一方面,她亦透过工作坊教授制作竹蒸笼,让大众认识这门传统手艺。两代人坚毅的精神,有如竹一样坚韧不拔,将竹艺傅承下来。

      播映日期:2024年10月28(星期一)晚上7点35分港台电视31
      编导:曾楚燊

      28/10/2024
    • 第七集《稻行》

      第七集《稻行》

      「米」是大众的主粮,每一粒米都蕴藏着中国传统种植智慧。由浸谷种、撒种、育秧苗、插秧至收割,付出辛劳汗水之余,每个步骤都需要观察、分析同计划,以及不同农耕方法,所以农夫的工作也包含相当高的技术含量。陈凯诗Rachel九年来在大屿山二澳与一班农夫为「香港米」不断尝试与研究,期望再次培植出属于香港的米种,寻回香港味。

      Rachel陈凯诗钟情于种植,是源自一棵怕羞草,由盆栽、野草、农作物,到稻米,都非常了解它们的特性,她认为,对它们本身及周周边的生物的生长特性必须充分了解,才能令它们生长得健康。她更认为种植的课题是学不完的,所以她也曾修读永绩农业,闲时亦会到香港其他农庄观摩。

      总括了这九年耕作经验,她觉得耕植过程其实是一场修行,虽然过程非常艰苦,加上收成未必如愿,但悟出的是,耕作是需要坚持,不能放弃。

      播映日期:2024年10月21日(星期一)晚上7点35分港台电视31

      编导:黄雅茵

      21/10/2024
    • 第六集《千帆过尽》

      第六集《千帆过尽》

      假日的维港海面上,一艘飘扬着鲜红色船帆、富中国传统风格的仿古木船-张保仔号-翩然而至,无论是船上乘客、或是岸上游客,纷纷拍照打卡,彷佛是一个风景地标。但观光客可能不知道,这艘2006年完工下水的张保仔号,是维港现存最新一艘、也可能是最后一艘,百分百香港制造的营业船。

      香港拥有天然海岸线,开埠后成为转口港,立刻发展出第一种工业-造船业。但随着经济转型、人手流失,造船业亦日渐式微,过去曾经一年生产四、五艘营业船,养活十数名师傅及其家人的造船厂,现在寥寥可数,大多只净下两、三位师傅坚守岗位,靠维修船只支持下去。

      区世杰和魏孝安两位造船师傅,分别在筲箕湾和香港仔经营船厂,他们都曾经历香港造船业的黄金时代(张保仔号亦是出自区世杰和他父亲之手)。面对行业的暗淡前景,两位师傅仍然乐观面对:区世杰小心保存历年的造船图则,还把未能完成的「理想木船」,制作成合乎比例的「模型木船」,延续传奇。魏孝安三兄弟则胼手胝足,从事平凡的修理工作,安身立命担当「船只救伤员」,确保船只安全航行。

      千帆过尽,盛衰无常。两位见证香港造船业的师傅,对电视台的拍摄邀请毫不犹豫地答应,对专程前来请益的文化研究员、学生,更是倾囊相授、无所不谈。为的,只是薪火相传,无论行业前景如何,仍希望传奇活在后人心中。

      编导:余永泉
      播映日期:2024年10月14日(星期一)晚上7点35分港台电视31

      14/10/2024
    • 第五集《古籍重生》

      第五集《古籍重生》

      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历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不过,当一本书籍经历岁月的洗礼,变得残破不堪,书籍里珍贵的文字记录,如何得以承传?历史的足迹,又会否缺少了重要的部份?

      今集的主角刘雨阳Lesley是一位文献修复师,亦是香港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与修复中心的主管,她日复日为数之不尽的古籍延续生命。文献修复的理念是修旧如旧,在修复的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有的面貌,为此Lesley对每一项工序都非常讲究,包括黏合剂的元素、修复用纸的选择、颜色的调配、修补的方法等。修复师的巧手,不仅还原古籍的形貌,还让蕴藏其中的智慧与情感历久弥新。

      编导:郭咏欣
      播映日期: 2024年10月7日,星期一晚7时35分,港台电视31

      07/10/2024
    • 第四集《香港电车   我们制造》

      第四集《香港电车 我们制造》

      一百二十年前,电车线沿香港岛北岸延伸,从此刻划出这小岛独有的轮廓。

      上世纪八十年代尾,屈地街电车厂揭幕,电车公司开始自行生产电车。现时游走港岛的165辆电车,皆在香港制造。这条生产线主要由人手操作,大至车顶构架,小至扶手木椅,现由25位师傅的巧手合力而成。

      过百年来电车不断革新演变,但师傅在翻新柚木电车时必定会保留脚钟、推风掣和手动路线牌等设备,而部分电车的底盘更是以100年前的设计为基础,沿用至今。这个充满历史价值和象征意义的交通工具,正由屈地街每一位师傅无声无色地守护着。

      柚木电车近年陆续退役,换上铝合金电车上场;而工场内不少到达退休年龄的师傅,也在静候新人接棒。时代在琐碎平凡的日子里慢慢变迁,电车却在百年时空里依然穿梭。万物缓缓更替之时,幸好我们仍然拥有一班电车师傅,默默地用双手保留香江一隅的景致。

      编导:严佩盈
      播映日期:2024年9月30日(星期一)晚上7点35分港台电视31

      30/09/2024
    • 第三集《纸样人生》

      第三集《纸样人生》

      曾经蓬勃的造鞋业,因工业北移而式微。Marco自小在父亲的鞋厂打滚,边学边做期望子承父业,可惜鞋厂失火倒闭。Marco就转行至手袋行业,同是皮革生产,但Marco发现手袋制作更具挑战,原因是一个立体的手袋要化成平面的纸样,方法与结构是千变万化。从前学造鞋的步骤都是千篇一律,最重要的工序是“摱”鞋(将皮固定在鞋楦)和人手上色,而手袋的纸样设计,会因应结构和并合的复习性,皮料使用量为考虑因素,固此纸样设计是手袋制作最重要又最困难的一环。
      Marco在手袋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希望能够发挥创意于工作上,因此他开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与一般皮具工作坊不同的是他会教授行内的专业皮具生产的方法,所以吸引了一些行内的人来报读,他认为先要提起受众对这门手艺的兴趣,才有办法传承。步入中年的他仍抱有理想,他集毕生所学去创立手袋品牌,虽然品牌仍未发怖,不知成果如何,但他保持乐观,正如开纸样一样,预先想好了,便不会强差人意。

      编导:曾楚燊
      播映日期: 2024年9月23日,星期一晚7时35分,港台电视31

      23/09/2024
    • 第二集《工欲善其视》

      第二集《工欲善其视》

      一副眼镜,是一件辅助工具?装饰品?还是别人对配戴者的第一印象?
      刘坚迪Rif,是一位「眼镜裁缝」,专门为客人亲手制作眼镜,由款式、颜色,以至镜臂长度、配戴位置,也可以按配戴者的需要作出客制化。大学时期修读玩具设计的他,在偶然情况下参加了一个眼镜设计比赛,更获得到访该眼镜品牌法国工作室的机会。从此改变了他对眼镜的看法,更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回港后Rif在一间眼镜厂当设计师,但这并不能满足他对眼镜设计更宏大的梦想。经多数年的磨剑,他终于成立了一间眼镜工作室,自己去搜罗各种生产工具,在工作室埋首研究制作眼镜的每一个工序,练就出一双将客人天马行空的构思完满实现的巧手。可幸Rif自小已受到当装修师傅的爸爸的薰陶,深知双手是最强的武器,只要有技巧,有想象力,很多东西都可以用自己双手造出来。「工具要自己动手造才会合用」,是他爸爸经常挂在口边的说话,因此即便坊间很难买到适合小规模生产眼镜的机器,他也可以自己制作。
      Rif在生产客人的订单之余,仍会抽时间不断研究新的设计、物料、技术,希望在订制眼镜这条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对他而言,眼镜不单是一个矫正视力的工具,更是一个可以配戴在面上的艺术品。

      编导:马芷君
      播映日期: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晚7时35分,港台电视31

      16/09/2024
    • 第一集《戏棚人生》

      第一集《戏棚人生》

      戏棚是香港独有的一道奇特风景,不少本土的节日,一座座由竹、杉木建构而成的临时戏棚,座落不同地方,上演一出出神功戏,人神共乐。虽说是临时、是流动,但戏棚搭建,每个工序都非常讲究,讲求力学外,还要顾及美观,包含的都是对手艺的追求。传统竹戏棚由全人手搭建,超过百年历史,而戏棚搭建技艺现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家俊师傅已经有三十多年搭棚经验,是香港少数的搭戏棚师傅。最初由建筑维修入行,后来经朋友介绍,再跟大师傅搭竹戏棚,自此展开他的「戏棚人生」。一般的建筑维修竹棚与戏棚的搭建方法,截然不同,前者是用于建筑维修,方便工作为主,后者以此为舞台,承载着表演者与传统文化习俗,是一个独立的建筑物。虽然李师傅是有搭棚的经验,但都要由头开始,边扎边了解戏棚的结构。

      农历3月23日是天后诞。李师傅会联同一班手足走到香港最南端的蒲台岛,为岛上居民搭竹戏棚。这座戏棚筑于沿崖之边,是「最具挑战」的戏棚,李师傅指棚要稳固,一竹一杉的位置都要「谂过、度过」。回想起廿多年前,首次踏上蒲台岛的一刻,李师傅说因为不熟悉搭戏棚的技艺,曾经想过放弃,但对戏棚的喜爱令他继续搭棚人生。

      累积了多年经验的李师傅,已由当初的「外行人」成为了一班师傅的领军人物,他认为要成为师傅,除了肯学不怕蚀底外,最重要是要力求改进,每次当大家沉醉于神功戏表演的时刻,李师傅在场中依然把握最后时机,寻找可改良的地方。

      编导:黄雅茵
      播映日期: 2024年9月9日,星期一晚7时35分,港台电视31

      09/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