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助理教授郭健安——担心流感在冬季将会对医疗系统带来沉重挑战
亲爱的爸爸:
好感恩,早两星期跟你一起渡过了你七十八岁的生日。还记得新冠疫情前,每年你的生日期间,我们一家人必定会好好计划到香港邻近地区旅行。过去三年的疫情,令我们这个恒常活动一而再再而三取消。随着今年3月1日政府决定解除最后一项防疫措施——口罩令,加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不再将新冠肺炎定义为「国际关注事件」。香港社会正正式式步入复常,不过你作为一位深谋远虑的长者,你对疫情仍然相当审慎,出外或到人多的地方,依然会配戴口罩并观望加强剂疫苗的效用及其副作用。其实,有不少的市民都跟你有相当接近的想法。
从2020年新冠疫情在本港出现第一个确诊个案的36小时后,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便进行了一个纵观性的网上调查,一直追踪及观察市民对于个人采取防疫保护措施、接种新冠疫苗及其加强剂的意愿。最近一次网上调查在今年三月,目的是希望探讨解除最后一项防疫措施之后的社区反应,并与疫情前比较。
结果发现,611 名18岁或以上的成人受访者中,即使在复常的环境下,仍有超过一半市民表示会在受访后未来一个月里,在工作场所或户外场所维持配戴口罩,并会在外出时使用酒精消毒剂清洗双手,相比疫情之前,比例超过30个百分点或以上。而有呼吸道病征时,有六成人表示会使用快速抗原测试包测试新冠病毒,五成八人表使会使用免费测试包测试流感。
虽然我们在采取个人保护措施方面,仍然表现得很审慎,但有大约七成六接种了三剂或以上的新冠肺炎疫苗的受访者中 ,只有大约百分之十表示会接种加强剂。其中55岁以上,被视为新冠及流感高危群组的受访者,虽然无需付费接种新冠加强剂及流感疫苗,但愿意接种新冠加强剂或流感疫苗的比率仍相当之低,分别为12.8 及8.3%。
我们团队在疫情期间一直探讨市民特别是长者有疫苗犹疑的原因,而我们发现,市民一直未能确定对接种疫苗的信心。最近,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确定了新冠疫苗的新战略,疫苗好可能每年都会根据病毒变异情况作出更新再推出。其中,最初期的原始新冠病毒株可能不再纳入在新一代疫苗配方,从而增强免感染的保护力。相信政府引入有关疫苗时,需要多作解说,加强跟市民沟通,做好公民教育,增强市民对疫苗的信心。
另外,要了解新冠疫情未来的走向,我们可以用2009年流感大流行后风土化的走势作为参考。流感风土化期间,虽然流感病毒大部分时间对医疗系统的冲击都可控。但由于流感病毒每年都有变异情况,再加上流感疫苗犹豫的情况普遍,因此我们在2018、2019年都会见到流感在夏季冬季时,出现爆发情况。很多重症个案都是在学的儿童,相信不少的幼稚园、小学家长都记忆犹新,特别是2018、2019年冬季流感爆发期间,其子女因此停课而有较长的农历新年假期。
现在,学术界普遍都相信「新冠」都会出现一个风土化的情况。根据卫生署的数据,香港现时有8成半市民已接种第三剂新冠疫苗,他们的接种日子平均在2022年中,距离今天已大半年至1年。然而,接种第4剂或以上新冠疫苗的人士比率大约为一成,远远少于八成半。随着市民新冠抗体水平下降,同时又有变种病毒,再加上市民随着复常而慢慢减少带口罩,我估计市民亦会相对容易感染或者再次感染新冠病毒,令新冠确诊数字又再爆发。不过,感染也绝非坏事。如果市民再接种疫苗,有混合免疫保护时,即使在旅行时遇到新的变种病毒,也会非常安全。
在我个人而言,我也相当担心流感在接下来的冬季对我们带来威胁。毕竟,我们已经有三年没有经历流感高峰,相信大部分人对流感的免疫力,在缺乏抗体训练及低流感疫苗接种率之下 ,也会比较低。参考今年四月份的流感严重个案,大多数都是长者及小朋友,因此我们也可以预示到,当我们逐渐除去口罩时, 流感病毒又再一次活跃的时候,将会对医疗系统带来沉重挑战。
因此,在医疗策略方面,我们需要在未有新一轮新冠、流感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爆发前,做好足够预备,以免我们的医疗系统,特别是在冬季时候受到冲击。我重申,接种新冠或流感疫苗仍然是最有效减少因新冠或流感感染引起入院、重症及死亡的方法。
我相信卫生署亦会一如既往,有一连串推动疫苗接种的活动。包括针对在学儿童免费季节性流感疫苗学校外展计划、针对长者、免疫力弱人士的院舍防疫注射计划等等。市民若果属于流感或新冠高危群组,请你积极安排接种疫苗,因为等到爆发之时,就未必能够及时接种了。
总结而言,虽然我们经历了三年疫情的艰难时候,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香港市民在03沙士及新冠疫情都有新的学习——当有疫症时,马上配戴口罩;有呼吸道病征时就使用快速抗原测试包测试流感及新冠。这些学习都将会成为我们未来抗疫的基石。
爸爸,你预备好接种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加强剂了吗?
期待很快可以再和你、妈妈、哥哥,一家人再到外地旅游,一起制造美好的回忆。
预祝您父亲节快乐
你的爱儿
健安上
【声音完全版】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张凤萍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