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20416】香港社会企业总会会长 吴宏增
2022-04-16

香港社会企业总会会长吴宏增——社企盼政府及商业机构 成为合作伙伴或顾客

*标题由编辑所加

Hi Thomas:

在过去两年新冠疫情,我们一众兄弟姊妹已经好少一起相聚,今年农历新年我们亦只可以在网上拜年。大家聊电话,都会慨叹,香港这几年所经历的,可以说是史无前例。无论是 19 年的社会事件,以及这两年的新冠疫情,对社会都带来深远的影响。你知道我一向有参与社企的工作,你提到疫情对香港社企有何影响,我趁这个机会向你分享一下。自从 20 年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社会企业总会一直就社企营运状况进行调查。三月初,我们又再进行一次调查,有 153 间社企回覆问卷,占全港社企四分之一。调查发现近两成社企已经暂停或者已经结束营运,所有社企对今年生意的预期都是负面的,有 20%认为会在三个月之内结束营业,而流动资金只可以支撑少于三个月,亦占 20%。这几个简单的数字,足以反映社企在第五波疫情底下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Thomas,你曾经问,在疫情下,受影响的不单是社企,其实社企对香港有多重要呢?这个问题相信没有一个科学的答案。到目前为止,社企总产值占香港整体 GDP 百分比有多少,从来都没有一个权威的估算,不过社企对香港的贡献,不应该用经济价值去衡量,或许这样说,经济产值只不过是社企赖以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社企最主要的存在价值,在于以多元化及创新的手法,去解决社会问题,对应社会需要。

 

或者我扼要的陈述,香港社企的发展历史。大概在20 年前,社企的雏形,是一些服务残疾人士的社福机构孕育出来,当时这些社福机构的庇护工场,成立了一些流动工作队,以所谓「模拟商业」的理念运作,一方面为残疾人士提供就业培训,另一方面比工友赚取更多收入,使到工作队持续营运。不久,工作队由简单的清洁、速递、发展到零售、餐饮、以至其他各式各样的业务,而社福机构,亦将一些具生产力的团队组成独立公司,逐渐地形成了香港社企早期的生态圈。与此同时,在欧洲和北美,已经有很多不同性质的社企成立。踏入千禧年代,除了社福机构之外,好多其他团体已至个人,都以种种不同的社会目标,成立了大大小小的社企,加上政府自 2001 年起,成立了几个起动基金,当中包括由社会福利署所成立的创业展才能基金、民政事务局的伙伴倡自强,以及扶贫委员会属下的社创基金。这些政府基金,亦大大鼓励了香港社企的蓬勃发展。

 

在这里,回应你刚才的问题,究竟社企对香港有多重要呢?其实好简单,大家也许知道,今日大部份的社企,都系以聘用残疾人士,以及为一些弱势社群提供就业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一旦社企面临倒闭潮,最受打击的当然就是这一班受聘于社企的弱势社群。对好多残疾人士而言,不论他是精神病康复者、视障人士、肢体伤残人士等等,一份工作,远远多过一份薪酬所为他们带来的价值,工作带给他们的社会参与、人际关系,带给他们的尊严,成功感等等,其实都是无价的。至于一班弱势社群,不论是少数族裔、单亲妇女、有学习障碍的年青人、新来港人士、缺乏照顾的长者等等,社企不单只提供工作机会,亦提供适切的支援,使他们在困难时刻,得到关怀照顾。

 

过去十年,好多新发展的社企,不单止为弱势社群提供工作机会,亦针对社会林林总总的议题和需要,开拓了好多崭新与具创意的营运模式,而随着社会创新这一个崭新概念的兴起,社企吸引了好多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但是有共同抱负,希望以自负盈亏的商业模式以解决社会问题的创业家。

 

一个令人雀跃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年轻人有兴趣创办社企。他们既有朝气,具备创新思维,纵然没有雄厚的资金,对行业亦未必有丰富经验,但他们对创业的热诚和冲劲,都是令我感到十分敬佩的。我认识一位年轻的纺织系大学毕业生,和家人一起在工厂区成立一间制造让老人家使用的口水肩。他们的产品不单止做工精美,设计亦相当时尚,他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老人家戴着口水肩进食的时候,都能够「有型有款」,活出尊严。不久之前,我亦透过视像参观过一间以提供简约殡葬服务为目的的社企,创办人不单止开拓殡葬服务新风潮,同时亦提供相关的生死教育,可以说是善终及殡葬服务的新潮流。我简单举出这两个例子,想让大家明白,社企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越来越广泛,虽然对香港经济贡献仍然有限,但社企所创造的社会效益,确实不能够忽视。

 

在这里讲到这一刻,我想特别一提,面对目前史无前例的严峻局面,社企正面临收缩,这个绝对不是我们所希望见到的境况。其实,除了我刚才提过的几个政府起动基金之外,社企得到政府的支持,以至商界的支援,一直都较缺乏。社企既要顾及商业营运,亦要履行社会责任,事实上并不容易。我所接触的好多社企朋友,较少要求政府或者商业机构对他们有什么直接的资助,反而希望政府以及商业机构,能够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或者是顾客,采购社企所生产的服务或者产品,使到他们能够持续经营,发挥他们的社会效益。

 

总括而言,社企并不算是香港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是他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他们为公民参与所创造的空间及平台,是我们香港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环,疫情过后,我最希望社会企业能够像过去 20 年一样,继续蓬勃发展。

Thomas, 今天与你分享到这里,祝你、Malina和我两个侄女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Andy

22 年 4 月16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张凤萍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发表评论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