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汇政策研究所行政总监姚俊业——冀政府为道路交通运输减排制定明确路线图
*标题由编辑所加
嘉敏:
还记得十几年前你刚从纽卡素交流回港,当时你分享英国新能源巴士发展的情况。转眼十多年过去,我们牵手走遍了半个地球,乘搭过很多程巴士,但我们总会觉得香港的巴士服务依然是世上最出色最安全的。
还记得你乘巴士时你曾经问我,究竟香港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如何?原来交通运输是香港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占了总排放量超过19%。
香港政府冀于2050年实现碳中和,并提出不同减碳计划。政府在2021年初发表《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承诺于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记燃油及混合动力私家车。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很多巴士皆没有空调,到2012年时,历时逾20年才把所有巴士换成空调巴士。一辆专营巴士可以行驶18年,换言之我们只有不足10年时间测试各种减碳技术全面淘汰传统引擎巴士,时间实在不足。
我们去英国旅行时,曾乘搭不同类型的新能源巴士。原来英国电动巴士是非常普及,当地更是发展氢燃料电池巴士的先驱,总共有60辆氢能巴士在全国行驶。而且英国氢能巴士总行驶时间已超过210万小时,每日平均行驶155至185英里,每次加氢的时间是少于10分钟。
在疫情前,我们除了趁长假期出外旅游,还会利用周末北上渡假。与香港仅有一河之隔的深圳早于2017年已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电动化的城市,共有超过16000辆电动巴士和约2万1千多辆电动的士在路面。
其实全球各地都朝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电动化来发展,香港亦应赶上世界潮流,我们应怎样做才可以令巴士顺利转型到绿色低碳呢?
香港山多平地少,相信不同斜度的道路是未来新能源巴士的一大挑战。另外,香港95%专营巴士都是由三轴双层巴士组成,相对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巴士而言,香港的巴士是巨无霸,再加上每辆巴士均提供源源不绝的空调——这些行驶条件令巴士需要更多能源推动。你作为一名工程师,你提到香港可以引入氢能巴士。其实香港三家巴士公司内,已有一间引入首辆三轴双层氢燃料电池巴士,而另一间就准备于未来引入一批氢能巴士。正如你所言,根据香港现有法例,氢气属于第二类危险品,香港现行的法规和安全标准对氢能有很多限制,未准备好让氢能巴士落地测试。
最近两年因为疫情影响,路面情况彷佛畅通许多,你也不用担心巴士没有座位,但其实这令专营巴士乘客量大幅下降,收入大减,对营办商影响是很大的。加上近来国际油价上升,营运巴士的成本大幅上升,当前经济环境所带来的压力会令巴士难以绿色转型。
还记得我跟你提及过,我正与其他团体合作研究巴士减碳吗?研究成果终于发布了。专营巴士营办商、能源公司以及不同学者、研究和非牟利机构在去年组成「零排放交通联盟」,并在2021年7月至今年6月举行九次会议,本着透明对等的原则,由成员推动并一同商讨零排放交通议题。成员间或对建议和期望有所分歧,但亦都无阻联盟就共同的愿景和目标——使公共道路交通达至零排放——而齐心合作。各成员基于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共同编写和审议《零排放交通建议白皮书》,并诚邀香港政府与联盟合作,共同为零碳排放道路交通运输制定有明确时间表的路线图。
联盟总共向政府提出六项建议。首先,政府须为零碳排放专营巴士制定有明确时间表的路线图。其次,联盟希望政府与专营巴士公司合作,加快并扩大试验电动巴士和氢燃料巴士的计划规模,从而测试零排放车队的营运表现,确定技术可行性。加上,政府应减少相关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监管限制。
另外,港府应就发展相关交通和基建设施及制定标准,厘清需要跨政策局协调处理的范畴;亦应为公共交通营办商寻找适切营运模式,以支持低碳交通转型。最后,政府应大量投资予公共交通工具,以达致出行模式的转型,迈向零排放交通运输。
其实我们身为市民,亦可一同改变少许生活习惯,以帮助香港减碳,例如你的办公室其实是位于巴士总站旁边,你可以鼓励同事减少驾驶私家车,而多去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省钱又环保。除此以外,我们还可参加政府不同的公众谘询,为我们的下一代建设一个更好的绿色未来。
嘉敏,期望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一起在香港乘搭新能源巴士。
俊业
2022年8月13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张凤萍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