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系主任容树恒——运动、梦想 与 未来
*标题由编辑所加
各位香港体育学院的运动员及同事:
您们好,今年的东京奥运大家靠着坚持,追逐梦想,永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多次逆转胜,为香港夺得一金两银三铜的佳绩,真的令人振奋。其实,还有不少运动员过去代表港队南征北伐时,受过严重的运动创伤,但是最终都能够克服伤患,穿上港队战衣为香港人在东京打拼,就算最终结果未必如理想,拼尽无悔的精神更深受广大市民的尊重。
在过去二十年,我逢星期三晚上去到香港体育学院为大家诊症,见证不少精英运动员尝尽甘苦,为了运动放下了身边的所有人和事,牺牲了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身上的伤痕与心内的疤痕数之不尽,遇上多少个低潮,在别人不认同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失败或受伤时能勇敢去面对,最终不少都能够重新站起来,在重要的国际比赛为香港屡夺殊荣。你哋每一段苦尽甘来的回忆、跟香港体育学院团队的合作奋斗的美妙历程,可能已经能令大家回味一生!而你们努力训练、克服逆境的故事,确实鼓励了不少香港的年青人再次拿出勇气,去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运动梦想。
运动员有梦想,努力不懈地去追梦,最终得到好成绩。作为最强后盾,香港体育学院的运动医学及科学团队相信功不可没。你们这个团队为了准备今次的奥运会,过去数年从不间断地不停工作,成为大家追逐奥运梦想背后的「做梦工场」。而我作为运动医学的医生,当中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作大家背后的其中一位「做梦者」,将你们的伤患医好,让大家能够继续追梦。
近年不少曾到港参观香港体育学院的外国专业运动医学团队,都认同香港在运动医学方面对运动员的支援,在专业水平和硬件方面的发展是世界前列的水平。但是在某些专业医护人员方面,包括物理治疗师,营养师,临床心理学家,以致其他专职医护人员,在人手、薪酬架构、晋升、培训等等都还有进步的空间。香港体育学院不是一个医疗机构,很难做到像医院一样医疗专业化。但事实上优质和专业化的人才却是必须的,因为体院其他部门都有很优秀的人才,若然运动医学部不能吸纳精英,将会是一个重大缺口。可以参考外国的一些模式,例如和大学医疗单位合作推行专业化的医疗,另外亦应该增加体院医护人员的培训。当然要有空间进行培训,人手亦要有相应的配合,特别增加个别团队专职医疗人员例如物理治疗师,运动创伤防护师,临床心理学家等等的数目,才能够发挥到最理想的效果。
至于在运动科学及科研方面,其实体育学院本身都有一班出色的科学科研人员,针对提升运动员的表现而作出不同的改进。从最近与科大合作成功的例子,大家可以知道体院直接与大学合作,参与科研其实更有机会为科研成果带来突破。要提升层次,达到更加高的水平,结合大学的专家以及体育学院运动科学部提供的实质需要,就能够更到位地为运动员提供更直接提升运动表现的科研效果。当中可以参考外国的一些模式,例如由政府或体院与大学合作聘请大学科研人员,花一部份时间在体院内工作,不同的专家可以在体院内成立一个转化的科研团队,目的就是要提升运动员表现。若要再去进一步提升成绩,增加与外国科研团队的交流和合作,并且加强医学及科学人员,到海外出色的运动医学及科学单位进行交流以及培训,也将会有更显著的成效。
总结来说,加强培训与科研,再加以针对性的应用,是香港体育学院未来发展更专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一步。香港体育学院的英文名字是Hong Kong Sports Institute,但是长远来说,当香港体育学院能够与大学一起加强科研的成果,并且能够参与培训香港以致国际上的运动医学及科学的专业人员,香港体育学院可以正名Hong Kong Sports Academy,才能「升呢」,更加反映及显示他在国际体坛中的领导地位。
东京奥运落幕,残奥都即将完结,我想感谢各位运动员和背后团队的努力付出。特别想感谢各位运动员背后的家人,尤其是父母的无限量支持。在奥运后的不同访问当中,我听到你们父母无限量默默的支持与鼓励。其中有家长说到「要相信你们的子女,如果他们有做运动员的承担就要尽量支持。」这句说话在香港知易行难,当中的爱与包容相信只有「体育人」才能够最亲身感受得到。最后,我更想在此借用乒乓球教练李静的金句,「大家最紧要多谢自己」!我在此再一次感谢香港体育学院内「做梦工场」的每一位同事及工作人员,多年来给予运动员做梦的最大支援,并在2021年夏天为香港人带来了一个充满希望及正能量的美梦,亦鼓励了更多香港的年青人为了追寻梦想更加努力和奋斗。
容树恒
2021年9月4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