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30620】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临床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讲座教授陈友凯
2023-06-20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临床医学院精神医学系讲座教授陈友凯——为精神健康受困扰者提供安全求助环境 有助减事故风险

阿明:

你最近心情好吗?知道你近来忙于应付公开考试,加上最近香港发生了一些精神健康事故。今次特别写信给你,希望鼓励一下你。

 

我留意到最近发表的一份香港青年人精神健康普查报告。报告中提及,社会上面对精神健康困扰的年青人为数不少,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部份人都并未得到应有的帮助。报告中亦提及精神健康的四大关键范围。

第一个关键范围提及家庭关系以及生活空间的重要性。我记得你提及过,有时你会感到与父母的隔膜,这其实是个非常普遍的情况。不过研究报告提到,不能与家人分享日常大小事情,是导致精神健康出现问题的其中一个风险因素。其实父母对你的关心毋庸置疑,不过他们与你一样,都需要寻找新的沟通途径。家人一起发挥创意努力,方可以打破固有缺乏沟通的情况。

报告中亦提及到生活空间。香港地少人多,于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缺乏私人的空间。有时,家庭或学校未必有这样一个空间,我们便需要探索一下于邻近社区的场所及设施,例如是公园、郊外环境或图书馆等,会否有一些安全、安静,而又令我们感到心情畅快的地点。身处挤拥的现代城市,能拥有的正面独处 (Positive Solitude) 时间非常贫乏,但这些独处时间是带来正能量的一个重要泉源。如果你找到这样一个空间,记得要好好保存及善用。

第二个关键范围是令自己减少忧虑,开放自己,接触不同的事物,以不同的角度理解事物,都对精神健康非常重要。应对不同的困境,其实都有不同的思考方法。现在你年纪还轻,可以趁这段时间探讨对自己有益的思考模式,令自己成为一个更能发挥潜力的人。正向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其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例如当我们面对事情时,往往可以选择以正面或负面的角度来面对。最要记得的是,如何看待事物的选择,其实一直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个关键范围涉及到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以及习惯。你最近睡得好吗?有熬夜到深宵才睡觉吗?原来睡眠不足对我们的精神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记得你提及过,很多时候晚上都是社交媒体的活跃时间,不过要记得节制地使用,确保自己有充足的休息。另外,报告亦提到,早餐非常重要。早上时份脑部的葡萄糖含量降低,容易令人感到疲累,或未能作出最佳判断,所以起床后记得要适时享用一份丰富的早餐。

研究发现年青人的脑部自制能力仍处于发育的状态,所以大家要特别留意自己控制冲动的能力。情绪健康其实亦与我们使用手机的习惯息息相关。现时,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既改变了社交的模式,亦带来无限资讯。当我们的心理状况不是最理想的时候,就很容易以「被动」的方式使用手机 ,而非有目标地运用手机,在这情况下,我们会更容易被带到而是让工具「带着」我们去接触资讯。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也就更容易被带到一些令我们不安、难过或消极的资讯。研究发现,过分使用手机与精神健康状态不佳有关系,所以在使用手机时,我们须订立清晰的目标,避免被动在网上流连。如果感到疲累,或需要调整心情时,可以试试停止上网,与朋友聊天或接触大自然或更容易令我们心情舒畅。

第四个关键的范围,是我们面对外来压力时的反应。近年来,全球的环境都面临着迅速而影响深远的转变。新冠病毒、地缘政治、气候变化及经济困境等等的因素都广泛地对造成不同程度的打击。不同的人回应这些压力有不同的方法。调查观察的其中一个现象是重覆思考。本来,重覆地思考有助于我们找寻事情的解决方法,但面对着难以透过个人力量改变的环境状况时,重覆思考便会容易令我们陷入死胡同里,不但无助解决问题,亦容易对精神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故我们需要有抽力的能力,不受困于重覆思考。如何做呢?接触不同个性及背景的人有助我们开拓眼界,以更阔的视野审视问题,例如全球性及历史的角度,都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框框。我们可以从历史数千年的智慧及传诵百世的艺术作品中,接触古人处理逆境的经验。举例说,宋代文人苏东坡经历坎坷的人生,但他的诗词始终传递着一种豁达开朗的精神。时至今日,当我们接触到这些作品时,仍然能够从中获得共呜和力量。

阿明,最近香港发生了一些事故。有受精神健康困扰的人士伤害了其他人,夺去了她们宝贵的生命,在社会上带来很大的回响。回想起来,同类型事件已经多年未曾发生。但一旦悲剧出现,社会上会出现恐慌,以及对受精神健康困扰人士的负面标签是可以理解的。然而,我们不能够只将视野聚焦在事故,这时候我们更特别需要一个多角度的平衡看法,刻意地提醒自己,在发生这些事故的同时,实际上有数以万计有精神健康问题的人士每日的生活都是平稳正常,甚至是有活力而精彩地生活着,我们要提醒自己这个事实以平衡这桩罕有的悲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精神健康问题是社会中一个不可逃避的事实,的确有时疾病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及判断,导致他们于极罕有的情况之下造成对人的伤害。要有效地面对这些风险,最重要是塑造一个让不幸患病的人能安心求助的环境,让他们得以与人沟通,从而更快地得到适切的协助。相反,如果我们容许社会形成一个负面、有隔膜及标签的环境,只会令有困扰的人士对求助却步,反而造成更多风险。

今次事件发生后,我留意到在媒体上,很多市民的反应都非常正面及包容。大家都关注如何能为有需要人士提供更好的治疗及服务,这反映了社会关注精神健康方面的进步。虽然发生了令人痛心的事故,我们都要继续坚持,一同建立一个不让恐惧控制我们的社会,最重要的是令有需要的人士能够舒畅地与身边的家人,朋友及服务团队沟通,方可适时提供协助,减低风险。

陈友凯

2023年6月17日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张凤萍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