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10828】「中环街市」项目建筑师,创智建筑师有限公司资深董事 吴永顺
2021-08-28

「中环街市」项目建筑师,创智建筑师有限公司资深董事吴永顺——政府宜定时与民共议,检讨并完善香港的保育政策

*标题由编辑所加

亲爱的妈妈,

 

还记得小时候,每逢星期天早上,一家到过教堂后,我便跟着你到中环街市买满一星期的餸菜,而父亲便驾着车子在门外等候。印象中,街市入口写着「中央市场」,而且街市很大,楼梯很阔,室内有个大光井,地面是湿漉漉的,而卖鷄鸭的地方……很臭。当年,我对建筑其实是一无所知。

建成于一九三九年,属现代流线型建筑风格的第四代中环街市,是一座三级历史建筑。自二零零三年停止运作以来,一直丢空关闭,更曾经被政府放进勾地表准备卖掉再拆卸重建。后来在二零零九年《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内提出《保育中环》计划,政府决定保留中环街市,并纳入八大项目当中,再交由市建局负责该保育项目。

 

二零一一年,我们获市建局聘用为项目建筑师,十年来经历风风雨雨,面对重重困难,更曾多番被种种原因刹停。由当初的「漂浮绿洲」(即在原建筑物上加建一层漂浮空间),到后来的「简约版」,跌跌撞撞地一步一步向前走。终于在本星期开放给市民使用。

 

活化后的中环街市,保存了一九三九年建成时的面貌。这座三级历史建筑内外的「定义特征元素」,包括外墙的横向窗户及檐蓬、两道水磨石大楼梯、中央光井、柱网结构和街市档摊等,都保留下来并予以复修。

 

今日所见,中环街市的三幅外墙回复了当年的米黄色调。至于面向德辅道中的立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行人天桥时已被拆卸重建,因此将会被新的玻璃幕墙取代,以增加大楼的视觉通透感。幕墙工程今天仍在进行中,预计在今年底完成。

 

另外,面向皇后大道中的地面公共洗手间已转移到与行人天桥连接的二楼室内,腾出地面空间作入口广场。入口广场连同由光井改建成种满植物的中央庭园,为市民提供约一千平方米的休憩空间。我们亦把横跨中庭上空的一道桥加阔,以改善楼层的畅达性。

 

为了增强建筑物与两侧的街道的连系,我们以摺叠式的玻璃门把建筑物和街道分隔,令市民可从四面八方进出大楼。

 

从大门走进室内,前面所见的是那道满载香港人回忆的水磨石大楼梯,楼梯墙上的上落指示仍完好保存下来。事实是,要还原这道大楼梯昔日的原貌,一点也不简单。大楼梯经历八十年风霜,曾多次翻新,原来的面貌早被一层层的油漆掩盖。要修复,便先要把表面老化的油漆去除,让原来的上海批荡饰面及埋藏多年的历史痕迹重现眼前。由于传统的上海批荡技术在本地几近失传,团队找来懂得上海批荡的专家,在场指导工程团队,调制出与旧建筑相近的物料,更传授洗刷和打磨的技法,为破损的部份作复修。

 

中环街市室内另一组「定义特征原素」,是柱网风格和不同类型的摊档。复修后的中环街市采用了开放式设计,室内间隔墙亦与天花板保持距离,让游人可以看见街市大楼的结构部份。其实,建筑团队进场时已发现街市大楼日久失修的情况非常严重,不但石屎剥落钢筋外露,而且还需大幅度加固,才可满足今天的《建筑物条例》要求。

 

至于那些街市档摊,大部分都已残缺不全,团队尽力保存及修复了十三个,当中包括猪、牛羊、鸡、鱼、蔬菜和水果等六种类型,并把它们复修及加固,设置在不同楼层,重新展现档摊昔日的原貌。

 

中环街市由空置至复修完成历时十八年之长,反映了在香港做保育举步维艰。就算连「应否做?」和「如何做?」等基本核心问题也难以达成共识,蹉跎了不少岁月。当中牵涉社会不同持分者的价值观、政府行政和财政上的配合、各政府部门的官僚制度同协作等种种困难。尤其当历史建筑属私人物业更是难上加难,令不少有保育价值的建筑物不敌金钱利益而被消失于推土机下。我建议政府应参考过去十多年推动保育所得的实践经验,定时与民共议,检讨并完善香港的保育政策。

 

中环街市空置十八年后,重新注入生命力并开放给公众享用,保存旧貌之余亦多了新鲜感。眼见不少市民在街市内流连忘返,长者们在大楼梯拍照打卡怀缅过去,心里实在有说不出的感动。

 

也许过几天,我们也可以一块儿回来中环街市,寻回那些从前的记忆,你说好吗?

 

永顺上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发表评论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