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40928】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副教授 廖迪生
2024-09-28

至欣:

你好!你回到学校都已经有个多月了,应该是忙于上课及助教的工作。在暑假时,我们曾谈及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没有机会详谈,现在趁此机会补充一下。

在近代全球化的过程中,交通物流高度发展;讲求成本效益的全球贸易促成地域分工,地方工㙯产品被工厂产品替代;资讯的全球流通,让大众文化成为主流,而地方传统则渐趋式微。2003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公约》于2006年实行,参与国家也同时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呢?我们可以将这个名词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三个部份去理解。「非物质」是指眼看不见、手触摸不到的东西;「文化」是指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帮助我们在社会中适应生活、维持社会人际关系的体系;「遗产」是指由祖先留下来,我们愿意传承的东西。

举一个例子,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香港岛大坑举行了连续三晚的「舞火龙」活动。它是我们香港其中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中秋节前一个月,舞火龙的成员便要开始扎作67米长的「草龙」,由于龙身未有香火,所以称为草龙。在三天活动的每一个晚上,数百名舞火龙健儿,将燃烧的香枝插在草龙身上,形成火龙,然后巡游大坑社区。透过火龙仪式,清除大坑区内累积的不洁东西,为社区带来一个新的、洁净的开始。

你会问,明明看见的是很实在的「火龙」,那「非物质」是什么呢?「舞火龙」活动是一个大规模的社区活动,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组织单位一方面要寻求财政上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仔细地安排活动,每年由紥作草龙开始,准备物资、安排人手,到巡游社区。这些都需要一个活动蓝图,社区成员一起参与贡献。扎作草龙的技艺、组织活动与人手安排,都是经过多年累积的「非物质」的「民间智慧」。

舞火龙在大坑已经有百多年的历史,是大坑的风俗传统,社区成员都会每年期待舞火龙洁净社区,但也同时期待与其他社区成员, 在三晚舞火龙时聚首话旧,这便是大坑的「文化」。这个由当地客家人祖先留下来的「遗产」,给予大坑一个维持凝聚社区的方法。

从大坑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一个社区所拥有的、建基于地方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的「地方智慧」。然而「舞火龙」也返过来,是维持社会组织、人际关系的地方文化元素。

谈到这里,我们看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是如何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这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份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公约》在这里首先指出「物质」与「非物质」之间的密切关系。文件跟着说:

「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在这里,《公约》指出非遗是人类长时间累积的智慧与经验,然而,非遗项目的维持,是要社区成员的参与,及与现实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配合,所以非遗内容也很自然地出现变化及「再创造」的情况。

透过参与非遗活动,社区成员获得「认同感」和「持续感」,也从而欣赏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要求参与国家制定清单,然后按清单展开保护工作。每个国家按自己的情况编制清单,中国设国家、省、市、县等四个层面的《非遗名录》,国家级名录收录的是「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项目。

香港从2006年开始,也积极开展非遗的保护工作,首先是参与国家级名录的申报,到今天,香港有12个国家级项目。同时间,香港特区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非遗保护系统。2009年开展全港非遗项目普查,找出香港的「活态」非遗,并于2014年产生了一张480个项目的《非遗清单》,「活态」是指实在地被维持的传统,而不是消失了的事物的「记忆」。

            2017年,在480个项目中,选出20个项目,组成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列出具有高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的项目。

            香港的480个非遗项目,包含了香港各不同族群,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传统,《清单》背后是一个「多元化」的理念。目的是保育各项不同的地方智慧,尤其是传统手工艺,在全球化及都市化的情况下,很多都面临式微的威胁。由于我们不知道将来的世界会是如何?我们会有何方法去面对未知的挑战,这些不同的地方智慧,可以帮助我们面对不可掌握的未来。

            很多式微的传统,都会被视为落后和老套。这是因为我们忽略了它们传统智慧的部份,我们保护非遗项目的同时,要让大家了解民间智慧与群体凝聚的意义,营造欣赏非遗的氛围,你下次返港时,我们再一起实地探讨香港的非遗项目。

            祝你

生活愉快!

爸爸

2024年9月28日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编导:陈健佳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