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21015】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 钟丽玲
2022-10-17

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钟丽玲——提高警觉 避免被骗

美仪同学:

 

新冠疫情持续,过去两年多,因为疫情市民留在家的时间多了,出外或与亲友见面联系的时间少了,亦增加了骗徒行骗的机会。我每日打开报纸或浏览新闻网站,看到很多不同形式的诈骗个案,有骗徒假冒卫生署、内地公安、社会福利署、消费者委员会、银行等不同机构,以电话、电邮或短讯方式接触市民,藉以套取市民敏感的个人资料,包括个人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银行帐户号码和密码、信用卡资料、健康纪录等,引致事主或亲友蒙受金钱损失。

 

骗徒陷阱真是无处不在,我最近就收到假冒社会福利署的手机短讯,内容是有关领取防疫补助津贴,当中附带一个含有政府英文缩写「gov」的连结。不过,只要细心一看,就会发现该网址与社会福利署的网址不同,可见骗徒借助疫情故意取巧混淆市民,乘机诱骗个人资料图利甚至行骗。

 

我亦留意到,警方于早前公布,2022年上半年诈骗案件数字的升幅显著,由去年同期的8,699宗增加至超过12,000宗,上升超过四成 (41.7%),当中超过七成与网上骗案有关。而且「网上购物骗案」、「求职骗案」、「投资骗案」及「电话骗案」录得最大升幅,上升幅度为四成至约四倍。

 

私隐专员公署亦接获不少有关套取市民个人资料的查询及投诉。由今年1月至9月,公署分别收到490宗及21宗有关套取市民个人资料作诈骗用途的查询及投诉,当中例子包括:

  • 冒认卫生防护中心人员:声称事主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或因接触确诊者而成为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从而套取个人资料。
  • 冒认公安:骗徒能说出事主的姓名及身份证号码,其后声称事主曾走私疫苗或洗黑钱,并将电话转驳至另一名假冒公安的骗徒,从而套取个人资料。
  • 冒认速递公司职员:提供一条与该速递公司网站相似的连结,要求事主提供其住址以派递邮件,并先为邮件付款,继而收集事主的信用卡号码及姓名等资料。

有见最近透过伪冒电话、电邮或短讯诱骗个人资料的个案有所上升,私隐专员公署在九月中已经设立「个人资料防骗热线」3423 6611,处理怀疑诱骗个人资料的查询或投诉。截至9月底,公署透过热线已经收到67宗查询,我们欢迎市民继续透过热线联络我们,让我们可以协助他们防骗。市民若发现其个人资料被盗用并涉及刑事罪行,亦应尽快报警。

 

要令骗徒知难而退,加强市民保障个人资料的意识同样重要。私隐专员公署积极进行多元化的教育及宣传活动,例如举办公开讲座、校园及社区活动、派发刊物等,最近亦透过不同平台推广防骗贴士,提醒市民切勿轻信不明来历的电邮、来电或手机短讯。

 

其实,只要大家「停一停、谂一谂」,骗徒便会无所遁形。不少有信誉的大机构或政府机构已表明不会用预录讯息电话的方法去联络客户,亦不会随便在电话中收集或索取客户的个人资料。除此之外,不法之徒可能从不同途径早已获取你的个人资料,例如社交平台、资料外泄事故或从亲友获取相关资料等。因此,即使有陌生人能够讲出你的个人资料,例如全名、身份证号码或出生日期等,亦不足以证实该陌生人的真正身份,大家记得要向相关机构查证。

 

若是大家怀疑自己的个人资料已经外泄,亦可以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例如留意相关帐户及个人电邮有没有不寻常的登入记录;审视付款卡月结单,以确定是否有任何未经授权的交易;更换有关帐户的密码及启用帐户登入双重认证功能等。当然,大家可以致电私隐专员公署的防骗热线3423 6611作出查询或投诉。

 

美仪,这两年来的疫情令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这么近、那么远」,政府最近公布将抵港检疫要求改为「0+3」。我很期待能再见到你,好好地与你叙一叙旧!

 

丽玲

2022年10月15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张凤萍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