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
我写这封信的时候,人在旅途中,虽然只离开香港一个多星期,但已开始思念许多香港的事情,例如香港的餐厅和食物!我是念建筑和艺术史出身的,但二十多年来我致力研究文创产业,故此对文创和城市发展这个议题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在旅途中看到不同城市与在地文创的互动发挥出不同的魅力,让我不断反思香港的情况,近年市道低迷,有部份商场游人冷清,是我们的城市发展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的文创走到了末路?
就以香港人最喜欢去旅游的日本为例,每个城市都会有吸引人参观的文化古迹、现代建筑、博物馆、展览和表演活动、店街、商场以及不可缺少的美食等,如更有特别的主题节庆或会展,则其受欢迎程度会更高。假如一个城市在这些项目每项都拿上及格的分数,理论上应该不会没有人来。最近我和大学系内的老师、同学去了一趟大阪和京都,除了与京都艺术大学建立友好伙伴关系,还参观了一年一度举办的京都国际写真祭 Kyotographie,这是由一对日本及法裔夫妇在2013年创办的摄影展,由于质素非常高,现今已成为国际艺坛的盛事,而且更开始由影像发展至流行音乐,获得政府和企业的赞助,前景十分美好。本来以京都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本身已散发出不可抗拒的魅力,什么都不用做一年四季也会游人如鲫。写真祭说明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就好像存在银行里的本金,透过利率会生出利息变成更多的本金。好好善用及保存这些本金就不愁城市没有吸引力。
京都国际写真祭也说明了另外两个事情,第一是它标榜了国际性,创办及策划人都是具国际视野和经验的文化人和艺术工作者,故此吸引了不少国际的观赏者,这对建立京都作为国际盛事之都的城市品牌,十分重要。长久以来,京都给人的印象是日本最有历史和传统的城市,现在写真祭传达的,是这个极传统的城市同时也拥有最前卫的潮流文化,引领艺术设计的品味和时尚。第二,写真祭是由私人发起和组织的,所以获得许多公营部门和政府的赞助,都是看到项目的成效后,大家陆续响应支持,共襄盛举。这有别于由政府官方主办或主导的活动,在文化及艺术领域,民间的主导及自主性十分重要,既能反映社会由下而上的包容和多元性,也能让政府在介入社会事务的角色保持客观和中立。
管治城市和管治企业当然不尽相同,但当中也有相似的理念可以互相参考,城市品牌便是其中一个与文创有关和值得讨论的议题,每个城市的吸引力,和它的品牌经营及发展策略息息相关,香港城市品牌的核心价值,建基于它的城市空间与密度的独特性,常住与流动人口的多元性,法治制度的国际性,金融系统的流通性,和社会文化的包容性。轻率改变其中一项核心价值都会削弱我们的文化底蕴,破坏辛苦建立起来的城市品牌,从而输掉游客与海外投资。香港要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文创中心,有赖于保持它长久以来建立的城市品牌和形像,让原有的品牌得以增值,而非贬值。 需知道品牌的价值并非香港自己单方面决定的,是国际社会多方面的共识和认同,或者说是市场肯定的。品牌的建立,也需要持份者的认同和参与,让更多具创意及执行能力的文化企划人士成为持份者,会巩固及进一步提升香港城市品牌的价值。
写信的时候,正好身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历史和香港从成为英国殖民地开埠差不多长久,从加拿大1867年建国以来,一直标榜多元族群和文化,吸引全球各地的精英移民,经济发展得益于美国庞大的经贸额,情况和香港的发展轨迹有点相似,故此吸引不少香港移民,甚至去年成功竞逐市长的邹至蕙,也是1970年从香港到加的移民。香港和多伦多实在有很多地方可以作比较,我曾在八十年代初期定居多伦多三年,故此对这个城市有一份特别的感情,这次回来感到它的变化速度比以往迅速,人口的增长更是前所末见,翻查一下资料,发现去年公布的一项国际城市品牌排名(Brand Finance City Index 2023),多伦多名列全球第十二位,香港是四十一,被名列第六的新加坡远远抛离。我在2000年代初曾研究城市文创的竞争力,当时香港和新加坡经常在这些国际排名中不相伯仲,而且香港常居上风,想不到二十年过去,彼此的品牌形像会有这様大的差别。虽然如此,在这项国际城市排名榜上,香港在中国城市中仍然居首,上海是五十四,北京是五十八,深圳是七十三。
展望将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文创城市的条件是丰厚的,前景是乐观的,只要我们在国家和国际的发展中保持稳定和平衡的步伐,不好大喜功,不固步自封,不妄自菲薄,在了解国情的同时兼具洞察国际形势的睿智和分析能力,凡事适可而止,知所进退,让香港发挥它灵活变通多元适应的文化轫性。铁塔凌云,自由神像,这些举世闻名的文化地标为它们所在的城市建立了人们的集体回忆,对一个异乡游子,这些回忆往往比不上思乡的愁绪,但我们不要忘记,缔造这些城市成为不朽品牌背后的文创思维和精神,与产生这些地标的历史时空和普世价值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旅途快到末声之际,我不禁回首想想:假如香港跻身成为国际文化都会,在维港烟火熄灭之后,是什么让香港的城市品牌永垂不朽?
亲爱的,希望很快再见!
许焯权
2024年 6月22日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编导:陈健佳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