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10626】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史立德
2021-06-26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疫下反思 优化产业结构

*标题由编辑所加

 

Martin:

 

自从去年疫情爆发后,你一直留在深圳的公司坐阵,至今已超过一年了。我想说,辛苦你了,亦有赖你和其他同事,公司运作可以维持畅顺。

我想全世界都没有人想到,今次世纪疫情就好像海啸般,把我们打得遍体鳞伤。可能你也听到,香港有不少企业倒闭,就算是我们从小一直光顾到长大的百年老店都支撑不住,要光荣结业,真的令人唏嘘!

 

我成日都问,究竟企业还要守到什么时候?我何时才可以通关、回自己的厂房处理业务?你又何时可以回来香港,与家人团聚?

 

幸好,从近期一些数据来看,距离这一天应该不用等太久,因为复苏的曙光已经乍现;今年第一季GDP有7.8%增长,终于摆脱了收缩。另外,出口贸易亦持续录得强劲的升幅,失业率稍为回落,整体市场气氛都有好转。

 

不过,宏观经济上的回暖,对香港个别行业来说,未必一时三刻感受得到。旅游业和相关的零售业不用说,仍然处于冰封的状态,就连制造业,亦一样是「乍暖还寒」,有苦自己知。虽然表面上订单确实有增加,但同时间,原材料价格亦上升不少,加上全球航运塞港、集装箱更是「一箱难求」,就算有订单都未必敢接。而且中美关系不见得有好转,外围疫情又反反覆覆,通通都为强劲的外贸出口带来变数。

 

幸好360亿元的电子消费券即将发放,对很多企业来说,绝对是「久旱逢甘露」。暑假向来是传统消费旺季,市民暂时又未能外游,消费券可望引发「报复式」消费,我知道好多商户为了抓紧这个黄金机会,已经密锣紧鼓推出一些针对性的优惠,吸引顾客。其实,参考其他地区,例如内地的经验,消费券确实会产生杠杆效应,所衍生的经济效益往往远高于所派发的消费券面值。我希望政府可以再放宽社交距离措施,这样就可以鼓励市民多点外出消费,将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发挥到最大。

 

不过说到底,消费券始终是「塘水滚塘鱼」,香港是细小的经济体,经济增长最终仍要靠外来的「活水」去支撑。所以「通关」才是最重要,尤其是大湾区。

 

过去几个月,我已经在不同渠道公开提出要争取建立「商务气泡」,方便我们这些跨境港商和员工可以自由往返内地处理业务;但当局已表明,「清零」和「疫苗接种率」是通关的条件。很可惜,直至现在,香港的接种率仍然只有大约三成,不但距离群体免疫仍有很大段距离,就连一些发达国家的都比不上,再这样下去,真是迟迟也通不了关。

 

有见及此,我早前呼吁各界推出奖赏计划,鼓励市民及早接种疫苗,结果得到好大回响,在短时间内商界就推出了超过1亿2000万元的奖赏作为诱因,而当中包括我们厂商会推出的「有种有赏」计划,而疫苗接种数字的确有明显增加。

 

我相信,凡事只要齐心,就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今次商界合力推动疫苗接种初见成效,但我更期待政府可以牵头,联合各界一同筹办一些疫后刺激经济的活动,就好像当年沙士后,政府推出很多提振经济的举措,再配合国家的支持政策,最终香港很快就从谷底走出来。

 

Martin,我知道当面对困局,人总会有心灰意冷的时候,但无论有多深的伤口都总会愈合,关键是要懂得「企返起身」。记不记得我曾经讲过,我年轻时在一次工业意外中受重伤,住院那3个月是我人生最低潮的时候,幸好得到医护、家人和妈妈的鼓励,最终我不但康复,更成为我人生一次转捩点,燃起我创业的斗志,现在回想起来,总算是因祸得福。

 

今次疫情可能亦一样,给我们一个反思的契机;企业固然要在经营模式上作出改变,香港亦应更有决心去优化产业结构;制造业向来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以新加坡为例,至今仍保留占GDP两成的制造业,去年更逆势增长,对支撑经济和就业发挥了一定作用。反观香港,工业只占GDP大约百分之一,所以当疫情来袭时,我们的经济顿时不堪一击,完全将过度依赖服务业的问题表露无遗。今后香港实在应该要加快「再工业化」和创科发展,才可以打造出一个更有活力和更有韧力的经济!

 

香港其实多方面都拥有雄厚实力,又有国家的支持,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要走出「疫」境、重新出发,我深信,绝对是指日可待!

 

史立德

2021年6月26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