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20528】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教授 甄秋慧
2022-05-27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教授甄秋慧——接种疫苗意愿与接种与否无必然关系

 

*标题由编辑所加

岑浩强院长∶

 

作为研究员,我们经常问「为什么」。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不同的问题寻求答案,同时希望这些答案能带来一些启发。

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产生了很多疑问∶由疫情初期,大家问∶究竟这种病毒是什么?应该如何医治?至到前年,我们开始问∶应如何才能鼓励大家继续配合政府防疫政策?

 

为找出这条问题的答案,你鼓励我申请食物及卫生局医疗卫生研究基金,在疫情第四和第五波期间开展研究。我和团队以电话访问形式,随机抽样邀请超过一千二百位,18至85岁市民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追踪调查,去了解他们对遵从防疫措施、疫苗接种意愿及实际疫苗接种率等情况。

 

我们的首轮访问,是在2020年12月中开始,直到2021年1月初,亦即第四波疫情初期进行。你还记得吗?当时大家虽然已能买到口罩,酒精搓手液等防疫物资,但对疫苗的认知还是很有限,我们的首轮访问就发现有近六成人对于接种疫苗抱有犹豫或抗拒的态度。反观其他防疫措施,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愿意遵从,其中近九成半受访者就表示会在公众地方配戴口罩,超过八成人会使用酒精搓手液。

 

这轮访问也发现,原来接种疫苗的意愿,受着多个因素影响,例如∶男性、较年长、在职、过去曾接触流行病如沙士或猪流感等、对疫苗风险比较少忧虑、觉得自己感染风险较高、相信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及接受政府防疫政策的人士,接种疫苗的意愿都较高。

 

到上年6月至7日,政府开展了疫苗接种计划已经三个多月,大家开始对疫苗有更多认识。我们跟进了其中约1000位受访者,看看他们对接种疫苗的意愿有否转变,那时已有约四分一受访者已接种一剂疫苗,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愿意「打针」吗?原来六成多人,是希望保障个人和家人的健康。当然,亦有过半数受访者是因为工作需要所以打针。

 

到了第三阶段,即去年年底直到第五波疫情期间,受访者的接种率已由四分之一上升至百分之80,主要原因是爆发高峰期,大家都希望以疫苗保护自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这个调查亦让我们发现「想唔想打针」和「真系打唔打针」无必然关系。要大家配合防疫政策,包括打针,究竟有什么可以做呢?

 

告诉你吧,其实接种疫苗的决定,受不同因素影响,例如:身边认识的人已接种疫苗、对政府及医疗体系的信任、对于防疫措施的接受程度和新冠肺炎的亲身经历,即是说如果自己或认识的人受过感染,或居住地方出现确诊个案都会影响「打唔打针」的决定。

 

我认为接种疫苗的意愿与疫情严峻程度及防疫政策亦都有关,例如第二阶段访问正值第四波疫情放缓,受访者的接种疫苗意愿稍为下跌,去到第五波疫情出现Omicron,又有「疫苗通行证」计划,接种疫苗的意愿及接种率均有所上升。这说明了什么呢?也许就如院长你一向以来的风格 ─「刚柔并济」,是有用的!

 

刚,就是指制定和执行适宜的抗疫政策,例如要满足个别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对接种疫苗是一个诱因。柔,就是要加强宣传及解说工作,大家愈是理解接种疫苗的益处及迫切性,愈能减低对接种疫苗的疑虑。

 

但长者又怎样呢?长者的疫苗接种率,比其他年龄层低,这又是为什么呢?我很高兴你和同事们,在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进行了一项研究,回答了我这个问题。

 

很多长者在疫情期间情绪备受困扰,加上对疫苗的认知不足,而社会文化及朋辈影响都会令他们对于接种疫苗却步。长者在考虑「打唔打针」时,会考虑到如果出现副作用时,会否为家人带来负担,又会担心没有人可以照顾自己。

 

我的其中一个研究重点是老年学,我明白要长者就一些事情做决定,他们倾向会相信身边人的意见,例如∶家人、朋友或权威,即好像政府或是社区中心的社工等等。所以我很认同你和团队所作出的建议∶要鼓励长者接种疫苗,除了要提供接种疫苗的诱因外,更应投放资源,去减低他们于认知、社交和文化上对接种疫苗的阻碍。

 

院长,我们每天都面对很多新的问题,就让我们 ─ 理大医疗及社会科学院一班研究员,一起追寻更多答案,为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找到解决良方。

 

Elsie上

2022年5月28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张凤萍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发表评论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