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11030】课程发展议会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主席 李浩然
2021-10-30

课程发展议会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主席李浩然——同理心塑造健康人生

 

尊敬的王老师:

 

你最近好吗?自从你离开了香港的这几年,香港经历了好多事情,亦为我们带来了不少深刻的感受同反思。

 

我们不曾想过,本来友好平和的社会,竟然要以颜色将人划分。

 

我们不曾想过,有人会因为他们的职业而被针对,为社会服务而不幸殉职竟然会遭到冷嘲热讽。

 

我们不曾想过,一些人会因为操不同的语言而被歧视。

但好可惜,这个正是我们过去将近十年一同经历过的真事。一个只以立场挂帅、充积着仇恨,缺少了“同理心”的时代。

 

何谓「同理心」呢?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英文谚语中的「Put yourself into others shoes」(将自己放在别人的鞋里),指的都是将心比己、易地而处、感同身受,做事讲说话之前,应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自己身处对方的位置,会有何感受、感觉。

 

其实多一份「同理心」,亦都可以令自己审视问题时,眼光更加宽阔,可以减少很多无谓的纷争。同一个理想、同一个目标,可能可以有不同达到的方法。别以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其他人的想法就一定错。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鲁滨逊社会,既然大家有缘一起生活在香港这个家,就必须要学会尊重和共识,做到和而不同。推而广之,与我们的民族、全人类相处都应该如此。

 

在我获邀担任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主席时,我反问了邀请我的同事一句说话:「价值观都需要在学校教吗?」在我的认知里,不是应该由长辈、前辈、老师于日常生活当中言传身教吗?不是人人都应该有责任教导的吗?是的,原来真的有教学需要。因为处身如今这个强调知识、技能、速度、效果的现代社会,价值观往往都被我们忽略。

 

科技的进步令人与人之间交往更加紧密,但同时却由于通讯多元导致同温层强化,人们更愿意接收和自己意见相同的资讯。而随着中国发展崛起使美国在外交政策上躁动,将会继续严重扰乱世界秩序。发展不均带来的利益多元冲突,使社会共识更加难以达成。这些都是我们身处这个时代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中国人讲求中庸之道,我一直都认为是最好的处世良方。而这一切,都需要由每个人的「同理心」开始。

 

教育局的价值观教育常务委员会正努力更新《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希望可以尽快推出。当中强调学校培育同学的九种首要价值观和埋态度,除了「同理心」外,还包括「坚毅」、「尊重他人」、「责任感」、「国民身份认同」、「承担精神」、「诚信」、「关爱」以及「守法」。价值观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让他们懂得感恩。帮助他们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遇上难题时,能够懂得辨识当中涉及的价值观,作出客观分析和合理判断,并付诸实践,以面对未来生活上的种种挑战。

 

价值观的教育着重同学多重进路的学习经历,包括融入各个学科中及全方位学习,所以不会独立成科,亦非以课时计算。在评估方面,着重老师长期观察等质性评估,以达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这会对同学的成长更有帮助。我们十分期望学校帮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实践所学,多参与社会服务,从而贡献社会、国家和世界,成为有质素的新一代。

 

中国人有着我们一套处世和待人接物的价值观。西方文化强调理性,中国文化则强调德性。但正当某些西方社会不断膨胀个人主义,例如疫情期间我们会因为关心身边人而自觉做好防疫措施,例如戴好口罩。但在某些西方社会,人们仍然会因为个人享乐的自由而拒绝戴口罩,或者继续参与看球赛、去酒吧等大型聚集,此时,更加突显出中国人价值观当中,重视人伦和谐、重视整体公义的特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崇高理想。这一切,又必须要由每个人的「同理心」开始。

 

过去将近十年的时间,因为分歧导致不少家庭纠纷、朋友反目。如此真值得吗?现在,是时候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人的人文精神,重拾「同理心」,修补社会裂痕。王老师,相信你都会期待重建正确的香港精神,塑造更多健康的生命和人生,以爱同行!

 

浩然

2021年10月30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发表评论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