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20917】岭大副校长、比较政策学讲座教授莫家豪
2022-09-17

颖哲、呈曦:

 

过去几年,香港以及全球各地都经历了不少变化。除了受到新冠疫情侵袭之外,我们深爱的香港,这片土地曾遭受政治及社会不安,以致不少香港人对我们的城市失去信心,有好多人选择移民或移居外地。就香港未来发展前景,不同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悲观的人会认为香港没有前景,乐观的人就认为大有发展空间。今日就让我和你们分享我对香港未来发展以及怎样将人才留在香港的一些看法。

 

香港,同其他国际城市一样,竞争激烈但发展机遇不少。香港背靠祖国,凭借自己优势来配合国家的发展,生机勃勃。即使在过去艰难的几年,本港与东盟各国经贸发展有增无减。随着全球新冠疫情开始穏定下来,加上我们同大湾区的密切发展关系,以及在亚洲区内走向合作的新地缘政治环境之下,香港和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将会进一步提升,我们有信心香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可持续扮演重要的角色。全球疫后必定追赶经济发展,只要我们维持一向的自由经济体系,坚持法治及持续执行普通法便利全球投资者,保持公共行政清廉高效,维持低税以吸引外资,强化本港国际联系,又把握内地发展先机,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香港仍能吸引全球人才到港发展。

 

但是要吸引及留住人才,我们要对来自全世界各地人才抱持开放及包容态度。我之前在英国工作及读书时,在伦敦等大城市见到不同肤色及文化背景的人,他们都能够彼此包容在伦敦起居生活。如果香港要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港建设和服务,我们要对这些外来的人抱住欢迎及友善态度,使他们觉得能在港安居乐业。除了态度之外,政府亦必须简化吸引海内外人才的手续,便利他们到港发展。我们不同专业亦应该因材而用,不要用保护主义窒碍人才到港发展。除此之外,企业及政府亦要想办法创造更多诱因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特别在改善基建以及住房方面须多下功夫。岭南大学研究生院在2019年一项调查,请市民分别就香港「经济」、「环境保护」、「社会平等」、「个人发展机会」、「教育」、「医疗」、「房屋」,以及「社会福利」八方面的现状作出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本港居民最满意的系医疗,最不满的是房屋问题。而团结香港基金曾对准备离港的内地人才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六成人话居住环境欠佳是他们离港的主要原因。如果特区政府能够制定良策解决楼价高企的问题,改善居住环境,会大大有利于本港留住及吸引外来人才。

 

当然,吸引人才不是要锁死人才,我们要抱住开放的态度与湾区联合发展来扩展空间,争取打造香港和湾区宜居宜业的区域发展,促进人才在两地之间流动。将来我们可以住在湾区内,同时参与香港的发展,就好像我们在英国生活时,每日都见到不少人跨城市甚至跨到欧洲区内发展一样。有人认为内地大湾区的发展特别是深圳崛起会削弱本港竞争力,我不以为然。岭大调查发现过半数港人不担心深圳成为香港发展的竞争者或取代香港的地位。反而,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合作共赢」。

 

岭大研究生院早前另一项研究调查有关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就业的打算。调查发现虽然有不少青年人看好大湾区发展的前景,但对自身前往大湾区就业存有顾虑的。他们普遍认为内地工作薪酬较低、担心内地互联网受到限制,以及担心内地征收所得税较高而却步。

 

这个调查一方面让我们知道无须因邻近地区发展,而过分担心本港人才流失。就目前而言,香港还有好多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这个调查发现心理距离会降低港人移居大湾区的意愿。这个发现反而启示我们要吸引人才来港,除了要在经济上或收入上有吸引力之外,还需要降低外来人才与本港的心理距离,使他们身心都定在香港。生活模式及日常生活的习惯是否得以保留,都系外来人才所关心。除了居住有好安排外,都需要关心他们子女教育能否达到外来人才的期望。

 

另外,有一点都好重要,即系疫情缓和之后,特区亦必须制定较具弹性的防疫政策,因为不少西方先进经济体对防疫措施早已放宽,令致人才流动到这些地区。香港投资基金公会做过一项调查,97%受访基金公司认为与各地通关是香港维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吸引国际人才的基本条件,同时与内地免检疫通关都十分重要,被82%的受访基金公司会员视为解决行业人手短缺的最优先事项。因此,政府在制定有关吸引人才计划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我相信人才短缺只是暂时的,在疫情缓和及本港逐渐实现与各地通关的情况下,香港很快又会成为人才鼎盛的地方。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张凤萍
编导: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