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01128】积金局主席黄友嘉博士
2020-11-28

*标题由编辑所加

强积金廿年——体年率化回报高于通胀 

Albert

 

最近生活好吗?工作仍然那么忙碌?

 

时间过得真快,今年121日就是强积金制度推出20周年,令我想起,你也是同样在2000年毕业,然后踏足社会工作,开始供强积金,讲起上来,你也是同强积金制度一同成长。

 

回顾强积金制度的成长历程,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成长总不会一帆风顺,每个发展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挑战,但最重要就是要经历得起风浪。

 

回顾强积金制度的成长历程,就好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成长总不会一帆风顺,每个发展阶段都会面对不同的挑战,但最重要就是要经历得起风浪。

 

还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就设立退休保障,经历了漫长的讨论过程,政府最后决定参照世界银行提出的第二支柱退休保障为基础,建立强积金制度。

 

强积金制度实施的初期,正经历亚洲金融风暴,经济不景,加上2003年「沙士」冲击,令制度受到不少质疑。后来香港经济渐渐走出低谷,市民亦都开始明白和接受强积金的理念。但是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出现动荡,例如2008年的金融海啸,还有近年接踵而至的「黑天鹅」,包括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都令到市场非常波动。

 

虽然经过那么多挑战,但时间证明,强积金经得起考验,它的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强积金制度由零开始,但至今年总资产已累积超过一万亿元,其中约7,000亿是本金,其余3,000亿为扣除收费后的净投资回报,这一笔资产,既是香港市民的个人储蓄,也是香港这个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重要退休储备。强积金成立至今,整体年率化净回报为3.9%,高于同期通胀率1.7%。

 

从覆盖度来看,在强积金制度推行前,香港只有约三分之一工作人口获得退休保障,时至今日已经有超过85%就业人口享有强积金计划或其他类型退休计划保障,覆盖率居于世界前列,凸显强积金制度能够做到大众化,服务全港打工仔的优点。强积金投资不设任何门槛,即使基层打工仔都能够以小额的供款,投资优质并且受规管的基金产品。试想像若没有强积金制度,很多市民都没有机会将他们的退休积蓄,投资这些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的金融工具。可以见到,强积金是一个创先河的制度,对推动「普及金融」发挥非常重要作用。

 

二十年来,积金局因应社会变迁与市民需要,不断改良革新强积金制度,包括定期检视及调整最低及最高有关入息水平、2012年推行俗称「半自由行」的雇员自选安排,2017年推出的预设投资策略(DIS)以及去年推出的可扣税自愿性供款等。

 

强积金基金收费一直受到争议。虽然制度设计上,积金局没有特定收费规管功能,但积金局一直不遗余力透过多种途径提高强积金资讯透明度,促进市场竞争,加深成员投资理财能力,选择性价比高的退休基金,推进收费下调。强积金整体平均基金开支比率已由2007年12月时的2.1%,降至目前的1.45%,减幅达31%,但无论如何,今日所有打工仔都可以选择的预设投资策略,收费上限订在低于1%。

 

经历了二十年之后,强积金正积极迈向第三个十年,积金局正着手建立积金易平台,这电子平台会将强积金这个多元化的系统集中在一个平台,简化行政程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项目是强积金制度成立以来最大的改革,我们的目标,是于2022年底前建成,全面启用后将为强积金生态系统带来一番新气象,包括推动竞争,带来更好价格、产品和服务质素,最终令计划成员获益。

 

Albert,若你问我:强积金制度在香港有何成功之道?我觉得取决于三大要素:首先,香港拥有一个健全嘅资本市场制度、第二,投资产品多样化,以及参与者对市场有基本认识。

 

强积金制度成立的初衷,是协助市民透过每月定额供额,建立储蓄纪律,令退休生活有基本保障。20年来的成果得来不易,未来日子,强积金制度将继续秉持初心,为打工仔的退休保障不断努力,以成就「点滴累积,好好珍惜」的愿景。

 

祝生活愉快,身体健康!

 

舅父

黄友嘉

2020年11月28日

 

【声音完全版】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