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家书@20210220】香港浸会大学生物系系主任 黄焕忠
2021-02-20

*标题由编辑所加

芷皓:                                                                             

 

疫情下令你无法回来香港一家人共度新岁,我和妈妈在此恭祝你学业进步,身体健康。闻说墨尔本近日疫情反覆,又需要封城,你要多多小心。至于香港的疫情,亦渐有减退迹象,但愿如此。

香港这年头面对的问题可谓一个接一个,垃圾围城就是其中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废物管理正是父亲一直研究关注的课题。香港政府在过去十多年,虽然花了不少气力来推动减废工作,但减废目标不升反降,现在的回收率只有百分之廿九,而人均垃圾产生量已升至每人毎日1.47公斤,远高于预期的0.8公斤。「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所订立的目标基本上可谓全部落空。环境局在新年前推出「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35」,并提出「全民减废、资源循环、零废堆填」,订下中期减废40-45%,及回收55%的目标,基本上跟上一份蓝图的目标一样。但这一份新蓝图有两个较为进取的方向,显示出政府决心和态度的改变。

 

第一个进取方向就是政府将加强投入减废回收的工作,承认并且认真面对香港回收行业所面对的营运问题。我常常跟你分享,香港的回收商每收一吨废胶就要蚀一吨的投资,主要原因是香港的回收费用昂贵,而这些支出主要是由回收商承担,但澳洲及欧洲大城市则都是由政府购买回收商的服务,以确保分类回收工作不会停摆。我在不同场合提出这个论据,政府应提供回收的费用,聘用回收商提供服务,这样回收才会成为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无奈政府总以世界贸易组织不能直接资助回收商为由,让回收商自生自灭。自2017年底,中国政府开始严禁外地没处理的回收废物进口,令过去两年香港回收量即时插水,迫使政府加大投入直接招标聘用回收商进行回收。但在疫情下香港的储备已大幅减少,政府应重新考虑以污者自付原则,利用生产者责任制,将回收到的征费用来建立资源回收基金,用以支付基建设施和回收处理费用。

 

第二个进取方向就是零废堆填,显示政府跟其他先进国家一样决心走一个循环经济路线,转废为能及转废为材。2019年香港每日弃置于堆填区的都市固体废物大约有11500吨,即使香港的减废率能达预期的45%水平,仍需要处理大概六千吨未分类的垃圾。政府已经正在石鼓洲兴建一个能处理3000吨转废为能的焚化设施,但只要小心计算就知道,若要达至零填埋就需要多兴建一个焚化设施。但要一个多大的焚化设施就要靠真正的源头减废,即是要全民协力减少家中废物产生,例如减少叫外卖,减少包装,改变香港人的即食文化,还要政府加速完善回收及再造设施,与大湾区建立循环经济贸易圈,让回收再生资源找到出路,那么就不需要倚赖大量焚化设施来减废。

 

要移风易俗绝不容易,但至少要有政策法规帮忙。以台北为例,实施垃圾征费十年后,垃圾产量大幅减少六成多。但香港的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提出至今,讨论、谘询然后再谘询,足足浪费左超过十五年,环境局于2018年11月向立法会提交《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但最后沦为现届立法会议员争取选票的政治筹码,将草案暂时搁置,令香港垃圾问题走入一个极度困局。由于一直跟进并讨论这草案的议员延任一年,令这条草案能解冻再次于立法会提出讨论,希望各位议员能利用你手上的一票支持通过草案,让香港迫切的废物处理问题得以解决。

 

其实落实垃圾征费只是第一步,我们尚要通过立法强制源头分类,才可以促使市民适应源头减废的生活模式,避免过度购买,以减少垃圾产生。这样,政府就可以尽快落实全民资源回收,真正的零废堆填才指日可待,否则只有焚化来减废。

 

芷皓,希望你下半年回到香港时,香港的全民减废已初见成效。但希望到时候疫情亦已消退,一家团聚。最后,切记注意健康,小心照顾自己!

 

爸爸

 

2021年2月20日


【香港家书】

香港电台第一台FM92.6 - 94.4​星期六早上九点至九点二十分

主持:陈颢之、张凤萍
编导:陈颢之、张凤萍
监制:林嘉瑜

学者、议员、官员及社会人士透过书信形式,分析社会现象,细诉个人感受。

专题分类:专题文章

最新专题